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患儿,男,6岁,因“右眼睑下垂6年”于2015年9月14日来我院眼科住院治疗。出生史:患儿为35周双胎顺产,另一胎为女孩,均无缺氧史。出生体质量:2300 g。家族史:患儿母亲是左侧的下颌-瞬目综合征(又称Marcus-Gunn综合征,简称MGP),无斜视。患儿同胞姐姐,无斜视,无MGP。查体:裸眼视力(UCVA):右眼0.1,左眼1.0;屈光度:右眼+1.50-0.75×12,左眼+1.00-0.50×172。角膜映光法:-15°L/R15°。第一眼位为右眼下斜;左眼为主视眼。交替遮盖:右眼外下至正中,左眼外上至正中。左眼注视时,伴右眼睑下垂并右眼下转(见图1A)。右眼注视时,右眼睑下垂消失并左眼上转。双眼球运动:右眼内上、上方、外上方均上转受限(-2)(见图2)。双眼Bell征(+),右侧减弱。患儿咀嚼时,右上睑呈节律性上抬(见图1A-B),伴有右侧附耳(见图1C)。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法:5 m 和33 cm 检查距离均为-30△L/R30△。右下睑约1/2睫毛倒入眼球。诊断为“右眼双上转肌麻痹(double elevator palsy,DEP)、MGP、右下睑倒睫”,在全身麻醉下行牵拉试验(-),排除下直肌受限。因患儿不仅存在双上转肌麻痹还合并有外斜视,因此仅做改良Knapp术式是不能同时解决外斜视的,所以术中将右眼内直肌向上方转位于上直肌的鼻侧、外直肌转位于上直肌颞侧并平行后退8.5 mm(见图3)。  相似文献   
52.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作为临床最常见的静脉系统疾病,其复发往往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二次困扰。同时,由于下肢静脉曲张自身发病原因的复杂性与多重性,其复发的再治疗需要面对和处理的因素更为繁杂。这就要求对于复发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要能从检查、病因及对应处理等关键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类型的复发,采用相适应的手术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3.
患儿,女,2 岁7 个月,足月顺产,出生时胎膜早破,胎心音弱,哭声弱,无抢救病史。18个月时仅会扶站,现仅会扶走,无意识地发出“妈”的音节,愉快表情,神智清,认知差,头发棕色,双足外翻。映光法检查示双眼呈外斜视状态(可交替性注视),交替遮盖示眼球由外向内动。三棱镜检查示-40△,眼球各方位运动可,视力查欠合作。验光示右-1.00-2.75×10,左+0.50DS/-2.75DC×2,双眼角膜透明,虹膜色淡(见图1),视网膜结构正常。听力检查正常。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示δ、θ波在枕区波幅增加明显。MRI检查示脑内未见明显异常。患儿血样检测示染色体15q11 PWS/AS相关区域SNRPN、TUBGCP5、UBE3A、MKRN3、GABRB3、ATP10A、MAGEL2、NDN和NIPA基因杂合缺失;SNRPN-in01a、SNRPN-E1、SNRPNin01b、SNRPN-promoter和NDNa区域低甲基化,表明该样本为母源性缺失。父母均未检测到15q11 PWS/AS相关区域拷贝数变异及甲基化异常。临床诊断为Angelman综合征合并外斜视。患儿以外斜视收住眼科,于全身麻醉下行双眼外直肌后退术,术后眼球正位,各方向运动可(见图2)。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钙化-8(AAC-8)评分系统对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成形术后下肢动脉再狭窄或闭塞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DCB扩张成形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7例, 女25例, 年龄(73.9±11.3)岁。根据DCB扩张成形术后下肢动脉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复发组(n=26)和通畅组(n=3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CB扩张成形术后下肢动脉再狭窄或闭塞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AC-8评分对DCB扩张成形术后下肢动脉再狭窄或闭塞的预测价值。结果通畅组术后随访时间[M(Q1, Q3)]为16.30(10.97, 24.10)个月, 复发组术后随访时间为9.03(6.98, 15.31)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AAC-8评分升高(OR=1.388, 95%CI:1.067~1.806, P=0.015)是DCB扩张成形术后下肢动脉再狭窄或闭塞的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AAC-8评分预测DCB扩张成形术后下肢动脉再狭窄或闭塞的...  相似文献   
55.
