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0篇
  免费   548篇
  国内免费   265篇
耳鼻咽喉   97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490篇
口腔科学   170篇
临床医学   1309篇
内科学   672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255篇
特种医学   3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22篇
综合类   2833篇
预防医学   1253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1216篇
  15篇
中国医学   1127篇
肿瘤学   23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522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563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白蛋白比值(QAlb)、IgG和IgG指数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病毒性脑炎组按临床特点分为轻症病毒性脑炎组和重症病毒性脑炎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的白蛋白、IgG,计算QAlb和IgG指数,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血脑屏障功能状态及免疫球蛋白鞘内合成情况与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病毒性脑炎组的QAlb高于对照组;重症病毒性脑炎组的QAlb较轻症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IgG、IgG指数比轻症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组患儿的血脑屏障功能损害程度、鞘内IgG合成情况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白蛋白、IgG,计算QAlb和IgG指数能反映病毒性脑炎患儿血脑屏障功能状态及IgG鞘内合成情况,为判断病毒性脑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病例资料 患者,女,32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头痛以头顶为主,右侧桡动脉搏动弱,听诊右侧颈部收缩期杂音,无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听力下降,无外伤史.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4年6月神经内科诊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2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其中END组40例,非END组42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吸烟史、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一般临床资料和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颅内血肿体积、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判定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END组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WBC、脑内血肿体积、出血破入脑室比例均高于非EN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63、4.436、2.469、11.14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2.008,95%CI 1.068~3.774,P=0.030)、出血破入脑室(OR=3.675,95%CI 1.591~8.486,P=0.002)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白细胞计数越高、出血破入脑室几率越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就越高,患者预后便越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序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持续静脉给药方式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奇霉素序惯疗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1.1%(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中度贫血女性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Function,POCD)的发生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我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中度贫血组(C组,80例)和血必净治疗组(X组,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和复苏方案。其中,X组于麻醉诱导前及送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后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C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分析各组患者术前、术后1 d、7 d的蒙特利尔认知测试(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差异,计算POCD发生率,比较其术前及术后1 d的血清S-100β和IL-6水平变化。结果:各组患者一般情况以及术前MoC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 d和第7 d,与C组相比,X组患者POCD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术前血清S-100β和IL-6水平均无差异。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S-100β和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与C组相比,X组术后1 d血清S-100β和IL-6水平降低。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调控术中炎症水平,减轻中枢神经损伤,降低中度贫血女性患者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6.
107.
覆膜支架治疗椎动脉巨大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 ,3 8岁 ,因左颈乳突后部波动性包块 1个月而入院。患者 1个月前被锐器刺伤左颈部 ,当地医院给予分层缝合加压包扎治疗。 10余天前患者自觉左颈部肿胀疼痛 ,出现包块 ,且逐渐增大 ,到我院就诊。入院查体 :左颈乳突后部可见直径约 4 0 0mm搏动性包块 ,穿刺可见鲜红色血液。血管造影 :左椎动脉直径 3 9mm ,血流通畅。在颈 1 2(C1 2 )椎间隙后外侧可见一直径约 0 5mm破裂口 ,向后外侧软组织间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直径约 3 5 0mm ,血流随心脏搏动如吹气球样喷入动脉瘤 ,并行成涡流。右椎动脉造影显示该侧动脉纤细、迂曲 ,直…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严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与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09年6月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18例(18膝)严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法),并测量术后膝关节力线与术前测量结果比较,分析术前病例的选择及手术技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2~2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关节内侧间室负重和静息性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膝关节活动度达到平均100°(0°~120°);术后力线为平均内翻2°(0°~内翻5°)。HSS评分由术前68分(60~76分)增至85分(78~90分),优良率达89%。[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严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前病例选择和术中在C型臂机监视下手术操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影像监视下的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初步疗效与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影像监视下的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38例(40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法),测量术后膝关节力线并与术前测量结果比较,分析术前影像监视下的适应证选择和术中影像监视下的手术操作。结果 36例(38膝)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2~36个月),关节内侧间室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膝关节活动度达到平均120°(0~135°)。术后力线为平均内翻2°(0°~内翻5°),HSS评分由术前72分(65~85分)增至90分(80~95分),优良率达95%。结论影像监视下的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会使术前病例的选择更规范,手术操作更精确,术后疗效更确切,是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复合术式(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联合内膜剥脱及取栓)治疗复杂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复合术式(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内膜剥脱+介入、导管取栓+介入)治疗318例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SO)198例(61例为双侧病变)259侧肢体,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NDASO)120例(41例为双侧病变)161侧肢体。随访6~36个月,分析患者腘动脉以下血管及股浅动脉的通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18例患者中首次治疗成功率分别为DASO腘动脉以下血管90%,股浅动脉血管92%,NDASO腘动脉以下血管91%,股浅动脉血管94%,随访6~36个月,DASO腘动脉以下血管通畅率明显低于NDASO腘动脉以下血管通畅率。DASO腘动脉以下血管累积二次通畅率为89%~67%,股浅动脉血管累积二次通畅率为93%~73%。支架植入组的狭窄率显著低于非支架植入组(P0.05)。DASO的血管的通畅率减低与吸烟史、高血压、血糖控制不稳等因素有关。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适应范围广泛,疗法肯定。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可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