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最主要的化学病理为黑质神经元死亡,其致密部不能合成多巴胺(dopamine,DA),而致纹状体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与DA的功能失去平衡而发病。理想的治疗应该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尽可能控制症状,同时不良反应最小。20世纪60年代引入左旋多巴治疗PD取得显著性症状改善以来,近年已经开发了多种药物用于治疗PD,包括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谷氨酰胺释放抑制剂等。不过,左旋多巴/外周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L-dopa/PDI)疗法仍是PD的对症治疗的最佳选择,通常可以满意地控制症状长达6年左右或者更长时间,随后症状进行性发展。很多因素可以影响疾病的长期预后,包括选择何种药物、何时用药、剂量和用药次序等。本文我们先讨论帕金森病早期的临床特征,然后根据循证医学的观点有关证据,提出帕金森病早期的治疗镱略。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并接受支架辅助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患者资料。对8例患者使用Apollo或Wingspan支架,4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按照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分级评定血管再通情况。评估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结果①基底动脉远段闭塞3例,近段闭塞4例,椎动脉颅内段延伸至基底动脉近段闭塞3例,基底动脉全程闭塞2例。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为20(15~24)分。②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0例达到充分再通标准。2例患者术中发生血管痉挛,无临床症状。1例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③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中位数为10(4~22)分,同最初NIHSS评分相比,7例患者NIHSS评分改善≥5分。④4例术后3个月的功能转归良好,死亡3例。结论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再通率,可改善3个月时的临床结局。针对基底动脉闭塞不同病因需要个性化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rs2297518、rs8081248位点多态性与脑动脉粥样硬化(CAA)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324例,根据脑血管狭窄部位与程度将其分为CAA组243例和对照组81例,CCA组又分ICA患者137例为ICA亚组。分析各组患者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并比较rs2297518、rs808124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的分布。结果 CAA组及ICA亚组的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CAA组中rs2297518位点的基因型GG及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CA亚组中rs2297518位点的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OS基因rs2297518位点的多态性与CAA及ICA有关,基因型GG可能是CAA的易感因素,等位基因G可能是CAA及ICA的易感因素;iNOS基因rs8081248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CAA或ICA无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大鼠脑梗死灶周围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变化,探讨MIF在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电凝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脑梗死组48只,其中脑梗死组又分为4 h、12 h,1 d、3 d,1周、2周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MIF蛋白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大鼠梗死灶周围MIF蛋白及mRNA表达在梗死后逐渐升高,梗死后4 h、12 h,1 d、3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鼠梗死灶MIF蛋白含量与mNSS评分和MIF mRNA呈正相关(r=0.661,P=0.000;r=0.733,P=0.000)。结论大鼠脑梗死灶周围MIF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呈先增高后恢复正常的变化规律,提示MIF在脑梗死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近期感染与老年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期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随机回顾性调查1997年以来60岁以上脑梗死与脑出血住院患各238例,就发病前1周内有无发生感染的情况,结合临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于发病前1周内有感染脑梗死组有48例,占20.17%,脑出血组有21例,占8.82%,两组差异显(P<0.01),发病有2-4周有感染两组差异无显性(P>0.05);(2)脑梗死组病前多以上呼吸道,肺部,胃肠道感染为主,脑出血组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而感染病原体两组无明显差别;(3)既往有中风,TIA史以及病前有房颤,冠心病,糖尿病的患存在感染时易发生脑梗死。结论:近期感染也是发生或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重视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公认的危险因素外,也应积极关注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起病1周内全脑血管造影(DSA)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在发病1周内完成全脑血管DSA和头颅CT、MRI检查,采用NI HSS量表评估入院时病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mRS≤2分视为预后良好,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60例患者中,发病1周内全脑血管DSA正常者96例(37%),其中头颅MRI显示有相应梗死灶93例(97%),发病1周内脑血管自然再通率为18%(46/260)。脑血管DSA未见血管阻塞的患者3个月时预后良好者67例(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 HSS评分[OR=0.231(0.080~0.811),P=0.013]、是否为大面积脑梗死[OR=0.171(0.062~0.725),P=0.006]显著影响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结论:起病1周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的再通率为18%,DSA检查显示无血管阻塞的患者为37%,其中70%的患者预后良好,入院时的病情及脑梗死面积是影响患者3个月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 探讨症状性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侧支代偿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06年9月~201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收住的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共1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侧支代偿分级及预后情况,分析侧支代偿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脑梗死发生比例高(6/10),病情重,预后差(mRS≥3,5/10)。闭塞病变多位于椎动脉V1段起始处(13/20),其次是V4段(6/20),V3段(1/20)。侧支代偿不充分组入院时及随访结束时脑梗死所占比例较侧支代偿充分组均较高(2/4 vs 4/6;2/4 vs 5/6),差异无显著性(P=0.43,P=0.30)。侧支代偿不充分组较代偿充分组入院病情重(mRS≥3者分别为1/4 vs 4/6;NIHSS评分≥4者分别为0/4 vs 1/6;P=0.24,P=0.60),预后差(mRS≥3者分别为1/4 vs 4/6),差异无显著性(P=0.24)。
结论 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高,病情重,预后差。侧支代偿程度可能影响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rPAF AH组和银杏叶组,每组20只。后3组大鼠采用慢性动脉粥样硬化结合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观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及5、15、30和60 min各时间点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外银杏叶组血小板聚集率,rPAF-AH组和银杏叶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均明显降低(P0.05),rPAF-AH组较银杏叶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rCBF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rCBF-AH组大鼠给药后各时间点,银杏叶组30和60 min时,rCBF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rPAF-AH对大鼠脑梗死具有明显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治疗脑梗死的生物医药制剂。  相似文献   
29.
30.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强烈支持炎症反应及先天性免疫异常在血管性疾病多个环节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适当的免疫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本文对炎症和免疫系统以及卒中生物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AAA)形成、血栓形成、缺血耐受、脑损伤进展以及卒中前后感染等过程的一些作用进行总结。1炎症生物标志物与卒中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和炎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且可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