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93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86篇
  2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杜林娟  李丹  任杰  肖静 《护理学杂志》2006,21(19):46-46
护理记录是治疗、护理过程中医疗文件记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完整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举证的重要资料.它记载了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应了患者病情的演变,对确保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当涉及到医疗纠纷案件时,它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公正地评价事实的最关键证据.如护理记录不清、陈述不清、随意涂改、回顾性记录、记录内容与医嘱不符、与医疗记录不符、护理措施和过程不全面[1]、虚填观测结果、重抄护理记录、随意签名、代签名等,均会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势必造成举证困难,甚至举证失败,也就是说虽然护士在护理治疗活动中无过失,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就可能改变护理记录的法律凭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护士同样会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2].  相似文献   
32.
生理电信号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中的重要信号,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体信息.该研究以生理电信号为主线,通过对其信号的学习、获取、分析、处理将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课串联起来,使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实际仪器设计分析结合起来,能较为全面的掌握信号与系统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采用持续灌流耳内镜手术模式(CIM-EES)一期鼓室成形术治疗Ⅲ、Ⅳ型鼓室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3-2020.9对17例(21耳)Ⅲ、Ⅳ型鼓室硬化症患者,在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下采用外嵌法,一期行Ⅱ型鼓室成形术,观察分析手术时间,鼓膜愈合成功率,并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平均气、骨导听阈(PTA)及气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总结微创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我科2011 年5 月至2015 年12月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VSD 的患者86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筛选适合封堵的VSD 患者,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评估VSD 是否适合封堵治疗,并确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释放,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86例VSD 患者中84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67%,2 例封堵不成功中转体外循环下修补。随访6~24 个月,无残余漏,心功能改善。结论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配合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VSD 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
2007-2013年,我们共收治5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患者,现将有关诊治体会情况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6~67岁.3例有活动后心悸、气短,2例伴心绞痛.查体:心前区可闻及全期连续性杂音,较柔和,Ⅲ级.心电图检查ST段下移2例,心前区导联T波完全倒置1例.2例经心脏超声可见扩张的冠状动脉,确诊后手术.2例经冠状动脉CT确诊,其中1例因合并冠心病又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走行、狭窄及瘘口部位.1例为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未确诊,行二尖瓣置换术,开胸、切开心包后确诊.病例中,右冠动脉-右房瘘1例,右冠动脉-右室瘘1例,左冠动脉-主肺动脉瘘2例,左冠动脉-左室瘘1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单中心 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1月至2017年-06月行腔内修复术的226例主动脉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腔内修复术的病种、围术期特点、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式、及近、远期疗效和严重并发症。采用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226例主动脉疾病患者,其中男185例,女41例;年龄16~83(48.12±11.73)岁。病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170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32 例,主动脉B型壁间血肿 18例,创伤性主动脉峡部假性动脉瘤 6例。术后随访3~60(12.64±10.32)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 226例患者均行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2±1.03)h,术中失血量(150±30.13)ml,术后住院时间(11±3.52)d;手术成功率:100%。共植入支架 232枚, 其中6例采用两段式技术置入双支架。平均近端支架直径(37.6±3.1)mm,平均支架长度(149.7±25.6)cm。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 13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6例,采取烟囱技术保留左锁骨下动脉24例。急诊腋动脉-腋动脉转流2例。支架释放后少许残余内漏17例。术后6—9个月复查内漏消失;合并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于腔内修复术后5-7天 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5例。住院患者死亡2例。1例死于高血压脑出血,1例死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在院期间无截瘫、脑卒中等并发症。中位随访48月,平均随访率84.3%。随访期间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因再发夹层或支架远端破裂再次行腔内修复术2例。支架近端逆斯至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因经济情况保守治疗2例,1例死亡。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及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失血量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随访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短期内动物麻醉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重复测试的可行性和理想的ABR测试麻醉剂。)方法:将11只豚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846合剂组(5只),戊巴比妥钠组(6只),并对动物间隔12h连续进行次麻醉,846合剂组用5846合剂腹腔注射麻醉,戊巴比妥钠组用20g/L的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麻醉,并对其中846合剂组3只6只耳)和戊巴比妥钠组4只8只耳)每次((麻醉后进行ABR测试。并比较不同时间点及两种麻醉药麻醉诱导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ABR听阈和90dBSPL负短声刺激时Ⅱ波潜伏期、波幅、Ⅰ~Ⅲ波间期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ABR测试各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戊巴比妥钠组和846合剂组相比,90dBSPLⅡ时波潜伏期明显延长(F=5.477,P=0.037),而听阈、Ⅱ波波幅及Ⅰ~Ⅲ波间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随着麻醉次数的增加,麻醉维持时间逐渐缩短(F=20.46,P=0.001);戊巴比妥钠组和846合剂组相比,麻醉起效迅速,实验后动物苏醒也快。结论:重复麻醉对豚鼠ABR测试无明显影响;846合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豚鼠ABR测试麻醉剂。  相似文献   
38.
