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单人脱险方式之一,具有加压速度快、高压下暴露时间短、上升速度快、脱险深度大、容易掌握等优点,因此被许多国家海军采用[1]。为做好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训练的设备保障,提高艇员的自救能力,笔  相似文献   
12.
在氦氧饱和潜水作业中 ,将潜水员从居住舱运送至海底潜水作业点 ,以及潜水作业的过程中 ,潜水员在潜水钟内一般处于静息状态或轻劳动强度工作状态 ,如着装、开盖、牵拉潜水员脐带等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可能需要做中等劳动强度的工作。如果潜水钟内 CO2 吸收装置运转正常 ,则钟内CO2 分压可维持在较低的安全水平 ;如果 CO2 吸收装置发生故障 ,则很容易使钟内的 CO2 分压上升到危险值。例如 :如果饱和深度为 190 m,钟内 CO2 体积分数达到 0 .5 %时 ,CO2 分压高达 10 k Pa(绝对压 ,1k Pa≈ 0 .0 1ATA,下同 ) ,足以导致潜水员受到高 …  相似文献   
13.
模拟100m氦氧饱和-120m巡回潜水的研究唐儒清肖卫兵张振炜于峰涛魏庆泉陈南宜唐亦奇氦氧饱和-巡回潜水技术研究在我国仅进行过数次[1,2],在此领域虽已具备从事350m深度氦氧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能力,但毕竟次数有限,因而在涉及观察指标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海上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对人体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8名潜水员 ,进行海上氦氧 15 0 m饱和 - 182 m巡回潜水 ,测定潜水员进舱前、加压、饱和暴露、出舱后立即和出舱后 2 4 h的肺通气功能。结果 高气压暴露阶段的肺功能变化显示 ,除 FVC在各阶段的值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他各指标与深度呈负相关。 FEV1 .0 、FEV1 % 在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降低 (P<0 .0 5 ,<0 .0 1) ;MMF在 70 ,110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降低 (P<0 .0 5 ,<0 .0 1,<0 .0 1) ;PEFR在加压 110 m和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与基础值和 30 m测定值相比有显著性降低 (P<0 .0 1,<0 .0 5 ,<0 .0 1) ;在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 ,FEF2 5% 与基础值、30 m测定值比较都显著降低 (P <0 .0 1,<0 .0 5 ) ;FEF50 % 与基础值、30 ,70和 110 m测定值比较都显著降低 (P<0 .0 1,<0 .0 5 ,<0 .0 5 ,<0 .0 5 ) ;FEF75% 与基础值、30和 70 m测定值比较都显著降低 (P<0 .0 1,<0 .0 5 ,<0 .0 5 )。在 15 0 m饱和停留阶段 ,FEF2 5% 、FEF50 % 、FEF75% 较基础值减低的幅度分别为 2 5 .5 1% ,4 2 .35 % ,5 6 .84 % ,表现出肺容量越低对应的流量变化越明显。出舱后的肺功能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出舱后立即测得的 MMF较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医学保障措施,安全地实现潜水深度新的提升,提高我军潜水能力。方法:8名海军潜水员利用国产船载甲板居住舱-潜水钟饱和潜水设备系统进行氦氧饱和-巡回潜水。潜水员经139min加压至相当于150m水深的饱和压力,最大巡潜深度182m 9人次,巡潜时间累计2h 35min,饱和暴露34h后,经过163h的饱和减压回到常压,饱和潜水全程199h。采用高压下专用心电、脑电监护仪对舱内的潜水员进行同时监护,减压过程中进行多普勒超声气泡音监测。巡回潜水后外用抑菌药物预防外耳道炎。在潜水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呼吸、免疫、应激功能等指标的检测。结果:8名潜水员完成高压暴露199h后,有轻度虚弱感,2周内消失;无减压病症状发生,多普勒超声气泡检测未听到气泡音。在饱和暴露时,4名潜水员出现窦性心率不齐,1名T波低平,50h后恢复。免疫功能指标IL-6、IL-8在饱和潜水结束后显著升高(P<0.001);应激功能指标AVP、CRH、ACTH、Dyn A含量在潜水后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在150m饱和阶段,肺通气功能指标FEF25%、FEF50%、FEF75%降低的幅度分别为25.51%,42.35%,56.84%,减压结束24h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生理指标监测结果说明本次潜水过程中,潜水员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切实可行的医学保障措施和医学监护手段,对此次现场实际潜水训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模拟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实验时潜艇艇员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 GouldSpiroscreen肺功能仪 ,测定 7名艇员试验前对照值和试验后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7名艇员在3m深度 FEV1.0、MMF、FEF5 0 %三个指标均比对照值增高 (P<0 .0 5 ) ,80和 12 0 m深度 FEV 1.0均比对照值增高 (P<0 .0 5 ) ;其余各项肺功能指标在各深度与 0 m (常压 )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虽然对机体肺功能产生了一些影响 ,但都属生理性改变 ,提示在深度允许的情况下 ,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 ,快速上浮脱险技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快速上浮脱险是失事潜艇人员逃生重要方法之一[1].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训练之前,训练实施者应根据模拟训练设备的特点和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实施方案、操作规程、医学保障方案[2]、设备应急操作预案和医学保障应急预案.训练的过程中,一旦训练设备出现紧急情况,脱险舱内脱险人员、设备操纵室人员、设备各战位操作人员、医学保障人员等.应按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9.
潜艇艇员实艇快速上浮脱险训练的医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部队实艇快速上浮脱险训练提供医学保障。方法:10名参训人员首先在潜艇艇员脱险舱内进行了3、10、30、50m共计50人次的实验室训练,然后在海上实艇进行了5人次30m快速上浮脱险训练。训练过程中,从参训人员选拔、脱险设备医学监督、加压锻炼、脱险方案确定及脱险前后体格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医学保障。结果:本次实验室训练和海上训练均安全顺利,未出现减压病和气压伤等潜水疾病。结论:合理、恰当的医学保障方案可保证快速上浮脱险训练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模拟氢氧潜水实验过程中防燃防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针对氢气的特性及模拟氢氧潜水实验的要求,研究、制定一系列防燃防爆的方法和措施,并应用于模拟氢氧潜水实验过程中。结果:在已进行的10次模拟氢氧潜水实验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一系列安全措施,未发生氢气燃爆。结论:所采取的措施有效可靠,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