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5篇
  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沙棘籽油对小鼠SOD、CAT活性的影响于燕,曹晖,张瑞娟,张小弟,赵艳红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黄酮及多种氨基酸,从其种子中提取的籽油(以下简称沙棘油)也含有上述物质。国内程体捐[1]等...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9年6月,共165例单睑患者采用了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沿术前标记线将三点处皮肤切开,剪刀将切口下唇的眼轮匝肌适当去除,同时将切口与切口在皮下层打通,剪除切口与切口之间的眼轮匝肌,6-0可吸收线挂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及切口下唇皮下组织缝合,三点切口各缝1针。再用6-0单丝尼龙线按照常规重睑线缝合方法挂切口下唇皮肤、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及切口上唇皮肤缝合打结,三点切口各缝1针。伴内眦赘皮者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1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患者大部分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重睑,睁眼重睑流畅、自然,闭眼刀口痕迹不明显。2例患者出现内侧重睑线变浅,1例患者出现外侧重睑线变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重睑消失。5例患者双侧重睑线有轻度不对称。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4.7%(144/152)。结论:改良三点式重睑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逼真、不易脱落、手术痕迹不明显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原发性痛经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纵观近5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从其发病机制、主要证型及其各家治疗经验等方面分析了国内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白介素-6(IL-6)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及其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于病程第2、4、7、12天空腹抽取静脉血,健康对照组20例,危险因素组20例(均无急性脑血管病,但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之一),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HMGB1、IL-6水平,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①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水平病程第2、4、7、12天分别为(6.548±0.364)、(8.697±0.328)、(10.491±0.512)、(5.315±0.224)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994±0.243)μg/L]及危险因素组[(3.272±0.285)μg/L,P<0.01],病程第4~7天达峰值。危险因素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98)。②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病程第2、4、7天分别为(26.799±1.878)、(28.546±2.327)、(22.422±2.011)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275±1.214)pg/ml]及危险因素组[(15.186±1.325)pg/ml,P<0.01],病程第2~4天达峰值,脑梗死组病程第12天与危险因素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IL-6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HMGB1与IL-6水平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HMGB1、IL-6在脑梗死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脑梗死后患者血清HMGB1水平达峰值时间晚于IL-6,持续时间长于IL-6,两者与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等危险因素均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CLP)造成脓毒症模型 ,探讨脓毒症时肾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 1)的改变及其对TNF α表达的调节作用。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CLP组 (2 0只 )及正丁酸钠治疗组 (2 0只 ) ,CLP后 12h和 2 4h处死动物 ,留取肾组织和血标本分别检测HMG 1和TNF αmRNA表达、组织TNF α蛋白水平和血清肌酐含量。结果显示 ,CLP组 12h及 2 4h肾组织HMG 1和TNF α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 (P <0 0 5或 0 0 1)。正丁酸钠处理可显著抑制CLP后 12h及 2 4h肾组织HMG 1mRNA表达 (P <0 0 5 ) ,并明显下调 2 4h组织TNF αmRNA表达 (P <0 0 5 )及TNF α水平(P <0 0 1) ,同时血清肌酐含量比未治疗组亦显著降低(P <0 0 5或 0 0 1)。提示脓毒症时肾组织HMG 1表达可促进局部TNF α的合成与释放 ,从而诱导脓毒症动物急性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6.
延迟应用TNF-α单抗治疗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延迟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TNF MAb)对失血性休克所致血液动力学改变、多器官损伤及存活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4.00 ̄4.66kPa,180分钟)、复苏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治疗组(复苏后注射TNF MAb20.0mg/kg)和对照组(白蛋白,20.0mg/kg)。结果:延迟应用TNF单抗治疗后,心脏指数有所增高、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7.
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会阴切开术却明显增加。为了提高产科质量,减少产妇痛苦,现将我院1991年1月至1995年1月会阴切开术186例(占分娩总数的21.32%)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186例,占分娩总数21.32%。其中会阴正中切开109例,占分娩总数的  相似文献   
78.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其金属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西安市大气颗粒物及其金属特征。方法于2001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在西安市工业区、混合区、交通繁忙区和对照区采集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96份。测定大气TSP浓度及TSP无机提取物中铅(Pb)、锰(Mn)、铬(Cr)、镍(Ni)、镉(Cd)等重金属含量。结果西安市采暖期大气TSP浓度(0.5865mg/m3)显著高于非采暖期(0.3535mg/m3),P<0.05。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工业区、混合区、交通繁忙区大气TSP浓度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区(P<0.05)。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工业区、混合区、交通繁忙区TSP无机提取物中Pb、Mn含量均高于相应对照区(P<0.05)。采暖期工业区、混合区、交通繁忙区TSP无机提取物中Pb、Cr、Cd含量均高于相应非采暖期(P<0.05)。结论西安市大气TSP污染与燃煤采暖有关。燃煤采暖也可能是大气中某些重金属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9.
用PCR-SSO方法对42名汉族常人HLA-DQA、DQB位点多态性等位基因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DQA位点有20种基因型,DQA0101/0103占21%,DQA0101/0501占11.9%。DQA0101/0103、0101/0501和0101/0601三种杂合子基因型占研究人数的42.8%。DQB位点21种基因型,以DQB0601/0604b为最高,占19%,DQB0601/0402和DQB0601/0301各占11.9%。只一例DQB0601/0601为纯合子基因型。  相似文献   
80.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是目前临床危重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既往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早期致炎细胞因子在引起机体失控性炎症反应与组织损害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新的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内毒素的致病过程和脓毒症的致死效应,并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据报道,HMGB1与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术后并发MODS患者的血浆HMGB1水平显著升高;严重创伤患者伤后HMGB1水平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