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到小鼠毒黄素中毒后,其心,肝,肾等组织中的自由基浓度增高,同时发现,毒黄毒体外染毒,使人血白细胞呼吸爆发功能丧失,细细胞膜流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利用ESR技术研究了双孢菇提取物中大、小分子化合物的清除·OH作用及辐射对胸腺嘧啶核苷酸间接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双孢菇提取物中大、小分子均有较好的清除·OH作用,且呈明显量效关系。通过清除·OH,双孢菇对辐射导致的胸腺嘧啶核苷酸(5'-TMP)的间接损伤有显著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藻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SP)及其与Fe3+反应生成海藻多糖铁络合物(seaweed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iron complex,SPIC)对氧化应激THP-1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化学检测法比较SP和SPIC主要成分。在此基础上,用分光光度法检测SPIC中铁离子的离解;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自旋捕捉技术对络合前后物质的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对比;用ESR自旋捕捉技术检测氧化应激细胞呼吸爆发的变化;用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观察络合反应前后对正常THP-1细胞和对氧化应激THP-1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SP与Fe3+反应形成络合物SPIC后,主要作用成分有较大变化,主要是Fe3+浓度含量显著升高,硫酸根和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而总多糖变化较小。Fe3+离解实验表明4h内SPIC中的铁能全部溶出;ESR自旋捕捉技术表明,络合前后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与SP相比,在相同浓度时SPIC对氧化应激后的细胞存活更高些。结论 SPIC络合上Fe3+后,在一定浓度时对氧化应激细胞的保护作用更佳,主要与络合后的离子性质和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运用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波谱拟合技术估算牙釉质EPR辐射剂量的准确性。方法 编制多成分叠加型EPR粉末波谱拟合软件,分别拟合牙齿本底信号(background signal,BS)和辐照诱发信号(radiation-induced signal,RS)的EPR波谱模型,用波谱模型叠加计算方法拟合出实际辐照后牙釉质的EPR波谱,从复合谱中提取出RS成分并计算其相对强度,建立剂量响应曲线,估算样品剂量,并将剂量估算结果与传统的波谱强度测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拟合获得的BS信号为单峰高斯线形粉末谱,g=2.0035,线宽Hpp=0.650-1.100 mT; RS信号为轴对称多晶粉末谱线形,其g=2.0018,g=1.9965,线宽Hpp=0.335-0.400 mT;分离BS与RS后得到的RS相对强度与辐照剂量呈线性相关,剂量响应方程为:y=240.74x+76 724(R2=0.9947),剂量估算结果相对误差期望值为0.13。结论 EPR波谱拟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牙釉质辐射剂量估计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纯化前后海藻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Laminaria japonica,SP)体外自由基清除作用。方法按照不同反应体系分别产生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与脂质自由基RO·,分别在各体系中加入纯化前后SP,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对比研究其自由基清除作用。结果纯化前SP 1.25mg/ml对·OH的清除率为60.78%,但随浓度增加清除作用明显减小;0.8mg/ml基本能够全部清除O2·-;对RO·清除作用不明显。纯化后,SP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OH的清除作用呈量效关系,12mg/ml基本能全部清除O2·-,4 mg/ml对RO·的清除率为23.65%。结论纯化前低浓度SP虽表现活性氧(ROS)自由基清除作用,但由于成分复杂,其机制难以解释;纯化后SP成分均一性提高,具有一定的ROS和RO·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褐藻多糖铁对环磷酰胺致贫血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褐藻多糖铁(SPIC)的补血效果。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给小鼠造模,造成其免疫缺陷贫血,然后灌胃给药,检查外周血象、血清铁和转铁蛋白浓度、粒系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M)和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培养、T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SPIC高剂量组对外周血象的恢复、粒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和成纤维细胞集落的形成以及T淋巴细胞的增殖,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该组的血清铁和转铁蛋白含量也与市售多糖铁胶囊组相近。结论SPIC不但能够给机体补充铁,而且还能发挥其配体褐藻多糖(SP)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一种具有多重作用的补血剂。  相似文献   
17.
海藻硫酸多糖对淋巴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海藻硫酸多糖(SPS)对氧化应激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通过电镜,流式细胞技术及免疫组化等手段,研究SPS对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SPS对NF-κB和P53的表达的影响。结果:SPS对于淋巴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使G1期细胞进入S期,抑制细胞凋亡,SPS对NF-κB和P53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SPS通过抑制P53和NF-κB的表达,从而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核应急医学救援剂量评估的需求,为解决指甲电子顺磁共振(EPR)剂量评估方法中机械诱发信号难以分离的问题,探讨指甲EPR在体测量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自研的指甲在体EPR测量装置,对未剪碎指甲进行整体测量,在无机械诱发信号干扰的条件下研究指甲的本底信号及辐射诱发信号特性,探索通过水处理恢复本底信号的方法;开展指甲实际在体EPR测量实验,评价在体测量条件对EPR波谱的影响。结果 未剪碎指甲的本底信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不同性别志愿者的指甲本底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10 Gy范围内建立了剂量响应关系,指甲辐射诱发信号半衰期约为5 d;建立了变温结合水处理的本底信号恢复方法,处理后指甲EPR信号与本底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了实际在体测量条件下的指甲EPR波谱。结论 利用本方法可以获得不含有机械诱发信号的EPR波谱,初步验证了指甲在体EPR测量用于剂量评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海藻多糖(SP)与锌离子(II)络合成一种新型的海藻多糖锌(SPZC),在比较SP和SPZC二者理化性质、结构组成基础上,对锌离子的多糖螯合物在单核细胞THP-1细胞耗氧的影响做了初步的研究。方法:用苯酚法法测定SP和SPZC的总多糖含量、Hodgson法测定二者的硫酸根含量和Folin酚试剂法等化学法测定二者主要作用成分,气相色谱(GC)分析了二者所含的主要单糖及摩尔比,红外光谱(IR)分析多糖二者的主要成分基团等。用ESR自旋捕捉法检测了二者对细胞的呼吸爆发作用(respiratory burst,RB)下耗氧量的影响,以及利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荧光探针(2,7-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DA)分析了PMA激活THP-1细胞后ROS产生的变化。结果 SP络合上锌离子成为SPZC后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二者之间的主要成分含量变化明显,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硫酸根离子下降明显;而SPZC中Zn(II)的含量为15%。通过GC分析,表明锌离子的配位反应,使得SP的单糖组成也有改变;IR图谱可以发现SP结合上锌离子后,图谱上的特征性峰发生位移、钝化或消失,而代之有SPZC核的类型峰。RB结果,提示在细胞受到激发的短暂时间内,SPZC比SP更能维持细胞的RB在一个更高水平;而同样细胞激发后的较长时间内,ROS产生的荧光染色,相较SP对ROS产生有一定的淬灭作用,而SPZC则能触发ROS产生更多。结论 SP同锌离子(II)络合产生的SPZC,增加了新的有机锌来源;同时,SPZC对比SP,其抗氧化性能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变形链球菌代谢产生活性氧的规律及其酶学基础 ,探讨变形链球菌活性氧代谢产物对菌斑微生态的作用 .方法 采用电子自旋捕捉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变形链球菌产生活性氧的情况及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icotinamideadenine dinucleotide reduced,NADH)对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体系和 Fe2 + - H2 O2 体系产生活性氧的影响 .结果 在变形链球菌培养液中可检测到特征性的二甲基吡咯氮氧化物 (dimethyl pyridine N- oxide,DMPO ) - O- 2 和 DMPO- OH的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信号及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