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比较植入单枚T—PLUS椎间融合器与传统双枚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7例有双下肢神经症状的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45-67岁,平均53-+3.2岁。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椎间孔入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分别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A组,n=12)和传统双枚cage(B组,n=15)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减压、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等治疗。27例均获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5±2.5个月。术后分别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变化等,并进行下腰疼JOA评分。结果A组中1例于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下肢放射痛,1周后症状逐渐缓解。2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丢失、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TLIF手术治疗腰椎不稳植入单枚T—PLUS操作简单、失血量少、费用低廉,植骨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恢复优于双侧植入cage。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30例)和静脉自控镇痛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间术后镇痛效果、吗啡累计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数等指标。结果帕瑞昔布组在术后6、12、24h的VAS分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2、48h的VAS分值近似(P〉0.05)。帕瑞昔布组吗啡累计使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数亦少于对照组。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术后使用帕瑞昔布镇痛效果理想,利于患者康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3.
腰椎管狭窄症与黄韧带的病理关系研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腰椎管狭窄与黄韧带的发病机理、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作深入的讨论。方法:通过影像学、病理解剖学对腰椎管狭窄症与黄韧带的病理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黄韧带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在影像学和病理解剖学上有明显的变化。结论:腰椎黄韧带病变是引起腰椎管狭窄和神经根管狭窄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24.
石氏牛蒡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4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石氏牛势子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的治疗有独特的经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本院术后病人,共4O例,男24例,女IE例;年龄19~58岁;4O例均有腰痛症状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与咳嗽、站立、行走有明显关系,病程为6个月~3年;有腰部外伤史32例,5例有间隙性破行,34例直腿抬高试验wt45度,加强试验(+);35例CT提示: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其中30例伴有关节肥大增生、黄韧带肥厚、侧隐窝狭窄及神经根明显受压;病变部位:L。-。间隙有18例、L。~S;间隙有16例、二间隙同时存在病变的有5例。40例均明…  相似文献   
25.
可吸收螺钉在松质骨及关节内骨折中的手术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体内无毒性反应,多年来各国的材料学家和临床医学家一直在进行可吸收性生物材料的研究,希望能够把它应用于临床.其在体内降解符合生理过程,对骨组织的生长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松质骨尤其是关节内骨折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物.1984年Rokkanen等首先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结果[1].我院自1996年~2003年应用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松质骨及关节内骨折共4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采取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中及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进行分析,以探讨对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间采用髓内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4例及采用髓外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及术后失血、输血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评估围手术期的显性、隐性失血情况。结果采用髓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65.7±3.4) 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70.4±4.6)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31.6±17.8)ml。采用髓外固定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量为(94.5±7.4)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80.4±4.7)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98.4±5.3)ml。骨折髓外固定出血量均多于髓内固定(P<0.01),但髓内固定术后隐性出血量及总体出血量均多于髓外固定(P<0.01)。结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存在较多的术后隐性失血量,但髓内固定术后隐性出血量更多,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伴肘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伴肘关节脱位患者共86例,其中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以钢板内固定,对照组予以张力带固定。观察两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评估术后6个月时肘关节功能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0.13±15.43)分钟、术中出血量(29.15±20.14)ml、骨折愈合时间(5.12±0.65)周与对照组(32.76±15.91)分钟、(20.13±17.23)ml、(6.19±0.3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以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为标准,观察组优良率81.4%,显著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伴肘关节脱位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应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结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10月,对26例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入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深层和浅层,恢复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6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1例未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患者,负重后逐渐出现踝穴增宽、距骨外移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而疼痛。采用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无感染、骨折不愈合、锚钉松动等发生。结论应重建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三角韧带的连续性及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锚钉具有创伤小、对踝关节生理影响小等特点,是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n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方法 选择Schan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2例,先行跟骨牵引,待患肢肿胀消退后,采用内外侧双切口进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关节面下遗留的空腔,采用自体髂骨或生物植骨材料进行填充植骨.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5.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7周.按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3.6%.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3例,切口皮肤坏死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n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较好,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要点在于在软组织肿胀完全消退后进行手术、恢复关节面平整、坚强的内固定及关节面下充分植骨.  相似文献   
30.
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骨折的常见伴发伤,约占踝关节损伤的1%~11%。见于约50%的WeberB型踝关节骨折和几乎全部的WeberC型踝关节骨折,亦可单独发生。Lauge—Hansen分类中旋前外展Ⅱ、Ⅲ度、旋前外旋Ⅳ度以及腓骨骨折位于关节间隙之上的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常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若不予以妥善处理,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随着对踝关节生物力学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该病的诊治近来也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