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组病人中的状况 ,提供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 1999年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 5 6 4例住院病人 ,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5 0岁以上组在高血压及吸烟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P=0 .0 0 0~ 0 .0 4 5 ) ,而 5 0岁以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 0岁以上及 5 0岁以下两组冠脉造影异常组进行吸烟年限及高血压病程t检验 ,结果差异有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示 ,吸烟及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0 2 8~ 0 .0 30 8,OR =1.6 2 5 7~ 2 .92 39)。结论 年轻人与中老年人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上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及阿托伐他汀治疗HFPEF的有效性。方法选择70例HF-PEF患者及35名健康体检者,均于入组时测定血脂及 YKL-40水平,并进行6 min 步行试验(6MWT)。将70例HFPEF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5例(在基础治疗上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治疗组35例(仅予基础治疗),并于治疗12个月后再次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YKL-40、血脂水平及进行6 MWT。结果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治疗组患者YKL-40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YKL-40水平与6MWT呈负相关(rs =-0.999,P<0.05)。治疗12个月时阿托伐他汀组YKL-40水平比对照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且6 MWT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进一步降低HFPEF患者血清YKL-40水平及改善心功能,YKL-40在评价心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10~2013-10间我院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128例老年ACS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毗格雷口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靶血管前向血流、支架内血栓、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TIMI 3级血流率为98.44%,高于对照组的89.06%;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56%,低于对照组的10.94%;轻微出血率为26.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ACS患者行PCI术术中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支架内血栓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的血流储备分数(FFR),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01至2013-07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冠心病的临界病变(50%~80%)患者,术前术后均测量FFR,经患者知情同意后,获得其临床及介入数据,根据1年后有无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分为两组,有MACE组17例及无MACE组118例,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1年MACE发生的因素,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术后FFR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最后分析影响术后FFR值的因素。结果:共135例患者完成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男性104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3±9)岁,17例(12.6%)患者出现MACE,有MACE组的术后FFR明显低于无MACE组(0.82±0.07 vs 0.87±0.06,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FFR升高者[优势比(OR)=0.212,P=0.039]MACE发生率低;术后FFR对1年MACE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706,P=0.00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术后FFR0.875者平均MACE发生时间明显低于术后FFR≥0.875者(P=0.012),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右侧冠脉靶血管累及、术前FFR值大、支架直径大的患者术后FFR0.875的发生风险低。结论:术后测定FFR对MACE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术后FFR≥0.875者MACE发生率低于FFR0.875者。  相似文献   
45.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9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原始数据在心动周期的40%~80%时相上进行图像重组。对直径>1.5mm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3分为满足临床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扫描时所有患者心率33~108次/min,平均62.2次/min。心率波动0.2~46.9次/min,平均4.4次/min。在最佳重组时相上,可满足诊断的图像占93.9%。图像质量与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显著相关。心率<69.7次/min及心率波动<15.7次/min时,可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心率<63次/min时,舒张期重组的图像质量佳;心率>67次/min时,收缩期重组的图像质量佳。重组时相窗从舒张期切换至收缩期的心率范围为63~67次/min。结论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减低心率及心率波动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肾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7例经肾动脉造影显示单侧肾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分为两组,肾动脉介入术组25例和药物治疗组22例。所有患者均未行冠脉血运重建术。测定所有病例治疗前及介入组治疗后的双侧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的变化。并对病人的血压、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次数进行半年随访。结果两组患者狭窄侧肾静脉肾素活性明显高于对侧{介入组[狭窄侧:(3.7±0.5)比对侧:(2.1±0.4)]nmol/L.h;药物组[狭窄侧:(3.9±3.1)比对侧:(2.0±1.9)]nmol/L.h,P均<0.01},AngⅡ、Ald亦高于对侧。介入治疗后肾素活性明显降低,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0±0.7)比术前:(3.7±0.5)]nmol/L.h,P<0.05},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术后:(52.5±5.6)比术前:(47.5±5.2)]%,P<0.05},心绞痛发作缓解,从每周(13.2±0.2)次减至(4.6±1.1)次(P<0.05)。结论肾动脉介入治疗能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相似文献   
47.
Background Objectives: Menopause is a critical stage in women’s life, and both 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are at risk of developing hypertension.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nopause and hypertension lacks sufficient study.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opause and hypertension in women. Methods: The participant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age≥ 18 and being female, while the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having no record of menopause and being unable to determin...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比较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和超声心动图 (UCG)对心肌梗死面存活心肌检查的符合情况。方法  4 0例心肌梗死患者 ,男 38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6± 11)岁 ,分别行1 8F FDGPET显像及UCG检查。结果 PET显像检出坏死心肌 2 6 9个节段 ,UCG发现室壁节段运动异常2 15个节段 (检出率 79 9% )。PET显像检测心肌梗死面有无心肌存活与UCG观察室壁运动情况显著相关 (χ2 =4 9 5 3,P <0 0 0 1)。UCG室壁运动轻微异常的节段与PET显像示有部分心肌存活相关 ;而UCG室壁运动消失及矛盾运动的节段 ,与PET显像示心肌无存活相关 (χ2 =4 7 9,P <0 0 0 1)。同时PET显像在UCG室壁矛盾运动节段检出部分节段有心肌存活 (u =3 6 8,P <0 0 1)。结论 常规UCG检查观察心脏室壁运动可以初步筛选梗死累及部位的心肌存活情况 ;对UCG发现大面积室壁运动消失甚至室壁矛盾运动的患者 ,应行心肌PET显像。  相似文献   
50.
不稳定斑块诊断的影像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不稳定斑块的识别是心血管研究的主要目的。血管内影像技术的进展已经能够根据斑块的特点鉴别高危、不稳定的斑块。覆盖于脂质核心的薄的纤维帽促进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包括 :血管内超声、光谱一致性断层摄影术和血管内磁共振。纤维帽下的富于胆固醇的脂质核心可通过血管镜探测的反射在斑块表面的颜色改变来鉴别 ;亦可通过其本身单一的能量吸收来鉴别 ,由此引起冠脉内光谱镜检查 (包括 :近红外线的分光谱学检查、拉曼光谱学检查 )的发展。最后 ,由斑块炎症引起的温度的不均匀性促进了冠脉内温度测量法的发展。本综述主要是总结目前识别不稳定斑块的侵入性技术的发展和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