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国内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研究报道。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6篇,累计14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总体疗效评价:磷酸肌酸钠组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OR=4.93,95%CI 3.47~7.01,P<0.001);②不同疗程疗效评价:疗程14 d时,磷酸肌酸钠组比常规治疗组能更有效的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OR=6.34,95%CI 3.90~10.29,P<0.001);疗程<14 d时,磷酸肌酸钠组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不显著(OR=2.57,95%CI 1.29~5.09,P>0.001);疗程>14 d时,磷酸肌酸钠组比常规治疗组能更有效的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OR=5.44,95%CI 2.42~12.23,P<0.001)。③剂量疗效评价:对疗程14 d的9项研究根据不同剂量进行亚组分析,剂量为1 g ivgtt qd时,磷酸肌酸钠组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不显著(OR=4.87,95%CI 1.7~13.98,P>0.001);剂量为1 g ivgtt bid时,磷酸肌酸钠组比常规治疗组能更有效的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OR=9.73,95%CI 4.05~23.40,P<0.001);剂量为2 g ivgtt qd时,磷酸肌酸钠组比常规治疗组能更有效的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OR=6.11,95%CI 2.93~12.72,P<0.001);同时1 g bid剂量的改善效果优于2 g bid和1 g qd。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够缓解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时磷酸肌酸钠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与给药剂量和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性格倾向对老年痴呆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痴呆症已是继心脏病、肿瘤、脑卒中之后的第4位致死原因,故积极开展对该病的病因研究,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具有跨时代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3.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由基氧化造成人体器官和组织衰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过氧化脂质升高,某保健食品经抗氧化功能动物试验证实,对动物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作用,为进一步验证其对人体的抗氧化作用,依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对该保健食品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人体试食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4.
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取得患者对脑血管造影术的配合。方法:责任护士对造影患者有针对性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结果:56例患者经过相关心理护理,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顺利。结论:应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及心理支持,达到良好的检查和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85.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患者及家属一改过去有病住院一切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不干预治疗与护理的老习惯。知情同意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这是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规定,也是对患者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的规定。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应如实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情况,这是法律赋予患者的权利,也是医院管理规范化需要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86.
目的:应用免提取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含量,以研究分析荧光定量PCR方法在乙型肝炎疾病中的防治、确诊、治疗康复及分析病况等的医疗价值。方法:随机将研究数据分成A、B、C 3个小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含量水平进行测定。第1组记为A组:HBs Ag(阳性)、HBe Ag(阳性)、HBc Ab(阳性)的患者。第2组记为B组:HBs Ag(阳性)、HBe Ab(阳性)、HBc Ab(阳性)的患者,第3组记为C组:HBs Ag(阳性)、HBc Ab(阳性)的患者,组间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阳性率及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含量的t检验。结果:A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B组和C组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阳性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平均含量为7.5×10~8copy/m L。B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阳性率低于A组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阳性率,A组、B组之间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平均HBV-DNA含量为9.5×10~7copy/m L,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阳性率为51.83%,与A组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B组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HBV-DNA含量为7.7×10~7copy/m L,与第A、B组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提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所测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阳性率比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结果效果更好,在临床中灵敏度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能够精准的反映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核酸的复制状况,在临床上对于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以及对于高效的选出最佳的抗病毒药物,并且在患者的康复以及预后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1])。  相似文献   
87.
茶多酚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婷  韩国柱 《中草药》2010,41(12):2102-2106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自绿茶中得到的儿茶素类成分,即茶多酚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抗自由基活性和多种有益的药理作用,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价值,从而受到医药界广泛的重视.近20年来.其药动学研究亦取得很大进展.综合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多年的研究,综述了茶多酚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非临床和临床药动学特点以及用于药动学研究的儿茶素类的生物分析方法,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结合保妇康栓治疗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300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观察组(150例,重组人干扰素α-2b+保妇康栓)....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为HCC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鉴定HCC样本与癌旁组织样本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与mRNA。通过miRDB、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与差异mRNA取交集确定目标基因。使用FunRich软件预测在HCC差异表达miRNA中的潜在转录因子。利用Bioconductor中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功能注释和途径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前20个枢纽基因进行表达验证和生存分析。结果 对375例HCC样本、50例癌旁样本进行差异miRNA分析,共鉴定出300个差异表达的miRNA。对374例HCC样本、50例癌旁样本进行差异mRNA分析,共鉴定出1 106个差异表达的mRNA。分别在上调的和下调的miRNA中选择20个差异表达最显著的miRNA预测其靶基因。对131个候选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与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碳代谢以及催乳素信号通路等途径有关。结论 在肝细胞癌中异常表达的miRNA-mRNA通路可能成为肝...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