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19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价3.2mm切口并发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6例(56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3.2mm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硅油取出及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病例资料。病例随访3~14个月,观察分析术后视力,术后眼压,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56例患者中48例患者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前指数者3例,0.01~0.06者5例,0.06~0.1者6例,0.1~0.3者19例,0.3~0.6者10例,0.6以上者5例。4例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4例患者术后1-2个月左右出现视网膜脱离。术中出现后囊破裂2例,将晶体植入睫状沟内。术中玻璃体腔出血1例,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后囊膜混浊10例,均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4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正常。讨论 3.2mm切口并发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掌握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前房内麻醉与球后麻醉各200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评价前房内麻醉、球后麻醉在内眼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在本院的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前房内麻醉、球后麻醉所进行的内眼手术病例各200个,比较、分析两种麻醉的常见并发症(如疼痛、球后出血、暂时无光感等并发症)。结果两种麻醉的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前房内麻醉比球后麻醉具有明显优点,是内眼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患者入院后均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利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进行对比。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H-FABP从(17.23±3.51)ng/L降低到(15.11±3.12)ng/L,NT-proBNP从(8.13±2.32)μg/L降低到(6.51±1.45)μg/L,cTnⅠ从(31.25±5.01)ng/L降低到(23.81±4.25)ng/L,观察组的H-FABP从(16.97±3.78)ng/L降低到(9.91±3.01)ng/L,NT-proBNP从(8.21±1.98)μg/L降低到(4.13±1.34)μg/L,cTnⅠ从(32.07±5.23)ng/L降低到(18.81±5.12)ng/L,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135,8.176,5.096,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HR从(135.26±10.51)次/min降低到(103.81±9.81)次/min,LVEF从(32.41±5.41)%升高到(38.31±4.87)%,SV从(37.91±2.71)mL升高到(43.23±3.47)mL,观察组的HR从(134.81±11.28)次/min降低到(95.31±9.97)次/min,LVEF从(31.87±5.37)%升高到(43.21±4.25)%,SV从(38.11±3.13)mL升高到(50.91±3.68)mL,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2,-5.142,-10.298,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94,P<0.05),两组的恶心[4.35%(2/46)VS. 2.17%(1/46)],血压低[6.52%(3/46)VS. 4.35%(2/46)],头晕[8.70%(4/46)VS. 13.04%(6/46)],乏力[15.22%(7/46)VS. 8.70%(4/46)],呕吐[4.35%(2/46)VS. 6.52%(3/46)],室性早搏[2.17%(1/46)VS. 4.35%(2/46)],发生率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0.000,0.449,0.929,0.000,0.000,P>0.05)。结论利用参麦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可以改善心肌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在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334只眼)急性PACG患者,对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患者与未脱离患者,对房角关闭范围,眼压控制水平及前房炎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4眼中65眼(19.5%)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脱离组房角关闭范围3-4个象限比例为84.6%,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离组眼压≤10mm Hg比例为20.0%,比未脱离组高(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离组发生前房炎症比例为61.5%,比未脱离组高(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M为早期诊断急性PACG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提供了新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钛板内固定在手术治疗颈椎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颈椎前路钛板治疗23例下颈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51个月,平均为21.6个月.前路髂骨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随访过程中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术后除2例颈椎骨折伴严重的脊髓损伤患者症状无恢复外,其他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优良率为87%。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起到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的作用,术后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明显地提高植骨融合率。前路减压彻底,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TOPCON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计,对眼压控制的33例(仅单眼急性发作)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及对侧临床前期眼和23例(33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组和对侧临床前期眼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有极显著性减少(P〈0.01),最大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和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均有显著性增加,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显著性下降(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临床前期眼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显著性减少(P〈0.05),最大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均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细胞平均密度明显下降和细胞的形态改变、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等显著损害,损伤程度与眼压急性增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仅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明显下降,并未影响细胞的形态改变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