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8 毫秒
21.
22.
目的:认识和分析BMP及其受体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分析BMP-2/4、-5及Ⅰ、Ⅱ型BMP受体在Tca 8113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BMP-2/4、-5及Ⅰ、Ⅱ型BMP受体在Tca 8113细胞中有表达。其中,在细胞胞浆中发现有BMP-2/4、-5的阳性信号及有Ⅰ、Ⅱ型BMP受体的强阳性表达。结论:BMP及其受体与口胺鳞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3.
傅升  金岩  刘源  何黎升  赵宇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5):393-394,T004
目的:认识和分析BMPs及其信号传导因子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2/4,IA型BMP受体及Smad1,4,5在Tca8113细胞中表达并分析其意义。结果:BMP-2/4,IA型BMP受体及Smad1,4,5在Tca8113细胞中有表达。其中,在胞浆中发现有BMP-2/4的阳性信号,在胞膜中有IA型BMP受体的阳性信号,在胞质、胞核中有Smad1,4,5的强阳性表达。结论:BMPs及其信号传导因子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4.
患儿 ,男 ,2岁。 3h前 ,手持铁钉玩耍时不慎摔倒 ,铁钉从右面部刺入。伤后无昏迷、呕吐 ,右鼻腔有少许血性液体流出 ,急诊收住入院。口腔专科检查 :右面部于颧弓中点下缘处见一铁钉垂直刺入 ,牢固 ,不易摇动 ,铁钉体表外长度 4cm,铁钉直径 5 mm,部分生锈。伤道外口有陈旧性血迹 ,口内未见伤道及出血 ,右鼻孔亦未见陈旧性血迹及活跃出血 ,眼球运动灵活 ,无面瘫征。X线检查 :有一铁钉自右面部乙状切迹处刺入 ,经右翼板、翼颌缝区、穿鼻中隔入对侧鼻腔。诊断 :右面部铁钉刺伤。治疗经过 :入院后肌注 TAT 15 0 0 U,肌注先锋霉素 V预防感染 ,…  相似文献   
25.
目的明确转染骨形成蛋白(BMP)-Ⅱ型突变受体对Tca8113舌癌细胞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BMPs对口腔上皮恶变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转染BMP-Ⅱ型突变受体的Tca8113舌癌细胞(Tca8113ZR细胞)和Tca8113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d1、CDK-4、p27和p57的表达。结果转染了BMP-Ⅱ型突变受体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减弱。结论BMPs信号在口腔舌癌细胞的恶性变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BMPs信号的改变可能导致细胞恶性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应用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矫正下颌骨短小畸形结果.方法:下颌骨短小畸形2 例.在下颌角部位截骨,以下颌角为中心将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上、下活动翼分别固定于升支和体部骨表面.术后第7 天开始牵引,各牵引螺杆的牵引速度为0.5~1.0 mm/d.待下颌骨升支高度和体部长度恢复较为理想后停止牵引,固定牵引装置3 个月. 结果:2 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牵引,无并发症.牵引升支和体部长度均为15 mm,下颌骨形态恢复理想.结论: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可以在二维方向对下颌骨短小畸形的患者进行下颌骨形态重建,可以作为治疗不同类型下颌骨短小畸形的优选牵引装置之一.  相似文献   
27.
复合人工骨双重机制修复骨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生物珊瑚 /聚乳酸和rhBMP 2合成人工骨 (复合骨 )修复兔颅骨缺损的骨修复能力。方法 选择 2 4只新西兰兔 ,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1 2只 ,建立兔颅骨缺损标准模型。植入复合骨 ,用珊瑚 /聚乳酸作为对照。术后 4、8、1 2周每组各处死 4只动物。进行X线片、组织学观察。结果 复合骨在植入缺损后 ,不仅在其周边部有骨组织长入 ,而且在整个植入物内均有新骨形成 ,即出现多中心成骨。复合骨在同一时间点的成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随时间推移 ,成骨量递增。结论 生物珊瑚 /聚乳酸和rhBMP 2合成人工骨在体内以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双重机制完成骨修复 ,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标准的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 ,并对其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选用微球形爆炸源距犬面部不同距离引爆致伤 ,建立动物模型 ,记录致伤瞬间不同层次组织压力 ,下颌骨、颅骨水平冲击加速度 ,下颌骨、颞骨应变值。结果 :爆炸源距犬面部体表 0cm引爆致伤时 ,犬面部约 3 .5cm× 3cm软组织缺损 ,并伴发下颌骨角部粉碎性骨折 ,动物存活。爆炸源距犬面部 0cm ,10cm引爆致伤时 ,下颌骨表面冲击压力分别减小至体表的 3 .6%、2 .9% ;颅骨冲击加速度分别减小至下颌骨的 1/ 8、1/ 6;犬下颌骨应变达到 113 75 με时会发生粉碎性骨折。结论 :该模型是标准的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9.
电子束CT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颌面部复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电子束CT对 11例外伤所致颌面部复杂性骨折进行薄层CT扫描 ,扫描模式 :SSM 1.5 ,层碍 1.5mm ,层距 1.5mm ,扫描时间 0 .2 - 0 .5s,利用工作站 ,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 ,重建圆径 2 1cm ,重建矩阵 5 12× 5 12 ,重建核sharp。结果 EBCT成像技术能够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的三维解剖结构和相邻关系 ,其再现畸形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程度 ,为准确掌握病情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结论 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0.
用螺旋CT资料建立颅面三维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用螺旋CT数据资料建立颅面三维模型,并探讨了该模型在颅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方法:患者行螺旋CT扫描,层厚2mm,螺距1.0,利用工作站,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后,重新间隔分层,利用CuteFTP4.0软件以BMP格式下载。应用课题组自主开发的CT图像处理软件对已下载的二维图像进行过滤、筛减、降噪、校正失真等处理,对图像的边缘轮廓进行提取,得到面颅骨皮质骨边缘轮廓的矢量化线图,将该线图数据输入Surfacer9.0重建软件,对轮廓曲线进行矢量增加,从而得到面颅骨的三维三角形面片(triangular facts)线框模型及实体模型。进一步在该模型上按镜像关系重构衬垫物的三维模型。结果:得到了颅面骨骼表面轮廓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在其上进行了整形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加工出衬垫物模板。结论:用螺旋CT数据资料可以建立颅面三维模型,该模型在颅颌面畸形损伤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