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PCI术后合并长期抗凝指征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相关出血及栓塞并发症.方法:冠心病PCI术后合并有长期抗凝指征(房颤、瓣膜置换、静脉血栓等)患者148例.结合PCI支架类型及术后合并长期抗凝指征疾病的时间将其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组(A组)、阿司匹林+华法林组(B组)、氯吡格雷+华法林组(C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D组).应用华法林患者依据INR将其分为:INR<2.0组、INR2.0-2.5组、INR2.5-3.0组.观察出院后6个月内患者有无轻度出血、大出血、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C组轻度出血百分率高于A、B、D三组,A组大出血百分率高于B、C、D组,B组、D组中各有1例脑栓塞.不同INR组轻度出血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INR2.5-3.0组大出血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INR 2.0组出现1例脑栓塞,INR2.0-2.5组出现1例脑栓塞.结论:四种抗栓方案在出血并发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差异.但INR.2.5 -3.0时大出血几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2.
绒毛膜上皮癌(以下简称绒癌)肺转移在X线片上表现为弥漫性粟粒阴影者较少见,容易误诊为肺结核。我院自1986~1996年共收治绒癌57例,有肺转移者36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粟粒阴影者4例,入妇产科前全部误诊为结核,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年龄2...  相似文献   
33.
目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对手术操作及麻醉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院自1997年开始施行腰麻下腹膜外剖宫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将1997年至1998年在我院行腹膜外剖宫产的32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腰麻组160例,年龄24~28岁,均因臀位难产,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等而行剖宫产者,硬膜外麻醉组160例,其年龄及剖宫产指征与腰麻组无差异。1.2 麻醉方法 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无异常后改左侧屈体位,穿刺点取L2-3或L3-4。腰麻组用7号细腰穿刺针…  相似文献   
34.
宫内节育器与异位妊娠39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约有40%的育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IUD)避孕,随着 IUD 的广泛应用,人们愈加关注其并发症的发生,对其严重并发症一带器异位妊娠尤为重视.但有关 IUD 与异位妊娠的关系,迄今尚无定论.本文综合南京鼓楼医院等8个单位394例带器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我们自1982年6月以来,采用刺灸会阴穴治疗遗尿病人38例,均在两个疗程以内治愈。其中年龄最大者23岁,最小6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3个月。治疗方法:令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外展。会阴穴常规消毒后,先用针直刺1~1.5寸深(3.33~4.99厘米),并艾灸5分钟,使患者有热流上贯头面之感;再将针退至皮下,以  相似文献   
36.
Joel-Cohen切口剖宫产术10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8月我院采用Joel-Cohen切口 ,分别进行新式剖宫产术及腹膜外剖宫产术。对手术时间、术中情况、术后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采用Joel-Cohen切口对具有不同剖宫产指征的 10 3例孕妇 ,分别行新式剖宫产术 6 5例、腹膜外剖宫产术 38例 ,两组孕龄、胎儿体重预测等无统计学差异 ,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毕拔管前取吗啡 2mg经硬膜导管注入 ,术后镇痛。1.2 手术方法 新式剖宫产术 ,按马彦彦的手术方式与步骤[1 ] ,在无血管区将腹膜提起一小横口 ,术者与助手上…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正五聚蛋白3( PTX3)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DM+AS组)32例和糖尿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DM-AS)组28例;体检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FMD);ELISA法检测血浆PTX3;检测血压及血脂、血糖等常规生化指标。结果 DM+AS组、DM-AS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CIMT较正常对照组均增高,DM+AS组升高较DM-AS组更为显著,P均<0.05;DM+AS组血浆PTX3水平较DM-AS组与正常对照组均升高( P均<0.05),但DM-AS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AS组、DM-AS组FMD较正常对照组均降低,DM+AS组降低较DM-AS组更显著,P均<0.05。 DM患者血浆PTX3与CIMT( r=0.398、P=0.003)、血肌酐(r=0.242、P=0.012)均呈正相关,与FMD(r=-0.482、P=0.002)呈负相关;血浆PTX3水平与FMD具有独立相关性(P=0.026)。结论 PTX3可能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可作为其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8.
目的:报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的相对发生率及导管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40例患者,应用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或三维标测方法(Carto和Ensite)指导导管消融,观察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心房扑动相对发生率及其导管消融结果。结果:40例患者共诱发出50种房性心动过速,具有典型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心电图表现,且成功靶点在下腔静脉口和三尖瓣环峡部者31种(31/50,62.0%)。另外19种(19/50,38.0%)房性心动过速临床心电图表现与典型心房扑动不同,表现为P’波,其中11种(11/50,22.0%)成功靶点在右心房游离壁疤痕-下腔静脉峡部,瘢痕-上腔静脉峡部者2种,瘢痕与瘢痕之间峡部者2种;在瘢痕和三尖瓣环之间2种。房间隔补片和上腔静脉之间、房间隔补片和三尖瓣环之间各消融成功1种。40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无并发症。随访1例患者心动过速复发,二次消融成功;1例患者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伴RR长间歇,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常常为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心房扑动,导管消融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报道应用常规和三维电生理标测方法经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2月在我院因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44例患者,早期采用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之后随机采用Carto和Ensite三维标测方法指导导管消融。结果:44例患者共诱发出54种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中37种(37/54,68.5%)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典型心房扑动(AFL)锯齿形F波,31种心房扑动(31/54,57.4%;31/37,83.8%)成功靶点在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IVC-TA)峡部,4种心房扑动成功靶点在疤痕和下腔静脉峡部,2种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靶点在疤痕和三尖环之间。另外17种(17/54,31.5%)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心电图表现与典型房扑不同,表现为P’波,其中15种(15/ 54,27.8%)成功靶点在右心房游离壁疤痕—下腔静脉或疤痕—上腔静脉或疤痕与疤痕之间;房间隔补片和上腔静脉之间、房间隔补片和三尖瓣环之间各消融成功1种。随访1例复发,行2次消融成功。1例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伴RR长间歇,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应当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近几年来,随着中医急症工作的开展,针灸以独特的优势汇入了治疗急症的行列。因此针灸又添了新的生机和用武之地。在临床治疗高烧、昏迷、呕吐、疼痛(胃脘痛、腹痛、头痛、牙痛、心绞痛)等急、重、危病人时,屡用屡数颇有起死回生,妙手回春之势。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