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何晖  郭勇飞  黄健林 《华夏医学》2006,19(3):473-47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2例。结果:12例患者随访9~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采用N eer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易、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32.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1],其中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超过70%的肱骨近端骨折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因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趋势将逐渐递增,有学者认为在未来的30年里,肱骨近端的发病率可能增加3倍以上[2].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常严重损伤肱骨旋前血管的升支,导致肱骨头的坏死或骨不连[3],此外,高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即使能满意复位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坚强内固定.而随着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出现了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及人工肱骨头置换等多种手术方式.在多种内固定方式选择中,陈明等[4]系统评价了不同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人工肱骨头置换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内固定方式.人工肱骨头置换是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肱骨头假体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进一步了解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特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动态X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结果X线改变呈多样性,以肺间质性炎症开始,可进一步累及肺实质;不同X线类型为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大部分病变经积极治疗后完全吸收;少部分出现一过性进展;少数残留条索、斑点或小片状影.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动态变化过程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CT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疑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平片和CT资料.结果19例中,CT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改变的有8例(42.1%),根据CT典型征象作出其他疾病诊断的有11例(57.9%).结论CT的应用,可以缩小诊断范围,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5.
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少儿胫骨干下1/3骨折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胫腓骨干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15%,是长骨骨折中最多见的,而10岁以下的儿童尤为常见。胫骨干骨折又以下1/3骨折多见,且常为开放性。血液循环差、愈合困难是胫骨干下1/3骨折的特点。广西梧州市中医院一直坚持运用中医学“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各种类型的骨折。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河西新院骨科运用小夹板治疗少儿胫骨干下1/3骨折25例,也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计25例患儿,男19例,女6例;年龄6~12岁,平均9·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最短为0·5h,最长36h,平均为6h。按国际AO标准分型:A1型5例,A2型6例,A3型8例,B1型2例,B2…  相似文献   
36.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免疫缺陷病、急性放射病、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7.
双侧乳腺同时磁共振扫描序列及扫描方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乳腺同时MR扫描的序列及扫描方位在乳腺病变MR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30例乳腺病变常规SPGR序列T1WI、FSE序列T2WI及脂肪抑制分别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平扫。注射Gd-DTPA后采用3D-FSPGR序列行双侧乳腺矢状位同时动态增强扫描。结果SPGR序列T1WI平扫信噪比好,时间短,但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分辨率不及FSE序列T2WI。动态增强3D-FSPGR序列显示病变最敏感,可以显示平扫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明确的病变,而且可根据病变的增强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定性分析。FSE序列T2WI冠状位压脂对腋窝区淋巴结的显示较敏感。结论双侧乳腺3D-FSPGR序列是乳腺病变中最有价值的检查序列,轴位及矢状位是乳腺检查中的基本位置,冠状位可以良好地显示腋窝淋巴结。  相似文献   
3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晖  翟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0):1633-1634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观察抗Hp治疗对难治性ITP的疗效。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2年1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48例ITP患者进行研究,正常对照组52例,因消化系统症状行胃镜和其他相关检查但未见明显异常的门诊患者。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及Hp血清抗体联合诊断Hp感染。对11例Hp感染阳性的难治性ITP患者抗Hp治疗,采用经典的三联药物,具体为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mg口服,每日2次;阿莫西林1g口服,每日2次,连用7d,4~8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Hp血清抗体、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抗体。结果ITP组和正常对照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8.18%(33/48),46.12%(24/52),ITP组Hp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11例常规治疗无效或复发患者并伴有Hp感染,有8例经上述治疗Hp感染转为阴性,该8例4~8周后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其中6例血小板自身抗体消失,而Hp检测阴性患者和Hp感染未得以根治的患者随访时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计数均无变化。结论ITP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对于Hp感染阳性的难治性ITP患者,根除Hp的方法治疗ITP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9.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治疗骨缺损已经应用于多种实验动物模型.作者前期实验在兔自体髂骨与骨痂骨等长骨骨折治疗中应用,已取得满意效果.目的:验证采用骨折断端周围晚期自体骨痂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移植治疗骨缺损效果,并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8-08/2009-01在本溪市中心医院科研实验室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2.0~2.5 kg的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0只.方法:将兔行双侧桡骨中段模拟骨折,12周后观察至明显骨痂生长随机分配实验Ⅰ组10只,实验Ⅱ组10只.在原骨折部位手术,切除骨痂备用,同时切除骨折端使之缺损1.5 cm,实验Ⅰ组,左桡骨移植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痂为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痂组,右桡骨移植髂骨为移植自体髂骨组,实验Ⅱ组,左桡骨移植晚期自体骨痂为移植晚期自体骨痂组,右桡骨空白对照为空白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4 d取标本检测各组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结果: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痂组、移植髂骨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晚期自体骨痂组、空白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未见明显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痂组、移植髂骨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明显高于移植晚期自体骨痂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断端周围晚期自体骨痂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对促进骨缺损愈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0.
多排螺旋CT对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薄层扫描对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能力。方法前瞻性研究30例正常人。CT设备使用GELightspeedQX/iUltra。扫描层厚1.25mm,重建间距0.65mm,扫描速度0.5s/圈,螺距0.875,床速8.75mm/圈。造影剂含碘浓度300mgI/ml,注射速度3.5ml/s,总量80ml,延迟18s后扫描。结果1.25mm薄层重建,肺动脉三、四级、五级及六级分支显示率分别为100%、100%、75%及35%。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可以较好地显示第三~五级肺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