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横纹肌肉瘤是较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骨骼肌,原发于颅内少见,而原发于鞍区者极其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鞍区横纹肌肉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尽管颈髓电刺激(SCS)在许多动物实验中已被证实能增加脑血流,但其作用机理还不甚明了。本文将从脑血管的交感和副交感通路方面探讨SCS对脑血流的影响机理。方法对SD大鼠给予SCS并用激光多普勒(LDF)实时记录脑血流。动物分成5 组,对照组:不对神经纤维和神经节作任何手术处理;V1 组: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SCS组:切断双侧颈上神经节;V1 SCG: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及双侧颈上神经节;假手术组:手术暴露双侧鼻睫状神经和其副交感节后纤维及双侧颈上神经节,但不切断神经纤维或神经节。结果SCS时的LDF变化在对照组、V1和SCG 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V1 SCG组中,SCS的升脑血流效应却被明显抑制了。结论SCS的升脑血流效应可能是通过交感和副交感双重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33.
静脉阻断试验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静脉性血管压迫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和降低并发症,介绍一种处理责任静脉的方法。方法2000年8月~2007年1月间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的40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责任血管为静脉或动静脉混合压迫的有118例(29%),其中58例为粗大的深部引流静脉,减压前行静脉暂时阻断试验。其中试验阴性者53例,静脉予以切断减压;5例试验阳性者中3例切断,2例分离后减压。结果53例将责任静脉直接切断的患者中,术后51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明显减轻,但有6例出现不同程度面部麻木。5例试验阳性者中,3例切断后都因严重的小脑肿胀再行后颅窝减压术,死亡1例,另2例行分离后减压的患者术后疼痛获得明显减轻。结论暂时阻断试验可以作为处理粗大责任静脉时的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损伤对SD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经幕下和眶上裂切断和修复动眼神经,术后通过前庭眼反射评估眼外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恢复程度,经右侧上直肌注射辣根过氧化酶,逆行追踪中脑动眼神经核团内神经元分布,进行动眼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经眶上裂干预动眼神经的实验组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眼外肌支配的特异性较高,其眼外肌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经幕下干预动眼神经的实验组大鼠。结论动眼神经损伤部位距离眼外肌越近,最终的神经功能恢复就越好,这与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部位时的迷行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病理生理学模型,检测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将大鼠左侧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扎吻合口近尾端的颈总动脉,测定吻合前后及模型动物饲养16周后的局部脑血流量、右侧颈外静脉压力、颈总动脉压力、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大鼠静脉动脉的端侧吻合形成动静脉分流,左侧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右侧颈外静脉压增加,颈总动脉压降低,顿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6周后,局部脑血流量较动静脉吻合形成即刻升高,右侧颈外静脉压和颈总动脉血流速度进一步增高,右侧颈总动脉压无明显改变。结论:大鼠颈部动脉分流形成低灌注压、高血流量、静脉高压的模型,符合AVM的血液动力学特征。长期的脑低灌注压使脑血管反应改变,脑血流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6.
颈椎病、颈椎外伤是颈椎外科常见的疾病,外科手术是其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而颈椎前路手术可以解除各种原因引起的来自脊髓前方的压迫,并通过钢板固定等方法有效地恢复颈部的稳定性.该手术方式历史悠久,随着治疗理念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手术器材与各种手术改良方法层出不穷,神经外科学者们也从注重近期效果转为更关注远期疗效,并进行了很多关于并发症及预后的随访研究工作.本文综述该手术的发展及各手术方式的特点,并对当下常使用到的椎间融合器和钛网植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显微内窥镜等技术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37.
Holmes震颤是由丘脑齿状核、黑质纹状体或其传导束通路间的病变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1],可由多种病变引起,包括多发性硬化、卒中和肿瘤等.但目前鲜有海绵状血管瘤引起Holmes震颤的报道[2].现报道1例由中脑大脑脚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Holmes震颤病例.  相似文献   
38.
家族遗传性血管母细胞瘤(Von Hippel-Lindan,VHL),是一种较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主要由于染色体3P25-26区基因突变引起[2],好发于小脑,易产生转移病灶,且常合并内脏病变[3].该病变位于脊髓的甚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VHL病,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和影像学检查等.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 取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将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电极置于大鼠C2颈髓背侧硬膜外,脉冲发生装置及电源植入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前(0 h)及术后12、24、36 h,测试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的参数(电压、刺激频率和脉宽);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评分(BBB评分)和斜板实验,并测量大鼠体质量.结果 脊髓电刺激系统各项参数在0 h、12 h、24 h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0 h与36 h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分、斜板实验和体质量检测显示:0 h与12 h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 h与24、36 h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大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是安全可行的,可用于脊髓电刺激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0.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于缺血、缺氧等外界因素十分敏感,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有再生和分化的潜能,脑组织神经元可能并不属于终末分化细胞,这为临床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带来希望.文章就神经干细胞在治疗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