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4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 原发性和转性肺癌合并胸水,是晚期癌症临床表现之一。曾被认为是放射治疗的禁忌症。我们自1987年7月至1990年2月,采用全胸移动条野~(60)钴照射,治疗恶性胸水16例,取得了较好的姑息效果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本组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38~56岁。本组原发性肺癌12例(鳞状细胞癌3例,腺癌2例,未分化癌2例,病理类型不详者5例)。转移性肺癌4例(来自鼻咽鳞状细胞癌2例,乳腺癌2例)。治疗方法:全胸移动条野~(60)钴放疗的照射野包括患侧全部胸腔和纵隔上从肺尖(锁骨上缘上2cm),下至肋膈角水平,外侧至胸壁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方法以年龄65岁以上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临床试验(12例)为剂量递增试验,奈达铂剂量20、25、30mg/m2逐渐递增(每个剂量至少4例/量),30mg/m2后不再增加剂量。依据第一阶段临床试验所得出的最大耐受剂量(30mg/m2)进行第二阶段临床试验(31例)。入组的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化组和单放组,各31例。食管局部放疗采用6MVX线三维适形放疗,肿瘤吸收剂量(DT)60~64Gy。观察其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第一阶段临床试验剂量递增至奈达铂30mg/m2未出现限制性不良反应。第二阶段临床试验中22例患者完成6周期化疗,26例完成5周期化疗,29例完成4周期化疗,31例完成3周期化疗。患者均完成了DT60—64Gy放疗。放化组与单放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4.5%(20/31)、38.7%(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与单放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0%(23/31)、62.4%(19/31)、38.2%(12/31)和64.5%(20/31)、34.5%(11/31)、18.6%(6/31),总生存率Log-rank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5,P=0.031)。结论应用单药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大多数患者能耐受30mg/m2的同期化疗剂量,对体弱耐受性差的患者可适当减量,放疗同期使用奈达铂有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TP方案和N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不可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ⅢA期26例,占76.5%;ⅢB期8例,占23.5%)随机分成TP组和NP组,入组的每例患者接受2个周期的TP或NP方案的诱导化疗,完成化疗后均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总剂量为60~64 Gy/30~32次。比较2组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1、2年的生存率。结果 TP组和NP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8.8%、62.5%,1年生存率分别为53.3%、46.7%,2年生存率分别为13.3%、6.7%。2组资料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方面,TP组和NP组表现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均在可耐受的范围内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P方案和N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不可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化放疗不良反应相似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34.
鼻咽癌简易适形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放疗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方法 利用头颈部固定器,患者在模拟机下定位设野,在治疗机下采模,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低熔点铅挡野技术,制作与靶区治疗区域相一致的简易适形治疗模块,从而大大提高了肿瘤组织的照射剂量,有效地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结果 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病人近千例,完全重合率达99%以上,这种简易适形在治疗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将大脑,小脑、脑干、垂体、眼球等重要组织和器官保护起来,大大减少了照射体积,提高了鼻咽部肿瘤组织的照射剂量。结论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广大基层放疗单位应用,可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摆位的重复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5.
全程不均等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皮肤血管瘤是临床较常见的婴幼儿皮肤血管病变,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使用放射性32P纯β射线近距离照射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疗效显着1;而对具体的治疗剂量率效应研究的文献国内外报道不多。我院自1997年5月~2000年11月共收治小儿血管瘤159例,均施行放射性32P纯β射线近距离连续照射治疗,并研究治疗剂量率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6.
适形放疗是使高剂量放射线在三维方向上的分布形状与肿瘤立体形态一致 ,使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量显著减少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的立体照射技术。像常规放疗一样 ,头部适形放疗有的也需要分次照射 ,而保证从肿瘤定位到每次重复照射时体位的精确重复是实施适形放疗的根本措施[1] 。采用热塑面罩固定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 ,可减少体位变动误差 ,提高摆位的重复性和治疗精度。我院从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6月 ,共治疗脑部肿瘤 32例 ,现将治疗过程中头部的固定方法及重复性验证的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设备1.1 临床资料  32例均为头…  相似文献   
37.
β—七叶皂甙钠联合地米在食管癌后程加速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阻七叶皂甙钠联合地米在食管癌后程加速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放疗:食管癌予后程加速放疗,先常规分割,照射4周21次至42Gy后缩野改加速超分割,2次/天,1.5Gy/次,总量为6周39次69Gy。用药:于后程加速放疗开始即予药物治疗。结果用药组与对照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气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3.3%、59.4%(χ^2=4.433,P=0.035)和15.2%、37.5%(χ^2=4.201,P=0.040),其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1月其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气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下降为:15.2%、37.5%(χ^2=4.201,P=0.04)和12.1%、34.4%(χ^2=4.532,P=0.033),其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在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等晚反应方面两组相似。结论在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中,应用β—七叶皂甙钠联合地米能减轻放疗急性反应并缩短反应持续时间,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等晚反应无价值。  相似文献   
38.
食管癌放射治疗前颈淋巴结B超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5年3月至1998年7月对收治的2230例锁骨上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的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行常规颈部及锁骨区淋巴结B超检查,结果发现273例患者伴有锁骨区小淋巴结占位,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9.
朱琪伟  蔡晶  黄灿红  万志龙 《重庆医学》2013,42(14):1580-158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和区域复发规律,为食管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亚临床区域靶区勾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患者共发生162个部位复发,其中淋巴结转移占91.8%(90/98),吻合口复发占6.1%(6/98),瘤床复发占2.0%(2/98)。结论不同部位食管癌术后复发部位分布不同,对不同部位食管癌可设计包括不同淋巴结区域的放疗靶区。上纵隔区是各段食管癌术后放疗时靶区勾画的重点。临床分期在Ⅲ期及以上的食管下段癌,锁骨上是重要的预防区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切割活检在腹膜后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和16G或18G活检针对52例腹膜后肿块行切割活检.先观察二维图像及彩超表现,再行超声引导下切割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腹膜后肿块穿刺活检成功率100%,取材满意率98.1%。其中恶性肿瘤84.6%(44/52),良性病变15.4%(8/52);51例取材满意者获得明确病理诊断,诊断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切割活检是一种微创、快速、安全、简便的方法,所取标本较大、较完整.有利于病理处理和组织学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