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1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58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4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乳腺癌耐药蛋白是最近发现的一种肿瘤多药耐药蛋白,它存在于细胞膜上与肿瘤耐药关系密切.因此,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靶点.现主要综述,乳腺癌耐药蛋白的基因和蛋白的结构特点、作用方式、耐药特征、检测方法、其表达在临床中的意义及其介导的MDR(multidrug resisatnce)的逆转. 相似文献
22.
乳腺导管内癌及小叶原位癌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期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或小叶的原位癌,有关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争议较大,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其治疗策略进行了评述。1局部处理1.1导管内癌乳腺导管内癌(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是指肿瘤局限于乳腺导管系统,未侵犯基底膜和周围间质阶段的乳腺癌。80%的DCIS是由钼靶摄片诊断,随着钼靶摄片检查技术的改进与应用的普及,DCIS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在美国,自广泛开展乳腺钼靶检查以来,DCIS的临床检出率提高了7倍。1996年,DCIS占乳腺癌的12%,占钼靶摄影检查检出乳腺癌的30%犤1犦。既往通常按组… 相似文献
23.
24.
葱蒜泥外敷联合开塞露肛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葱蒜泥外敷联合开塞露肛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经阴分娩后发生尿潴留的产妇共220例,随机分为两组,葱蒜泥外敷联合开塞露肛注刺激排尿组为观察组110例,常规尿潴留处理方法为对照组110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葱蒜泥外敷联合开塞露肛注是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5.
26.
27.
^18F—FDGPET在食管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东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32(9):690-693
早期诊断和准确分期是提高食管癌生存率的关键,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生物影像,^18F-FDGPET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综述其在食管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综述了目前肿瘤临床中CT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 ,包括常用的扫描方法、肿瘤大小的测量、分期及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9.
于金明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7,(3)
乳腺癌是西方女性最常见的恶性病变,改善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作者研究了59例原发性乳腺癌病人的DNA倍体类型和临床、生化以及病理特性的关系。作者于1978~1979年分析59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的标本。临床分期用UICC标准,肿块大小根据TNM分期标准,全部病人做了改良的根治切除术,术后均定期做临床、放射学和生化检查,随访至少4年或至病人死亡。将手术标本用机械法离散后再用70μ的尼龙网过滤,最后用70%酒精固定后,4℃保存。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前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0.1%RNA酶温育(37℃)1小时,以及0.4%的胃蛋白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采用放射线照射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分析放射线诱导胶质瘤细胞死亡方式的发生规律。方法选用24只生后5—6周雌性SD大鼠,购自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大鼠C6胶质瘤细胞购自中科院细胞库。所有大鼠均采用立体定向法制作脑胶质瘤模型,即人脑皮质下5mm注入4m体外培养和传代后的C6细胞悬液。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9Gy照射组、12Gy照射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前2组分别于造模后21d行照射剂量分别为9Gy、12Gy伽玛刀治疗,模型组未给予照射。治疗后1周取大鼠肿瘤与脑组织交界处组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坏死率及凋亡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纳入大鼠24只,模mm和实验组2分别有1只大鼠在麻醉意外中死亡,其余2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肿瘤细胞坏死率及凋亡率:两剂量照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Gy照射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高于12Gy照射组,坏死率低于12Gy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组织学变化:各组肿瘤与脑组织均可见肿瘤生长,伽玛刀两剂量组治疗后出现了肿瘤中心坏死,坏死区细胞稀疏,向外细胞渐增多,其间含有很多的破碎细胞,再向外则为密集的瘤细胞,并有细胞内、外的水肿和出血,同时也有不同程度的核固缩细胞,12Gy照射组较9Gy照射组坏死增加。结论伽玛刀可诱导脑胶质瘤模型大鼠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在治疗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肿瘤坏死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