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对肺结核患者采用不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式的临床及疗效进行客观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胸外中心2009年9月至2016年2月实施VATS治疗的299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4例行肺叶、肺段或全肺切除术(简称“A组”),A组患者均确诊肺结核,111例经6个月以上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病灶局限单侧一肺叶内,23例大咯血患者经过药物及栓塞治疗无法止血;96例行肺部分切除术(简称“B组”),B组患者中82例为术前临床影像学诊断为肺结核球患者,结核球直径〉2.5cm、〈5cm,经过规范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后,疗效不佳,14例术前疑似肺部肿瘤;69例行胸膜剥脱术(简称“C组”),均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置管引流失败或无法置管引流,胸部CT扫描提示胸膜增厚,形成包裹性胸膜炎。结果299例实施VATS的患者中,A组手术平均时间(175.6±6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15.9±515.7)ml,中转开胸12例(9.0%,12/134),术后平均胸管留置时间(3.2±1.5)d,发生并发症10例(7.5014,10/134)。B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78.6±40.8)min,平均出血量(62.5±107.2)ml,中转开胸2例(2.1%,2/96),术后平均胸管留置时间(3.3±1.5)d,发生并发症3例(3.1%,3/96)。C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03.0±53.4)min,平均出血量(169.5±174.2)ml,中转开胸4例(5.8%,4/69),术后平均胸管留置时间(3.0±0.8)d。3组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A组中远期并发症有1例,是大咯血患者急诊行肺叶切除术,术后1个月出现结核播散,并发现耐药感染,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治疗2个月后病灶吸收,B组与C组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符合上述不同手术方式适应证的肺结核患者,VATS治疗是安全、可行并且疗效肯定的选择。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COOK球囊联合医用几丁糖对再次宫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重度宫腔粘连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医用几丁糖(30例),B组术后宫腔放置COOK球囊(30例),C组术后宫腔放置几丁糖加COOK球囊(30例),3组患者术后均人工周期修复内膜。术后2个月行二次宫腔探查,比较3组患者宫腔恢复情况、AFS评分改善率,半年后评估月经改善情况。结果:二次宫腔探查时A组再次宫腔粘连率为63.33%,B组再次宫腔粘连率为60.00%,C组再次宫腔粘连率为33.33%,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AF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5.3±21.1)%、(55.5±21.7)%、(67.6±18.3)%,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月经改善率分别为66.67%,70.00%,93.33%,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放置COOK球囊联合医用几丁糖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预防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宫腔粘连,改善月经。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胎儿肾积水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对孕18~41周的胎儿进行超声检查,选择肾集合系统前后径分离>7mm的胎儿30例(48肾),分为三组:Ⅰ组:肾集合系统前后径分离7~9mm(14例);Ⅱ组:肾集合系统前后径分离10~15mm(10例);Ⅲ组:肾集合系统前后径分离>15mm(6例),出生后随访至1岁。结果:共24例(31肾)肾积水先后恢复正常,其中Ⅰ组14例,Ⅱ组9例,Ⅲ组1例,4例婴儿行手术治疗,2例引产。结论:胎儿期肾集合系统分离在15mm以内,且无进行性增宽的提示预后良好;>15mm伴肾实质变薄的提示预后不良,需密切观察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将72例T2DM患者依据CIMT值,分为内膜正常组(35例)、动脉硬化组(37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动脉硬化组年龄(60.03±9.68)岁、糖尿病病程(7.81±5.63)年,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组年龄(52.29±7.46)岁、糖尿病病程(4.47±3.95)年,而动脉硬化组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分别为(11.96±4.73)μmol·L-1、(8.86±3.61)μmol·L-1,低于内膜正常组的(14.05±3.98)μmol·L-1、(10.54±3.17)μmol·L-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
精浆抗精子抗体对精液主要参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精浆抗精子抗体对精液主要参数的影响。方法间接ELISA法。结果196例男性不育精浆AsAb阳性率27.5%。精浆AsAb阳性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a、b级活力精子率均低于正常组和精浆AsAb阴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浆抗精子抗体对精液主要参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患者肿瘤部位及年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结果:随访2~5年,疼痛缓解率88.6%(51/58),感觉障碍改善率76.3%(50/65),运动障碍改善率90.5%(53/59),括约肌功能改善率88.9%(52/58)。结论:椎管内肿瘤良性居多,且大多位于髓外,手术效果好,宜早诊断尽早手术;髓内病变恶性居多,疗效较差,宜适时手术。  相似文献   
98.
羟乙基淀粉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HES)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V组)和对照组(C组)。V组:于切皮前50ml/min输入6%HES130/0·41000ml。C组:输注等量复方氯化钠。持续监测MAP、HR、SpO2和PETCO2。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术后第1天和第7天测定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变化;记录术中输血量和输液量;计算出血量。结果术中两组患者出血量和输液量差异无显著意义,输血量及输血患者人数V组明显低于C组(P<0·05)。V组MAP的变化明显低于C组(P<0·05),稀释后,HR明显减慢(P<0·05),CVP明显升高(P<0·01),但尚在正常生理范围。V组的Hct在稀释后及术中明显低于基础值及C组(P<0·05),但在术毕和术后第1天及第7天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T、APTT及Fi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肺癌手术患者使用HES施行AHH可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及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9.
葛根素合并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葛根素合并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58例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52~76岁,平均63.6岁。其中心绞痛类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5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13例,自发性心绞痛12例。对照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54~80  相似文献   
100.
摘要:目的 从医院污水中分离裂解性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与遗传信息分析,为研发抗生素替代疗法提供依据。方法 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标准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鉴定出1株裂解性噬菌体P1。对噬菌体P1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和研究,并对噬菌体P1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结果 分离获得的裂解性噬菌体P1,形成的噬菌斑有明显的晕环;裂解谱窄,具有强特异性;最佳感染复数(MOI)为10;在50℃及以下活性稳定,在≥60℃时稳定性显著降低;电镜观察噬菌体属于长尾噬菌体科,有一直径约为60 nm的二十面体头部和 155 nm的不可伸缩尾部。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基因组大小为50675 bp,序列上与噬菌体Klebsiella phage KOX1最为相近,具有97.18%的一致性和89%的覆盖度;预测到82个编码序列(CDS),其中32个具有已知功能。结论 P1为1株全新的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具有对宿主菌的强裂解性,且形成噬菌斑时所呈现的晕环值得进一步研究,为噬菌体疗法治疗肺炎克雷伯耐药菌株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