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1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1(PAF-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90d临床预后的关系,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敏感的生化指标.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入我院初次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02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观察组出院后90d神经预后,并以此分为良好组(共81例,MRS评分0~2分)和较差组(共21例,MRS评分3~6分).另选同期门诊体检的8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入院血清PAF-1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生化指标和入院PAF-1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观察组90d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入院PAF-1水平预测90 d预后的效能.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PA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入院血清PAF-1水平与NIHSS评分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r=0.812,P=0.008).治疗90d预后良好组的PAF-1水平、NIHSS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小于较差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PAF-1水平和NIHSS评分是90d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入院PAF-1水平截断值为9.5ng/mL预测90d预后不良的AUC为0.867,灵敏度为80.5%,特异性为73.6%.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AF-1水平升高与疾病发生以及90 d预后有紧密联系,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脑卒中和判断短期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2.
随着对生理性起搏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要做到生理性起搏不仅要保证房室顺序、频率适应性起搏,还应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最小化心室起搏策略);保持心肌电-机械收缩活动的同步性(最大化近生理起搏部位的选择)。在接近正常传导束(His)处行电极起搏可以提供接近人体正常的生理性传导,由此减少双心室非同步运动带来的种种弊端,这种起搏方式称之为选择部位起搏。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作为选择性起搏的一种已成为近来的研究热点,该文就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3.
无复流(NR)指冠状动脉在解除机械性病变情况下心肌得不到有效灌注发生前向血流明显减慢的现象。且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严重并发症。全血细胞计数(CBC)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测方法。以往大量研究已证实CBC对疾病严重程度、死亡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的预测能力。因此,本文就CBC中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等对NR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对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七氟醚麻醉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7岁,ASAⅠ或Ⅱ级,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咪达唑仑组(M1组)、高剂量咪达唑仑组(M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前30min分别给予M1组和M2组患儿分别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和0.75 mg/kg,口服10%葡萄糖混合液5ml。吸入8%七氟醚行麻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醚及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患儿分离焦虑量表(PSAS)评分、麻醉苏醒谵妄量表(PAED)评分和FLACC疼痛评分,并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滞留PACU时间。结果 C组患儿的分离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最高PAED评分、FLACC疼痛评分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2组滞留PACU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0.5mg/kg或0.75mg/kg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前分离焦虑,但不能减少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咪达唑仑0.75mg/kg会延长PACU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26.
新疆北部骆驼源细粒棘球绦虫发育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双峰驼细粒棘球绦虫的发育与形态特征。方法:用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家犬,观察成虫在犬体内的发育。对35d成虫进行形态学的观察和描述。结果:用原头节感染的6只家犬,在感染后35d和45d用槟榔碱驱虫,每只犬驱出成虫14780至135900条。35d的成虫中有10%虫体已含有厚壳虫卵,表明有感染性。77%的成熟体节位于虫体末端,最多体节数为3。虫体总长2.5±0.7mm,成虫平均顶突钩数32.7±1.2,外形光滑。平均睾丸数32.4±3.9,分布于整个成熟体节,在卵黄腺后排成一排。卵巢明显较长,有不明显的分叶,卵黄腺长形并掩盖梅氏腺。结论:新疆北部双峰驼细粒棘球绦虫在形态学上与北非骆驼株细粒棘球绦虫相似,可能是分布在我国的细粒棘球绦虫骆驼株。但与骆驼株亦有不同之处,应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27.
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利什曼病主要是动物源性或自然疫源性疾病[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黑热病流行地区之一,广泛分布在天山南北.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观察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小脑扁桃体切除与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hiariⅠ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201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总共97例ChiariⅠ型畸形患者,A组行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小脑扁桃体切除55例;B组行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42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空洞消退情况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病率.结果 门诊随访6个月~8年,共随访到85例患者,按Tator疗效标准,A、B组优、良、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进空洞消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分别有5例、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术后一过性头痛分别为25例、18例,术后早期脑脊液漏并皮下积液分别为8例、6例,A组死亡1例,总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和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小脑扁桃体切除均是治疗Chiari Ⅰ畸形的可靠方法,两者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而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手术步骤较少,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30.
运用调节合力提(Hilit)祛瘀汤为主,配合心痛定治疗高血压病,治疗组60例,并与单纯心痛定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31%;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5.75%.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