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5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放射治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caneer,NSCLC)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Ⅲ期NSC[c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仅5%左右,与化疗结合后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治愈率仍相当差,且绝大部分失败发生在照射野内.研究发现肺癌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提高与放疗剂量的增加密切相关[1],但是随着肿瘤放疗剂量的增加,必然增加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SPECT(single photon emi~ion computed 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肺灌注显像能反映区域肺组织的功能状况变化,可用于放疗计划的优化.本研究探讨SPECT肺灌注显像在减轻Ⅲ期NSCLC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及其在放疗剂量提升方面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2.
肺部肿瘤PET/CT同机图像融合精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肺部肿瘤PETCT图像融合的精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方法测定融合精度的差异。方法肺部肿瘤患者24例,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共31个病灶。分别采用几何中心(COG)法及体积法测定PETCT同机图像融合精度,COG法测定病灶PET图像的COG与CT图像COG的距离,体积法测定病灶PET与CT图像融合部分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PPETCT),并按病灶的部位(左肺与右肺,上肺与下肺,肺顶区、周围区、中央区与肺底区)、体积(≤2cm3,21~99cm3,≥10cm3)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用COG法测定所有病灶的融合误差为(439±233)mm(100~868mm),用体积法测定融合精度为(3618±2266)%(0%~8053%)。按病灶部位分组,用COG法和体积法测量融合精度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按病灶大小分组,用COG法测定融合精度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体积法测定,≤2cm3组最差,PPETCT为(1411±1064)%(P<001)。结论肺部病灶同机PETCT融合的偏差较小,但小病灶融合误差较大。测定融合精度宜联合应用COG法和体积法。  相似文献   
103.
产后抑郁症患者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瑛  付政  刘津予  何新红 《临床医学》2003,23(12):58-59
目的 :分析产前及产后 8周以内孕产妇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变化 ,以推测雌、孕激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评定 3 0 0例孕、产妇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 ,并用放射免疫法由专人在相同条件测定妊娠 2 8~ 3 2周、产后 1周、4周及 8周晨肘静脉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结果 :所有入组的 3 0 0例孕妇 ,产前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 12 %,产后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 14 %(产后 1周 ,41例 ) ,11.3 3 %(产后 4周 ,3 4例 ) ,9.67%(产后 8周 ,2 9例 )。产后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 8%(产后 1周 ,2 4例 ) ,9.6%(产后 4周 ,2 9例 ) ,11.67%(产后 8周 ,3 5例 )。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了雌、孕激素水平变化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产后低雌激素、高孕酮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之一 ,监测孕产妇产前及产后雌二醇、孕酮水平 ,对临床预测及诊断 ,治疗产后抑郁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5 8岁。 5年前无意中扪及左前上胸部一枣样大小肿块 ,质硬 ,不活动 ,无压痛 ,无其他不适。肿块缓慢增大 ,近半年来 ,生长迅速。专科检查 :老年女性 ,神志清 ,精神好 ,表浅淋巴结不大 ,左前上胸壁锁骨下区明显饱满 ,隆起 ,质硬 ,无压痛 ,不活动 ,余未见异常。胸部CT示 :左上胸壁于第 2前肋处示约8cm× 7cm× 7cm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边缘光整 ,以向胸廓内生长为主 ,内示斑块状、细条状致密钙化灶 ,其周边示散在放射状略高密度瘤骨 ,肋骨呈膨胀性网格状改变 ,局部骨轮廓破坏消失 ,肿块向外压迫胸肌移位。CT诊断 …  相似文献   
105.
放射治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caneer,NSCLC)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Ⅲ期NSC[c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仅5%左右,与化疗结合后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治愈率仍相当差,且绝大部分失败发生在照射野内.研究发现肺癌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提高与放疗剂量的增加密切相关[1],但是随着肿瘤放疗剂量的增加,必然增加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SPECT(single photon emi~ion computed 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肺灌注显像能反映区域肺组织的功能状况变化,可用于放疗计划的优化.本研究探讨SPECT肺灌注显像在减轻Ⅲ期NSCLC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及其在放疗剂量提升方面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与MRI对脊柱转移瘤灶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5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凡MRI的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强度且T2加权像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强度和(或)18F-FDG摄取增高的病灶和(或)CT显示骨质破坏的椎体均认为是肿瘤骨转移。结果 (1)18F-FDG PET/CT、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8F-FDG PET/CT对脊柱转移瘤检出的椎体数多于MRI(P<0.005);(3)MRI显示单发病灶的部分病例(5/11)经18F-FDG PET/CT证实为多发病灶;(4)18F-FDG PET/CT检查对成骨性转移有一定假阴性(2/7),MRI检查对成骨性转移假阴性少(0/7)。结论 18F-FDG PET/CT较MRI能更有效地检出脊柱转移瘤灶,而MRI特异性高,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以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7.
18F-FDG PET/CT对36例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对肺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用18F-FDG PET/CT进行全身显像,分别观察CT、PET及两者的同机融合图像.[结果]PET与CT均可发现大部肺内原发病灶及其转移灶,PET较CT多发现恶性病灶11处,CT则发现PET阴性的恶性病灶4处;融合图像显示两者融合较为准确,部分病灶两者的体积大小显示不等大;CT还可发现较多肺外的良性病灶.[结论]PET/CT一体机对肺内病灶及转移灶的诊断可综合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提高诊断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术前肺门纵隔淋巴结CT检查结果和术中淋巴结情况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 ,分析探讨CT检查对于诊断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2 0 0 1年 6月 - 2 0 0 3年 5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 86例资料完整的NSCLC患者 ,全部患者均有术前胸部CT、术中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结果。CT和手术诊断淋巴结异常的标准是 :淋巴结最小径≥ 10mm ,CT检查和术中检查淋巴结异常相一致者定义为敏感性 ,CT发现淋巴结异常而病理报道为淋巴结转移者定义为特异性。结果 :CT检查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淋巴结的大小关系密切 ,当淋巴结短径 <10mm时淋巴结的转移率为 16 % (12 77) ;10~19mm时转移率为 4 0 % (5 4 136 ) ;2 0~ 2 9mm时转移率为 75 % (2 7 36 ) ;≥ 30mm时转移率为 6 6。总的敏感性为 6 6 % (16 9 2 5 5 ) ,特异性为 5 1% (131 2 5 5 )。结论 :CT对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尤其淋巴结短径≥ 2 0mm时 ,CT检查的敏感性较高。影响CT准确性的因素有淋巴结大小以及患者是否伴有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相似文献   
109.
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用于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在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单次显像难以鉴别病变性质的患者行双时相全身^18 F-FDG PET/CT显像,将显像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43例延迟显像SUV升高的患者中有3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病变,4例为良性病变;9例延迟显像SUV降低的患者中有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病变,2例为恶性病变。灵敏度为95.1%,准确性为88.5%,特异性为63.6%,阳性预测值为90.7%,阴性预测值为7/9例。结论双时相^18F—FDG PET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0.
PET-CT融合解剖和功能成像的优势,能较准确判断患者疗后情况,同时通过SUV值不同筛选治疗后高危病例,为其提供及时的补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笔者搜集了非小细胞肺癌疗后患者38例,对比研究18FDG PET-CT与CT在其放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