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1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237篇
耳鼻咽喉   71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293篇
口腔科学   116篇
临床医学   979篇
内科学   329篇
皮肤病学   181篇
神经病学   209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79篇
综合类   1817篇
预防医学   704篇
眼科学   62篇
药学   706篇
  10篇
中国医学   652篇
肿瘤学   160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对比封堵器联合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超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95例输尿管超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使用封堵器联合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46例(A组), 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49例(B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结石清除率(SFR)。结果 A组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89.13%(41/46), B组为91.84%(45/49);A组的手术时间为(31.98±7.85)min, B组为(34.35±9.86)min;A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2.41±0.74)d, B组为(2.35±0.56)d;A组术后3个月的SFR为93.48%(43/46), B组为97.96%(48/49);两组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的SFR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封堵器联合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超上段结石的疗效相近, ...  相似文献   
72.
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31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负压吸疱自体表皮移植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稳定期的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4例稳定期的白癜风患者,共3 682片,采用负压吸疱法和表皮磨剥法,用皮肤分离仪在自身腹部供皮区提供正常表皮,在受皮区用表皮磨剥法磨去白斑区表皮,将供皮区表皮移至受皮区,治疗2周后观察受皮区色素的变化.对于效果不佳的患者配合中药口服同时外用强效激素软膏,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314例共移植3 682片,其中全成活3 085片(占83.79%),部分成活408片(占11.08%),失败188片(占5.11%),总成活率94.88%.术后口服中药的12例患者经过半年治疗后,痊愈2例(占16.67%),显效3例(占25%),有效4例 (占33.33%),无效3例(占25%).总有效率7 5%.结论:认为该方法治疗白癜风是一种简便、安全、实用、无明显副作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初步建立阴道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阴道粘膜上皮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取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阴道粘膜组织小块,胶原酶Ⅳ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分离法收集上皮细胞,接种于角朊细胞无血清培养液中静置培养、传代.动态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情况,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阴道粘膜上皮细胞为二倍体细胞,增殖状态良好,细胞间可见桥粒连接,免疫组化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染色均具有上皮细胞特征.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阴道粘膜上皮细胞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可作为阴道粘膜上皮研究的理想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小针刀对移植于裸鼠皮下人增生性瘢痕真皮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的作用。方法将6例人无表皮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分别移植于24只裸鼠背部皮下,建立增生性瘢痕裸鼠动物模型。术后10天,分为对照组、0.1mg/ml曲安奈德组、0.2mg/ml曲安奈德组和小针刀组,每组6只,14天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变化。结果Ⅰ、Ⅲ型胶原分布于各组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及组织中。图像分析结果,0.1mg/ml曲安奈德组和0.2mg/ml曲安奈德组Ⅰ、Ⅲ型胶原含量(0.09±0.03,0.11±0.05;0.12±0.02,0.11±0.01)低于对照组(0.17±0.04,0.19±0.03)(P〈0.05);小针刀组Ⅰ、Ⅲ型胶原含量(0.12±0.02,0.12±0.02)与曲安奈德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针刀可降低移植于裸鼠皮下增生性瘢痕真皮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75.
外伤造成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按Tossy分度,Ⅲ度损伤时肩锁关节水平稳定和垂直稳定结构均已破坏,保守治疗达不到良好复位和稳定肩锁关节的目的。手术治疗对于稳定复位肩锁关节,保证远期良好功能十分重要。自2001年2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TossyⅢ度新鲜肩锁关节脱位65例,采用喙锁间钢丝固定47例,其余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和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袢固定肩锁关节治疗。  相似文献   
76.
汶川地震1070例伤员救治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分析地震伤员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分析整理2008年5月12日至30日收治的1070例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伤情及治疗措施.结果 1070例伤员中,开放性损伤412例(38.5%),闭合性损伤658例(61.5%).单纯四肢躯干损伤557例(52.1%);单纯胸腔、腹腔、头颅损伤248例(23.2%);多发伤232例(21.7%).据ISS评分,轻度损伤372例(34.8%)、中度损伤183例(17.1%)、重度损伤480例(44.9%)、极重度损伤35例(3.3%).并发休克25例(2.3%),四肢筋膜间隙综合征25例(2.3%),挤压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0.75%),气性坏疽1例.本组共截肢23例26肢,截肢率2.1%.结论 地震伤员的迅速转运、早期明确诊断与及时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77.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54,自引:13,他引:54  
目的根据脊柱稳定性状况,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成人胸、腰、骶椎脊柱结核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7~75岁,平均39.4岁;病史1~60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2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8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而80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病例则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10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5例失访外,其余95例均获得1~7年随访(平均2.9年)。68例前路椎体间植骨病例,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3.5个月。65例有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2°,随访期内丢失2°~4°。除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组1例因抗结核化疗周期不足复发外,其余患者均临床治愈。32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脊柱稳定性改变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8.
张晓峰  李晓林  罗轶  黄俊伍 《海南医学》2016,(10):1681-1682
目的:比较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与手型VSD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伤的疗效,试图探索一个疗效性相对较好的方案。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手部软组织缺损伤患者共43例,分别采用传统VSD(A组)和手型VSD(B组)予以治疗,术后的患者均采取植皮手术。收集封闭负压引流液,之后进行细菌培养计数,统计两组患者的辅料使用天数、培养后的细菌数量以及植皮手术后的皮片存活面积比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辅料的平均使用时间为(2.3±1.6) d,明显短于B组的(5.2±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细菌量为(5320±1030)CFU,明显多于B组的(455±121) 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皮片存活率为(90.3±2.6)%,明显低于B组的(97.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型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疗效性相对较好,有利于在手部创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摘要]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联合康复新液对慢性牙周炎疗效及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的影响。 方法 192例牙周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96例,观察组采用米诺环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米诺环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组2组菌斑、牙周探诊深度、牙龈出血指数;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PD-1和PD-L1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龈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L-10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降低和升高幅度较大,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因子IFN-γ、TNF-α、IL-8和hs-CRP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米诺环素联合康复新液可有效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上PD-1和PD-L1表达,缓解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