瓣膜置换术作为心脏瓣膜病的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从1994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8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检测深度对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影响,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脏的合适检测深度。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89名健康体检者。在肝脏不同深度[贴近肝包膜(距肝包膜0 cm),距肝包膜1、2、3、4、5、6、7 cm]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每组重复检测3次。比较不同检测深度的检测成功率及弹性模量,以及检测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体重指数、胸壁软组织厚度。结果距肝包膜0、1、2、3、4、5、6、7 cm的检测成功率分别为0、98.9%(88/89)、98.9%(88/89)、98.9%(88/89)、71.9%(64/89)、24.7%(22/89)、3.4%(3/89)、0(0/89),距肝包膜1、2、3 cm的检测成功率较高,距肝包膜4、5、6 cm时,随着检测深度的增加,检测成功率逐渐下降,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 cm vs 4 cm,χ2=25.94, P<0.001;4 cm vs 5 cm,χ2=39.68,P<0.001;5 cm vs 6 cm,χ2=16.79,P<0.001)。距肝包膜1、2、3、4、5 cm的弹性模量分别为(4.77±0.99)、(4.68±0.99)、(4.76±0.95)、(5.19±1.10)、(5.41±0.95) kPa。距肝包膜4、5 cm的弹性模量较距肝包膜1、2、3 cm的弹性模量均明显增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 cm vs 1 cm,t=-2.85,P=0.005;4 cm vs 2 cm,t=-3.49,P=0.001;4 cm vs 3 cm,t=-2.76,P=0.006;5 cm vs 1 cm,t=-3.13,P=0.002;5 cm vs 2 cm,t=-3.66,P <0.001;5 cm vs 3 cm,t=-3.05,P=0.003)。距肝包膜4 cm时,检测成功者与检测不成功者体重指数分别为(20.70±2.87)、(22.07±2.42) kg/m2,胸壁软组织厚度分别为(1.45±0.25)、(1.60±0.29) cm;距肝包膜5 cm时,检测成功者与检测不成功者体重指数分别为(19.82±2.76)、(21.49±2.72) kg/m2,胸壁软组织厚度分别为(1.35±0.21)、(1.54±0.26) cm。距肝包膜4、5 cm时,检测成功者与检测不成功者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83,P=0.108;t=0.77,P=0.709),胸壁软组织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1,P=0.012;t=79.57,P=0.004),且检测成功者胸壁软组织厚度较厚。结论检测深度对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影响较大,距肝包膜1~3 cm为较理想的检测深度。  相似文献   
40.
吕素琴  王平  郑荣琴  任杰  廖梅  许尔蛟 《器官移植》2012,3(5):258-261,27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早期及晚期肝动脉血栓(HA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临床疑诊HAT的肝移植术后患者64例,入院后经临床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或)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予超声随访并且具备完整的超声造影资料。64例疑诊HAT患者分为早期组(<30d,18例)和晚期组(≥30d,46例)两组。以临床表现、DSA和(或)CTA、超声随访等作为确诊HAT的参考标准,早期HAT组和晚期HAT组患者的HAT诊断时间、超声造影与参考标准所用检查的时间差用全距(中位数)表示,分别计算超声造影诊断早期HAT和晚期HA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总符合率)。结果早期组HAT的诊断时间为术后5~23d(中位数13d);晚期组HAT的诊断时间为术后30~1800d(中位数156d)。超声造影与参考标准所用检查的时间差为0~129d(中位数6.5d),10例超过30d。早期HAT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静脉期早期肝内动脉均未见显示。超声造影诊断早期HA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8/8)、100%(10/10)、100%(18/18)。晚期HAT的超声造影表现为肝外肝动脉显示不正常,肝门部细小迂曲的侧枝动脉形成,肝内动脉均可见显示。超声造影诊断晚期HA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9/9)、97%(36/37)、98%(45/46)。晚期组1例肝动脉狭窄误诊为HAT,此例肝门部有丰富的侧枝动脉。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肝动脉,对早期HAT诊断明确,对晚期HAT的诊断价值稍逊于早期HAT,侧枝动脉丰富是影响诊断晚期HAT准确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