背景:各种类型人工血管植入机体静脉后,由于血液与人工血管材料表面的不相容性和静脉内血流慢、压力低等原因,极易导致血管腔内血栓形成。 目的: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固化肝素后代替犬下腔静脉的表面抗凝血性能和长期通畅效果。 方法:将壳聚糖分子中引入光敏基团后,通过光化学固定至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表面,在酸性条件下将肝素以离子键形式接枝到壳聚糖上,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形成光滑的肝素层。以固化肝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与未处理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间置代替犬下腔静脉,检测其抗凝血性能。 结果与结论:固化肝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后2周、1个月人工血管内壁光滑,仅有少量附壁血栓形成,无充盈缺损,吻合口无狭窄,通畅率达100%;未处理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后1周即显示人工血管内附有大量血栓成分,完全堵塞,形成丰富的侧枝。说明固化肝素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是一种理想的下腔静脉替代物。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基于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时间移位分析(TSA)方法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 纳入31例单侧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时行rs-fMRI和DSC-PWI扫描,并以DSC-PWI达峰时间(TTP...  相似文献   
57.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动静脉内瘘术985例,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中,前臂动静脉703例,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连续外翻吻合;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198例,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与肱动脉行端-侧连续外翻吻合;PTFE人造血管内瘘84例,前臂作“U”形皮下隧道,置入PTFE人造血管20—35cm,动脉端人造血管与肱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端与肱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结果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术后1周内瘘口震颤消失52例,彩超发现瘘口狭窄,有血栓形成,行二次手术,重新吻合后均获成功。应用人造血管内瘘术后肢体肿胀较明显。内瘘3周后开始使用,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大于200ml/min,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吻合口径5mm较合适,人造血管内瘘对上肢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MSCTA)将腹主动脉瘤(AAA)内的附壁血栓(ILT量化为亨氏单位(HU)值,以探究不同CT值范围内的血栓与AAA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自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较大直径(≥6.0 cm) AAA患者(共41例)资料,分为腹主动脉瘤完整(IAAA)组(n=25)和腹主动脉瘤破裂(RAAA)组(n=16)。根据每位患者的MSCTA重建三维图像,测量最大横径平面处血栓CT值和不同CT值范围内血栓体积,并在标准化血栓下计算两组中不同CT值范围内血栓的变化。结果:RAAA组最大横径平面处血栓平均CT值[(43.2±8.5)HU]高于IAAA组[(35.7±6.6)HU,P=0.003],且RAAA组最大横径平面处血栓最大CT值中位数(113.0 HU)高于IAAA组(83.0 HU,P<0.001)。进一步分析不同CT值范围内血栓体积,发现在-100~30 HU范围内RAAA组血栓体积[(63.0±35.2)cm3]与IAAA组[(44.2±28.8)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而在30~150 HU...  相似文献   
59.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儿童眼睑蜂窝织炎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彤  李世莲  叶婴弗  杨琰 《眼科研究》2003,21(4):441-441
眶隔前蜂窝织炎临床上诊断为眼睑蜂窝织炎,是轻度的眶内感染。其主要并发症是向眶内扩散,导致脑膜炎、静脉窦血栓形成。为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缩短疗程中的作用,我科对确诊为儿童眼睑蜂窝织炎20例进行随机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大蒜素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对颈动脉狭窄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0)、模型组(n=40)、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模型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均用2F Fogarty球囊导管于右侧颈动脉进行球囊拉伤的方法构建颈动脉狭窄大鼠模型,同时假手术组大鼠进行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插入2F Fogarty球囊。造模成功后,实验组大鼠经尾静脉给予大蒜素(18 mg·kg-1·d-1),对照组大鼠经尾静脉给予前列地尔(72μg·kg-1·d-1),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3周。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2)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右侧颈动脉病理变化;用蛋白质印迹(WB)法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