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8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2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43篇 |
内科学 | 276篇 |
皮肤病学 | 94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83篇 |
外科学 | 163篇 |
综合类 | 366篇 |
预防医学 | 111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148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120篇 |
肿瘤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136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于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11)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理论的不断发展, 技术的不断成熟, 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成像技术能够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特点, 评价介入治疗效果, 成为心血管介入研究领域的焦点。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剂的充盈程度评估冠状动脉狭窄, 因投射角度的影响而存在盲区, 同时因斑块的形态、位置、血管重塑等因素影响, 可能会低估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 且无法评估管腔内部结构, 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 尤其是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快速发展, 促使冠状动脉管腔可视化, 同时推动冠心病患者个体化精准治疗, 改变了心肌梗死"一刀切"的治疗策略, 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2.
43.
主导眼又称优势眼,1953年由Porta提出,在两眼同时视时,两眼同时接受外界信息向大脑视中枢传递到双眼视网膜重新整合成一体,但不能识别视网膜象,在重合领域局部抑制另一图象,尽管这种抑制不是很稳定,在竞争中一眼传递的图象具有优势,此眼即为主导眼.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采用拇指方位法判断主导眼.在现代医学化验光主导眼的测定已被广泛采用,为此我们对2005年2月份在门诊验光室随机检测60名患有屈光不正的近视患者采用拇指法进行主导眼检测,从而分析近视矫正前后主导眼变化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患者女,34岁,左枕后肿物1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左枕后)镜检为恶性肿瘤,可见两种成分,一种为异型的鳞状上皮细胞巢,另一种瘤细胞呈梭形,弥漫或包绕血管生长,需鉴别肉瘤样癌与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示:巢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CK(+),p40(+);成片分布的肿瘤细胞Vimentin(+);Ki-67(+)热点区约50%,肿瘤细胞Desmin、S-100、GCDFP15、ERG、CD34均(-)。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符合皮肤癌肉瘤。诊断:皮肤癌肉瘤。行扩大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45.
目前研究表明从体表心电图P波改变,心房传导速度延缓,心房低电压区面积等方面参数的变化可以预测心房颤动消融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46.
47.
胰激肽原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中,对两组病人分别应用胰激肽原酶制剂和肝素钠进行降粘、抗凝、溶栓、防栓的治疗,收到不同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前脑室下带(SVZ)神经发生的增殖规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实验组,缺血实验组再分为缺血后1、4、7、10、14d组。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BrdU标记S期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含BrdU的阳性细胞;测量SVZ区域BrdU阳性细胞核的总面积。结果:在缺血侧,缺血后4d BrdU阳性细胞核的总面积明显增加,7d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在14d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缺血对侧,该区域也表现出同样的表达规律,在缺血后10d达到峰值,但增幅较小。结论: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可促进前脑室下带的神经发生,提示成年脑有潜在的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49.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组织,并且取材广泛、体外扩增能力强,是广泛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细胞之一。由于关节软骨具有重要的生物力学功能,需要强调和评估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的力学生物学性能。为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修复软骨的诱导因素、信号通路与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文回顾了间充质干细胞在功能性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并论述了该领域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若干可供探索的途径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50.
针灸治病通过刺激腧穴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及平衡阴阳,从而发挥其防治疾病的作用.尽管针灸疗法本身是安全的,如果医生掌握不当,针刺某些腧穴就可能发生意外事故,轻者可能造成患者一时痛苦,重者则可能导致患者脏器严重损伤,甚至死亡[1].针对中医针灸临床发展的需要,上海中医药大学解剖学教研室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总结研究成果,编写系列教材,于1978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腧穴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该课程是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成功范例,是《腧穴学》与《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跨学科课程,是中西医结合领域中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融合的创新性课程[2].于2012年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