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分析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股骨侧病理变化特点,探讨置人股骨柄的难点,总结应用人工髓关节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时股骨柄置人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方法 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7例大龄先天性脆关节脱位,术前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股骨上段畸形的部位、类型及程度.术前及术后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行Hams评分,分析手术疗效.结...  相似文献   
62.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31~52岁,平均43岁。C3、4例,C4、5,2例,C5、68例,C4、61例,C3-61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2例,共置换16个椎间盘假体。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结果]术后随访最长28个月,平均10个月。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CSM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无假体松动和脱落,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6.4。。[结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具有确切的稳定性和相应的活动度,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选择方式之一。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3.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约占颈椎创伤的5%~7%,它常常合并椎间盘损伤。因此,了解下颈椎小关节及颈椎间盘的解剖、小关节脱位合并椎间盘损伤的创伤机制、发生率,掌握正确的诊断、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4.
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方法:16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患者,7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9例双侧小关节突脱位,在X线透视下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并于复位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颈椎MRI检查,比较椎间盘脱出和脊髓实质损伤的变化。结果:16例均闭合复位成功,复位前5例有明显椎间盘脱出,4例有椎间盘撕裂,7例无明显椎间盘损伤。复位成功后,4例椎间盘脱出仍存在,大小无变化;1例原脱出椎间盘明显缩小,无新椎间盘脱出发生。14例复位前后脊髓信号无变化,2例复位后出现MRI T2加权高信号增强。16例复位后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结论:颅骨牵引闭合复位不会诱发或加重椎间盘脱出,进而造成继发性脊髓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脱细胞脊髓支架的制备方法并分析其可能含有的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冻融 化学萃取方法制备脱细胞脊髓支架,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脱细胞支架的主要成分.结果 正常的大鼠脊髓组织经脱细胞处理后,清除了所有的细胞成分及髓鞘和轴突,扫描电镜显示保存了细胞外基质成分构成了三维支架结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存留的支架结构中含有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纤连蛋白(fibronectin, FN)、Ⅳ型胶原等诱导和促进神经再生、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的重要成分.结论 脱细胞异体脊髓具有三维支架结构,含有诱导和促进神经再生的相关蛋白,有利于受损神经的再生及移植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经蛛网膜下腔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缓释微球保护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增强效应及其机制。方法:18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60只,普通GM-1组60只和GM-1微球组60只。采用Nys- trom法制备脊髓压迫损伤模型(50g×5min),术后24,72,168和336 h检测大鼠运动功能、脑脊液中GM-1含量,术后8,24,72,168和336 h检测大鼠脊髓组织内SOD活力和MDA含量,以及脊髓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M-1微球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高,脑脊液中GM-1含量多,脊髓组织内SOD活力强和MDA含量少,Caspase-3表达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亦优于GM-1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给予GM-1缓释微球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更强,主要机制涉及抗自由基损伤和抗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7.
椎动脉与颈髓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椎动脉作为锁骨下动脉最大的一个分支,穿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与对侧的同名动脉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分支营养颈髓、小脑和延髓等。而颈髓的血液来源主要是椎动脉,因此,椎动脉的狭窄、损伤或变异直接影响着颈髓的功能。  相似文献   
68.
背景:目前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椎动脉的检查仍然存在差异和争论,由于这些结果大多源于不同的病例或样本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不同检查方法的客观评价.目的:以一组新鲜健康成人椎动脉标奉为检测对象,对比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椎动脉检测中的准确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于2003-08/2005-01完成.材料:11例健康成年人颈椎标本,来源于捐献尸体,年龄19~35岁,平均28.4岁,对比分析椎动脉20根.方法:应用高压注射器维持体外椎动脉标本的压力和速度在13.3 kPa,4 mL/s,使其尽可能接近正常活体椎动脉的生理充盈状态.依次将标本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主要观察指标:椎动脉直径.结果:磁共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得到的椎动脉直径分别为(0.311±0.058),(0.309±0.063),(0.316±0.059)cm,3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种方法测量左右两侧椎动脉直径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种影像学方法在椎动脉临床直径测量方面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9.
目的:组织工程技术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前景广阔,其中组织工程支架和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中的两项重要内容,对有关脊髓种子细胞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9-07/2004-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pinalcordinjury,regeneration,cell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9-07/2004-06期间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修复,细胞移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较近期及对进一步试验有指导意义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选取对脊髓损伤后进行细胞移植治疗的文献。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③单一样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综述文献。③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0篇关于细胞移植的文献,其中有17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3篇文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将17篇文献中分别对各个种子细胞移植后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综合。结论:作为种子细胞,均能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但是最有应用前景的主要有:神经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许旺细胞和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颈椎小关节脱位后MRI表现与脊髓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和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在14只成年健康杂种犬颈椎上经手术及BIM—Ⅱ型对撞机撞击,造成犬颈椎小关节脱位模型。颈椎MRI检查后取颈椎损伤及损伤上下节段脊髓标本,将C2-3段脊髓作为正常对照组,C5-6段脊髓作为损伤组,行光镜、电镜检查。比较颈椎小关节脱位后MRI表现与脊髓病理变化。结果:14只犬中9只成功制成颈椎小关节脱位模型,进入结果分析。①犬损伤脊髓的MRI表现:MRI显示损伤段脊髓肿胀,7例T1加权信号不均匀,T2加权呈以斑片状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②两组犬脊髓的病理观察结果:损伤脊髓广泛出血,水肿,部分神经元坏死。2例T2加权显示局部呈稍高信号,病理示中央区见灰质局部点状出血,脊髓水肿。结论:MRI能够反应脊髓的损伤程度,对出血、实质水肿等病变敏感,但不能显示脊髓损伤过程中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