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37篇
眼科学   15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12.
重视防治并发症 提高白内障手术质量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 ,该提法不仅对白内障手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从社会伦理学角度确定了这一现代手术的根本目的。其核心意义是强调治疗白内障的最终目的是复明 ,即高质量恢复视功能。目前白内障手术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并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其主要原因即白内障疾患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 ,以及相关手术所产生的广泛社会性。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人们对视力的要求日益增高。“复明”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于“看得见” ,而是以最大限度恢复视功能为基础的“看得更好”。因此要求白内障医生应具有更高…  相似文献   
13.
Ranibizumab治疗湿性AMD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是湿性AMD导致视力丧失的重要因素。大量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是湿性AMD新生血管生成和血管渗漏的重要调质。VEGF的抑制剂已在临床中应用,其中,ranibizumab是一种重组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结合并抑制VEGF,阻止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CNV的发生。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ranibizumab不仅可以延缓患者视力的降低,同时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临床有意义视力提高。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ranibizumab很有可能首次使多数AMD患者获得良好而稳定的视力。2006-06-30ranibizumab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应用于湿性AMD的治疗。本文简要回顾VEGF的生物学特点,临床应用的途径,同时对ranibizum-ab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揭示缺氧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影响及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研究.分别从对数生长期的正常及缺氧状态人RPE细胞中提取蛋白样本后行等电聚焦电泳(IEF),随后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第二次分离.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凝胶进行显色固定,Image Master 2D Elite软件行分析配比,筛选出正常和缺氧RPE细胞表达明显差异的蛋白质斑点,随机选取差异斑点进行质谱分析,数据经蛋白质组数据库检索得出蒡异表达蛋白.结果 正常组分离蛋白斑点578个,组内匹配率92.90%;缺氧组559个,匹配率91.41%;两组间蛋白斑点匹配率为85.47%.发现volume值改变超过2倍的点共92个,其中32个点表达卜调,60个点表达下调.选择7个蛋白斑点行质谱分析,成功鉴定5种差异表达蛋白质(3个斑点为相同的蛋白):表达上调为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60;表达下调的为β肌动蛋白、β微管蛋白以及过氧化还原蛋白3.结论 缺氧状态下RPE细胞表达差异蛋白可引起细胞应激能力明显增强,而主要细胞骨架蛋白下调,细胞维持形态、保持内部结构有序性的能力下降;本研究首次发现人RPE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热休克蛋白60表达上调,此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可能能够发现新的CNV致病途径;蛋白质组学方法为CNV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个很好的参考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可乐宁对急性视网膜缺血兔玻璃体谷氨酸(glautamate,Glu)浓度的影响。方法在所有动物中,通过升高右眼眼压至120mmHg(1kPa=7.5mmHg)45min建立视网膜缺血模型,左眼为对照眼。药物处理组在缺血前0.5h腹腔内注射盐酸可乐宁0.5mg·kg-1。于缺血后1d和3d收集玻璃体,存放于-80℃冰箱中,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Glu浓度。结果在对照组中,缺血后第1d、3d时,右眼的玻璃体Glu浓度分别为(47.27±24.98)μmol·L-1、(45.58±7.10)μmol·L-1,与左眼玻璃体谷氨酸浓度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在可乐宁处理组尽管在缺血后3d略升高,浓度为(19.11±4.03)μmol·L-1,但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兔急性视网膜缺血可致玻璃体Glu浓度升高;而盐酸可乐宁可以阻止Glu的过量释放。  相似文献   
16.
维甲酸对人RPE细胞胞间通讯功能和Cx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凤翔  何守志  顾峥  宋欣  陈兵 《眼科研究》2006,24(2):144-147
目的观察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特点,以及维甲酸(RA)对人RPE细胞生长和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细胞间通道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培养的人RPE细胞中的表达特点;不同浓度的RA作用于培养的第4代人的色素上皮细胞,用MTT方法观察RA对体外培养人RPE细胞生长的抑制;用LY染料传输方法测定细胞间隙连接功能,观察这三组不同浓度的RA对人RPE细胞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别不同浓度RA影响后的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用计算机灰度测量的方法评估表达的强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表达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部位主要在细胞浆和细胞膜上;RA对人RPE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LY染料传输试验表明在RA的作用下RPE细胞间通讯功能明显增强;经计算机图像分析表明RA使连接蛋白Cx43表达增强,增强的程度与RA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可以表达Cx43蛋白,RA抑制培养的色素上皮细胞的生长,提高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上调Cx43蛋白在人RPE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最新实验研究发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水内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的含量将增高,且TNF在术后眼内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我们观察和研究了兔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虹膜和睫状体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的规律,并探讨了其对术后眼内炎性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曲冬懿  何守志 《眼科研究》2005,23(3):249-251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氪激光诱导BN大鼠CNV,检测Ang2mRNA,Ang2和Tie2在CNV中的表达,探讨其作用。结果Ang2mRNA在正常BN大鼠视网膜无表达。光凝后7d,Ang2mRNA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缺损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染色密度最高(P<0.05),7d后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Ang2及受体与Ang2mRNA表达部位及趋势相同。Tie2在正常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结论Ang2和Tie2结合,参与CNV形成。  相似文献   
19.
眼部猪囊尾蚴病占猪囊虫感染病人中的13%—46%,位于玻璃体内和视网膜下最多见(占84.6—91%),位于眼眶、结膜下及眼肌仅占1.3%。现将1例眼眶猪囊尾蚴病报导如下。患儿孔×女性 6岁住院号319887 在左眼眶内上方发现1肿物12天,不红不痛,视力无改变。于1991年8月14日以“左眼眶皮样囊肿”收住院。全身一般情况良好,表浅淋巴结无肿大,皮下未触及结节。血色素13.59%,白细胞总数11600,中性粒细胞48%,淋巴细胞50%,单核细胞2%,血小板29.9万。双眼视力均为1.2。右眼外眼、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球不突出,向内上方运动时轻度受限,并出现复视。左眼眶内上方稍微隆起,皮肤不红、不肿,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对视网膜激光损伤后Müller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影响。 方法 40只Sprague-Danley(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大鼠在视网膜激光光凝损伤后连续3 d腹腔注射剂量为30 mg/kg的甲泼尼龙,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激光光凝术后3、7、14、28 d各处死5只动物,取出眼球,用AFA固定液进行组织固定后做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GFAP和PCNA的表达。 结果 激光光凝损伤后3d ,治疗组和对照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均表达PCNA,治疗组PCNA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弱,3 d 后PCNA表达消失;激光光凝损伤后3 d ,治疗组和对照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均表达GFAP,在各时间点治疗组GFAP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弱。 结论 甲泼尼龙可减轻Müller细胞激光损伤后PCNA和GFAP的表达,最终影响视网膜激光光凝损伤的瘢痕修复,这为研究视网膜激光损伤和防护的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99-3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