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179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我们近年相继承担了新疆医科大学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等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临床专业课教学工作。 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用问题式教学法设计了部分教案并进行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们主动思维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02.
目的:探讨干扰素-γ体内外增强TNF-α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作用。 方法: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两者联合用药体外杀灭肝癌细胞的能力。以已建立的人肝癌裸小鼠肝内移植模型为对象,采用瘤体内注射的直接给药途径,观察TNF-α、IFN-γ和联合用药体内抗肝癌的效果。 结果: 细胞毒性试验:TNF-α对肝癌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当浓度超过107 U/L时,有明显杀伤作用(P<0.05);联合应用IFN-γ具有协同抗瘤效果,单独应用107 U/L TNF-α和106 U/L IFN-γ时,肝癌细胞杀伤率分别为27.1%和7.9%,两者联合用药可达83.7%。单独使用IFN-γ未见移植瘤生长受抑制及荷瘤鼠生存期延长(P>0.05),移植瘤仅见小灶性坏死;单独应用TNF-α,表现为抑制移植瘤生长(抑制率17.2%),移植瘤呈不完全性小片状坏死,但不能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P>0.05)。两者联合用药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抑癌率35.9%),移植瘤呈大片状坏死,荷瘤鼠生存期延长(P<0.05),血甲胎蛋白(AFP)浓度降低。 结论: TNF-α联合IFN-γ直接瘤体内注射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一个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03.
目的为了评估前列腺癌放疗中直肠并发症的预后,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多模态特征及多分类器融合的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44例接受外照射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从中提取临床参数特征和剂量学特征两种不同模态特 征,并利用筛选后的特征子集分别对五种基分类器(向量机、决策树、K近邻、随机森林和XGBoost)进行训练得到不同模态下的 多个基分类器,然后采用一种新型的基于多准则决策的权重分配算法依次对同一模态下多个基分类器以及不同模态信息的模 型进行融合,最终实现基于多模态特征及多分类器融合的预测模型。本研究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和ROC曲线下所围面积 (AUC)、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四种评价指标来定量评价所提出的预测模型。此外,本研究还将所提出模型与不同特征选择 方法、不同的权重分配算法、基于单模态单分类器的模型,以及两种使用其他融合方法的集成模型进行定量比较。结果五折交 叉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型的平均准确率、AUC、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0.78、0.83、0.79、0.76。结论与基于单模态单 分类器的模型以及其他融合模型相比,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多模态特征及多分类器融合的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前列腺癌放疗中 的直肠并发症。  相似文献   
704.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与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住院患者(伴NSSI患者89例、不伴NSSI患者74例)16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107例。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估患者抑郁程度,儿童孤独量表(CLS)评估患者孤独感,挫败感量表(DS)评估患者学业挫败感、渥太华自伤量表(OSI)评估患者NSSI行为及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SSI行为与各变量间的关联,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实施NSSI各功能与各变量的关联。结果:伴NSSI患者组的CDI、CLS、DS评分均高于不伴NSSI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女性、学业挫败感得分高是实施NSSI的危险因素(OR=2.75、1.06)。CDI中的负性情绪得分与OSI中的内部情绪调节得分、外部情绪调节得分、寻求刺激因子得分呈正向关联(β=0.29~0.33);CDI人际问题得分与OSI中的社交影响因子得分呈正向关联(β=0.21);非独生子女的OSI寻求刺激因子得分更高(β=0.23)。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学业挫败感程度较...  相似文献   
705.
目的观察肿瘤免疫激活剂预防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1999年3月2003年6月80例HCC根治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免疫激活剂组和对照组,进行肿瘤免疫激活剂注射,该免疫激活剂成分包括同定的HCC细胞或组织碎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的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和免疫辅助物。观察肿瘤免疫激活剂皮内接种激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和预防HCC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结果免疫激活剂组中8例和对照组中5例失访,平均随访34.3个月(15~55个月)。在HCC免疫激活剂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32例患者中23例出现抗HCC DTH阳性。免疫激活剂组术后l、2、3年复发率分别为l2.6%、35.9%、54.0%;而对照组HCC切除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1.6%、61.3%、72.1%,免疫激活剂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这种细胞因子缓释微球的肿瘤免疫激活剂具有很强的抗肿瘤和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6.
目的:对比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显微夹闭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方法:136例aSA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56例)与夹闭组(80例),2组分别行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显微夹闭术。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栓塞组术后3 d的IgG、IgM、IgA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术后3 d的IgG、IgM、IgA水平均较术前1 d降低,栓塞组高于夹闭组(P<0.05)。栓塞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夹闭组,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低于夹闭组(P<0.05)。2组术后6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栓塞组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占比显著低于夹闭组(P<0.05)。栓塞组的恢复良好率与夹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栓塞组的中度残疾率高于夹闭组,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均低于夹闭组(P<0.05)。结论:相比开颅显微夹闭术,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具有手术耗时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损伤及免疫状态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07.
目的:探讨中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特点、死因及治疗策略,为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收治的130例65岁以上ACS临床表现、心电图( ECG )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及治疗和死亡的关系。结果89例以复杂多变的心脏外症状为首发和主要表现。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ECG呈动态演变,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异常升高。不稳定心绞痛(UA)cTn正常,ST抬高型心梗(STEMI)心脏彩超显示室间隔或室壁呈节段运动减弱。结论中老年ACS不典型表现发生率及合并多种疾病多见,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且随年龄而递增,再通治疗率低,预后差。 ECG动态变化是及早确诊和分型的重要方法;cTn是区分UA和NSTEMI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08.
709.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支架术后支架边缘夹层的发生率及其预后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接受OCT检查的患者,利用OCT对支架边缘的图像进行分析与测量,计算OCT观察到的支架边缘夹层的发生率,记录支架边缘夹层的撕裂深度、开口宽度、撕裂片最大长度等数据并进行分析,观察斑块的性质并随访12个月观察预后.结果 入选92例患者,扫描106枚支架,纳入分析的支架边缘区域184个,最终发现18例患者的20个支架部位和24个支架边缘出现夹层,应用OCT观察PCI术后夹层发生率为19.6%,明显高于造影发现.这些患者的特征是年龄更大(P<0.001)、高血压(P=0.007)及吸烟(P=0.049)的更多,多发生于钙化斑块(P=0.002)、纤维斑块较少见(P=0.008).随访12个月,仅被OCT发现的夹层患者与无夹层患者相比,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OCT观察发现PCI术后夹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造影,其中仅被OCT发现的夹层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10.
目的探讨理气活血解毒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理气活血解毒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以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检测分析2组肠功能相关指标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并比较分析2组中转手术率及远期复发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腔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及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转手术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理气活血解毒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改善体内炎症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