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研究α-酮戊二酸载体蛋白(2-oxoglutarate carrier protein,OGCP)代谢途径及Parkin蛋白对OGCP代谢的影响.方法 使用特异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分别抑制蛋白酶体和蛋白酶的活性,研究OGCP代谢途径;采用同位素脉冲追踪实验研究OGCP的更新速率,并研究Parkin蛋白对...  相似文献   
52.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CAG病理重复次数检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1、2、3、6、7、12、17亚型致病基因的CAG三核苷酸病理重复次数范围.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T载体克隆重组DNA技术并结合直接测序等技术对559例临床诊断为SCA的患者(363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196例散发患者)进行SCA1、SCA2、SCA3/马查多-约瑟夫病(Machado-Joseph disease,MJD)、SCA6、SCA7、SCA12和SCA17致病基因CAG三核苷酸病理重复次数突变分析.结果 在559例SCA患者中,共检测出SCA1患者23例,CAG病理重复次数范围39~60次,平均(51.09±4.88)次;SCA2患者32例,CAG病理重复次数范围36~51次,平均(40.34±4.40)次;SCA3/MJD患者305例,CAG病理重复次数范围49~86次,平均(73.84±5.07)次;SCA6患者9例,CAG病理重复次数范围23~29次,平均(25.56±1.94)次;SCA7患者27例,CAG病理重复次数范围38~71次,平均(58.22±10.90)次;SCA12患者3例,CAG病理重复次数范围51~52次,平均(51.33±0.58)次;SCA17患者2例,CAG病理重复次数范围53~55次,平均(54.00±1.41)次.结论 SCA1的39次CAG病理重复、SCA3/MJD的49次CAG病理重复和SCA12的51次CAG病理重复为国内或国外报道的最小CAG病理重复次数;SCA3/MJD的86次CAG病理重复为国内外报道的最大CAG病理重复次数;SCA17为国内首次发现的SCA亚型;首次建立中国汉族人群不同SCA亚型CAG三核苷酸病理重复次数范围标准.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小热休克蛋白27基因(smallheat shockprotein27,Hsp27)突变所致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 Marie Toothdisease,CMT)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特点。方法对发现Hsp27基因同一突变(C379T)的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MT2家系的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和病理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35~60岁发病,平均病程(17.6±6.6)年,发病后平均(12.6±4.9)年需要扶拐杖行走,平均(20.7±5.7)年完全丧失行走能力;患者感觉障碍轻,神经电生理示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呈中至重度减慢,但上肢正常或轻度减慢,神经活检证实为慢性轴突性神经病,肌肉活检显示神经原性肌萎缩。结论Hsp27基因C397T突变可引起CMT2表现型,突变家系的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的该基因突变CMT2F家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通过观察烟碱对大鼠脑纹状体D1,D2 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研究烟碱诱导大鼠行为改变的可能机制 ,以进一步探讨烟碱对帕金森病具有保护效应的作用机理。 方法 SD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2只 )、烟碱组 (12只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烟碱 4mg/kg·d,2次 /d ,共 14d。每次注射药物后 0 .5h观察大鼠行为活动 ,并于末次注射药物后 0 .5h处死动物 ,快速分离纹状体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D1,D2 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烟碱组大鼠于用药后第 3天 ,出现走动增多 ,易激惹 ,定型活动明显 ,并于第 714天达到高峰。在大鼠纹状体内 ,烟碱组D1受体mRNA表达比对照组上升 2 3% (分别为 98.6 3± 1.13,6 5 .2 9± 1.4 5 ,P <0 .0 1) ,两组D2 受体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烟碱可能通过上调大鼠纹状体D1受体mRNA的表达而诱导大鼠理毛、张口等行为改变 ;烟碱可能有部分D1受体激动样作用。  相似文献   
55.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DJ1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DJ1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序列分析方法,对11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家系先证者的DJ1基因进行突变研究。结果本组AR-EP患者未发现DJ1基因的致病突变,在内含子区发现6个多态,分别为IVS1→15T→C、IVS4+30T→G、TVS4+45G→A、IVS4+46G→A、IVS5+31G→A和g.168-185del,其中3个(IVS1-15→C、IVS4+45G→A、IVS4+46G→A)为新发现的多念。结论中国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DJ1基因突变可能罕见。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内皮素(endotelins,ET)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D患者及对照组血浆中ET浓度.结果PD患者血浆中ET浓度为(130.42±34.8)pg/ml,对照组为(65.28±8.97)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PD患者血浆中ET含量增高机制可能与PD发病早期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1%~2%[2]。P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其特征性  相似文献   
58.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较常见的、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部份ET可能存在伴性遗传,有研究还发现ET发生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功能增强有关[1,2]。而单胺氧化酶A(MAO-A)直接影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活性,其基因恰定位于X染色体,与ET的发生机制及其某些ET的遗传模式相一致。为此,我们通过病例-对照设计,探讨了MAO-A基因多态性与ET的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帕金森病与LRRK2基因G2019S突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等。随着PD的致病基因α—synuclein、Parkin、UCH—L1、PINK1、DJ-1、LRRK2相继被克隆,遗传因素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加大。近来,一个新的突变热点,LRRK2基因41号外显子的G2019S(6055G〉A),引起国外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0.
青少年型帕金森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青少年型帕金森病(juvenile parkinsonism,J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JP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发病年龄早,平均发病年龄为(30.1±9.2)岁,病情轻,病程长,病情进展较缓慢,常表现为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症状波动,腱反射活跃或亢进,CT或MRI检查一般正常,且对多巴制剂反应良好.结论 JP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临床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