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456例(男236例,女220例)膜周部VSD患者,年龄3~48岁,平均(14±9)岁。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及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者同时应用其他封堵装置治疗合并的畸形。结果456例患者,术前经胸超声检测VSD直径为2.3~18 mm(平均6.2 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6 mm(平均2.3 mm),术中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1.3~20 mm(平均6.4 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6 mm(平均2.4 mm)。448例封堵成功。所选封堵器大小为4~22 mm(平均8.6 mm)。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6例(1.3%),溶血2例(0.4%),封堵器明显移位1例(0.2%)。6例AVB患者,5例均恢复正常窦性心率,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0.2%)术后6月复查,有微量残余分流,1年后消失。6例(1.3%)术后新出现主动脉瓣微量返流,10例(2%)术后即刻新出现三尖瓣少量返流,1例(0.2%)术后5d新出现三尖瓣中量返流,1例(0.2%)术后6月新出现三尖瓣少量返流。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膜周部VSD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价糖尿病 (DM)对冠状动脉侧支血管(CCVs)及左室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 1995 - 0 8- 0 1/2 0 0 0 -10 - 30做过冠脉造影的 DM患者 (排除冠脉造影正常和狭窄程度 <75 %的病例 ) 2 12例为 DM组 ;另选择同期入院的 2 12例非糖尿病 (NDM)并至少有一支冠脉狭窄≥ 75 %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根据 Rentrop分级方法对患者的侧支循环进行评分 .行左室造影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L VEF) .结果 两组冠脉狭窄程度相似 ,但病变血管数目 DM组 (1.78± 0 .6 0 )个明显高于 NDM组 (1.43± 0 .6 2 ) ,P<0 .0 1.平均侧支评分 DM组为 (2 .32± 2 .11) ,DM组为 (2 .6 8± 2 .2 6 ) ,P<0 .0 1.左室射血分数 (L VEF) DM组为 (4 8± 2 7) %,明显低于 NDM组(6 1± 2 2 ) %,P<0 .0 1.结论 DM组较 NDM组侧支循环形成不良 ,左室射血分数偏低 ,说明 DM是冠脉侧循环形成的抑制因素 ,并且影响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43.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同期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评价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同期行介入治疗的疗效 .方法 :8例患者 ,年龄 3~ 37(1 3± 1 5 )岁 ,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确诊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术中均行右室造影证实诊断 .首先在透视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PS) ,术后即时右心导管观察右心室压力和跨肺动脉瓣压力压差变化 ;然后在食管超声心动图或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伞封堵房间隔缺损 ,术后即时行超声心动图 ,术后 2 4h ,1mo ,3mo和 6mo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治疗效果 .结果 :8例患者疗效均佳 ,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 (1 1 .5 7± 4 .0 9)kPa降至 (5 .4 9± 2 .0 9)kPa (P <0 .0 0 1 ) ,肺动脉至右心室跨瓣压差由 (7.5 7± 4 .4 9)kPa降至 (1 .89± 1 .6 3)kPa (P <0 .0 0 1 ) .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 .结论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同期行介入治疗疗效可靠 ,是外科治疗的一种有效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国产蘑菇伞经导管介入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12/2007—12我科对成人PDA合并肺动脉高压98(男32,女66)例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年龄18~65(37.8±12.6)岁;体质量43.8—68.5(54.04-8.3)kg;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大小,PDA最窄处内径4.5—18.2(7.8±6.9)mm.以国产蘑菇伞堵闭器行介入治疗,根据封堵实验决定能否行永久封堵.术后24h,1,3,6和12mo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4例封堵后30min肺动脉收缩压无下降,反而有轻度上升,考虑为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撤出封堵器.余94例术后30min肺动脉压收缩压由术前(68.2±26.6)mmHg(1mmHg=0.133kPa)降为(41.8±18.4mmHg(P〈0.05),肺动脉平均压降由术前(46.2±16.5)mmHg降为(28.2±10.7)mmHg(P〈0.05),主动脉压由术前(102.2±12.7)mmHg变化至(108.6±14.8)mmHg(P〉0.05).术后30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72例(76.6%)封堵完全,22例(23.4%)可见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h心脏彩超复查90例(95.7%)封堵完全,4例(4.3%)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mo彩超复查皆无残余分流;无再通和堵闭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发生前应用国产蘑菇伞经导管封堵治疗成人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46.
房间隔缺损3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房间隔缺损 (ASD)的 3种治疗方法。方法 :导管介入封堵器封堵 ASD170例 ;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下 ASD修补术 64例 ;常规开胸 ASD修补术 12例。比较其 ASD大小 ,成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全组无死亡。 ASD大小 :导管介入组 0 .4~ 3 .8(2 .6± 0 .8) cm,胸腔镜组 :2 .2~ 4.8(3 .8± 1.2 ) cm,常规开胸组 :3 .1~ 4.9(3 .9± 1.5) cm ,组间差别显著 ;成功率依次为 :98% ,95% ,10 0 % ,组间无显著差别 ;术后住院时间依次为 3~ 5(3 .1± 0 .3 ) d,4~ 7(5.2± 0 .5) d,7~ 11(7.6± 0 .6) d,组间差别显著。结论 :在严格掌握 ASD的 3种治疗方法适应证的前提下 ,导管介入封堵法术后住院时间最短 ,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法次之 ,常规开胸法最长 ,其成功率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7.
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在房间隔缺损封堵中的价值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在不同大小及不同性质周缘房间隔缺损封堵中的意义。方法5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经食管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或联合球囊充盈测量房缺大小后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结果20例较硬周缘房缺在超声检测房缺大小(16.8±8.8)mm后直接选择封堵器进行封堵,31例缘较软、摆动的房缺球囊充盈测量房缺伸展径(22.4±6.9)mm后选择封堵器封堵。超声所测房缺大小与所用封堵器大小、球囊实测值及球囊在X线下所测量房缺伸展径值相关良好,分别为r=0.930(P<0.01),r=0.921(P<0.001)及r=0.876(P<0.001)。剔除软缘房缺,则上述相关性更佳,分别为r=0.984(P<0.001),r=0.959(P<0.001)及r=0.948(P<0.001)。结论对于周缘较硬的房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指导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和封堵。而对于房缺缘较软者,应在球囊充盈情况下测量房缺伸展径后选择封堵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未闭动脉导管 (PDA)经超声心动图和 X线造影测量的最窄处直径大小和形态的关系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 Amplatzer法介入治疗 PDA中的作用。方法 :全组 36例 ,年龄 1.5~ 46 (12± 14)岁。均采用 Amplatzer法进行介入治疗。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 PDA直径和形态 ,术中通过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再测量 PDA直径、观察其形态。将两者的测量值加以对比。结果 :36例患者的 PDA最窄处直径超声心动图测量为 5 .4± 1.8mm ,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量为 5 .1± 1.9mm ,两者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超声心动图显示 PDA属漏斗型 2 7例 ,管型 9例 ;造影显示 PDA属 Krichenko A型 2 9例 ,B型 4例和 C型 3例 ,其中超声检查管型中 ,造影示有 2例漏斗型 (A型 ) ,余 7例分别为 B型和 C型。36例全部封堵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 6例 (17% )有微量残余分流 ;术后 3d超声心动图复查 ,6例微量残余分流均消失 ,左心腔内径均明显回缩 (P<0 .0 1)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 PDA介入治疗术前筛选患者、选择方法、判断 PDA的直径大小 ,术后疗效的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