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5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4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103.
目的总结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4月至2009年11月我科治疗的3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2~49岁,平均34.7岁。对其在伤椎及上位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或置椎间融合器。结果本组随访6~24个月,术后2周可下床锻炼,术后伤椎高度及脊柱Cobb角均有较大的恢复。结论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创伤小,能较大程度的恢复骨折椎的高度及脊柱Cobb角,为脊柱生物力学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强而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影响乳腺癌雌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中ER和Ki67、C-erbB-2及HIF-1α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Ki67、C-erbB-2及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1%、39.5%、31.6%和54.0%。ER表达与Ki67、C-erbB-2及HIF-1α呈负相关(P<0.05),与癌组织高分化成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Ki67、C-erbB-2及HIF-1α等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降低ER表达及原发性内分泌治疗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维持血管张力及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主动脉制成血管环分别测量在18α-甘草次酸(18α-GA)作用前后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反应性变化;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给予生胃酮3 mg/(kg·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 m L/d),14天后处死动物,用HE和DAPI-伊文思蓝染色观察新生内膜厚度,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检测靶血管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单纯给予18α-GA处理血管环并未出现明显的收缩或舒张反应。对照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后血管环发生明显的收缩或舒张反应,而经18α-GA预处理后,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引起的血管环收缩或舒张反应显著降低(去甲肾上腺素:0.60±0.03比0.21±0.04;乙酰胆碱:0.15±0.01比0.62±0.03; P0.05)。损伤2周生胃酮干预组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明显减少,血管腔狭窄减轻。生胃酮干预组新生内膜细胞核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89±28比236±15,n=5,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在形成的新生内膜中Cx43表达丰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生胃酮干预组Cx43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0.38±0.11比0.93±0.06,n=3,P0.01)。结论缝隙连接在生理条件下参与维持及调节血管张力,在病理条件下能够促进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在血管损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活检方法,为研究内皮细胞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有益的帮助.方法 对28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冠状动脉导丝获取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内皮细胞,利用免疫磁珠法进行分选,瑞氏染色后计数,并通过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免疫荧光法鉴定其内皮源性,通过荧光素乙酰乙酸盐(FDA)和碘化丙啶(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通过对DiI-acLDL的摄取观察细胞的代谢活性.结果 平均每位患者可通过导丝获取约96个细胞,活检所得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经鉴定是胞膜完整、有活性的内皮细胞.结论 通过常规的冠状动脉介入操作,结合免疫磁珠分选,可以在病变血管获得一定数量的有活性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所得细胞可用于进一步的免疫细胞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够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功能变化,有助于深入探讨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8.
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分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皮的损伤情况 ,选择性冠脉造影评估冠脉病变的危险分数 ,分析冠脉内皮损伤与危险分数的相关性 ,探讨冠脉内皮损伤在冠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37例心绞痛患者均经冠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脉狭窄 ;18例对照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在介入手术中采集冠状窦血液标本 ,测定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含量和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量 ,以此反映冠脉内皮损伤情况。按照Califf介绍的危险分数 (jeopardyscore)评价选择性冠脉造影冠脉病变情况。结果 心绞痛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窦血中NO浓度明显降低 ,ET浓度和CEC数量均明显增高 ,NO浓度与危险分数呈明显负相关 ,ET浓度与之呈明显正相关 ,CEC数量与之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冠脉内皮损伤与冠脉病变危险分数密切相关 ,内皮功能不全很可能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因素之一 ,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冠脉造影所见的冠脉病变结合实验室检查冠脉内皮损伤 ,有助于更确切地评估冠脉病变的程度和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证实心脏局部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并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37例心绞痛患者均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18例正常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通过测定主动脉和冠状窦血液中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分别计算各自在两个部位之间的的差值,代表心脏局部产生PRA和AngⅡ的浓度,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和正常对照组间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