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PET/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肺腺癌与肺鳞癌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杭州市全景影像中心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初次行PET/MRI检查的53例肺癌患者临床、PET/MRI资料,其中肺腺癌36例,肺鳞癌17例.应用影像组学软件计算和选择与肺癌分型最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五折交叉验证方式分为训练组及...  相似文献   
92.
目的进行大样本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MRI信号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鼻咽癌315例,全部病例进行鼻咽部MRI检查,行自旋回波轴位、冠状、矢状位T1WI、轴位T2WI扫描及常规增强MRI扫描。结果315例患者中,254例(80.6%)有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最常受累。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其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与鼻咽病灶均匀信号不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中央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以咽后淋巴结最多见。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3.
鼻咽癌局部侵犯的CT与MRI对比研究:附283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CT与MRI在检测鼻咽癌局部病灶侵犯范围的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同时有治疗前鼻咽部的增强螺旋CT与MRI资料的初诊鼻咽癌283例.由两名放射学专家分别进行CT与MRI的阅片,采用χ2检验比较CT与MRI检测各部位受侵的发生率.结果 MRI显示软组织超腔侵犯和咽后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95.1%和74.6%,均明显高于CT的90.5%和65.0%(P分别为0.035和0.013).MRI上颅底骨质及通颅孔道受侵的发生率分别为44.2%和39.6%, 均明显高于CT的29.0%和18.7%(P值均小于0.001).MRI上颅内及海绵窦的侵犯率为17.3%,明显高于CT的5.7%(P<0.001).结论 MRI对于鼻咽癌软组织超腔侵犯、颅底骨质及通颅孔道侵犯、海绵窦及颅内侵犯以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均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在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0T磁共振上,49例额顶叶肿瘤病例术前行颅脑常规MRI平扫加增强和fMRI检查。依据fMRI成像后处理脑功能活动定位图(functional brain mapping,FBM)及常规MR扫描图像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找出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最佳路径切除肿瘤。结果 49例FBM图清晰的显示了大脑皮层左右两侧运动功能区的位置、大小和移位情况,为确定手术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49例微创手术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3.0TfMRI对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的术前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周围肿瘤并保留运动功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3-D CEMRA肺静脉-左心房成像对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关系的显示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5月~2008年11月间行3.0T增强MRA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共43例,其中房颤组19例,非房颤组24例。使用Siemens 3.0T MR机器。结果:43例完成3.0T增强MRA扫描,未出现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肺静脉及左心房形态,房颤组共发现变异3种共9例,占47.4%(9/19)。3种变异为左、右中肺静脉和左侧上下静脉共干注入左心房,其中最常见的是右中肺静脉7例;左中静脉和左侧上下静脉共干注入左心房各1例。非房颤组共发现变异2种共12例,占50%(12/24),其中右中肺静脉9例,左中肺静脉3例。在MRA的原始图像上测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处的直径。房颤组右上肺静脉上下径为10.9~27.7mm,平均(19.6±5.3)mm;右下肺静脉上下径为14.1~24.8mm,平均(17.9±2.7)mm;左上肺静脉上下径为13.2~21.8mm,平均(18.2±2.2)mm;左下肺静脉上下径为11.1~18.2mm,平均(15.3±2.0)mm;右中肺静脉上下径为5.6~10.1mm,平均7.9mm;1例左中肺静脉上下径为6.6mm;1例左侧上下静脉共干上下径为25.2mm。房颤组左心房上下径为48.1~71.5mm,平均(60.3±6.2)mm;左右径为48.7~89.6mm,平均(70.8±10.8)mm。非房颤组的肺静脉与左心房内径也进行了测量与分析,非房颤组肺静脉与房颤组间除左下肺静脉无显著性差异外,右上、右下、左上3支静脉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左心房的内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静脉-左心房MRA成像可清晰显示左心房的结构及肺静脉与左心房的连接关系,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提供详细的左心房与肺静脉的形态学信息。  相似文献   
96.
顽同性鼻出血是指经两次以上正规前后鼻孔填塞及其他鼻部止血措施不能止血者.超选择颈外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已有文献报道[1-4],但对动脉栓塞的范围,各家意见不一.笔者根据浙江省人民医院在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拟对鼻出血的动脉栓塞范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7.
应用Z-DOM技术降低MSCT腹部多期检查辐射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不同管电流调节技术所得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探讨在MSCT肝脏多期检查中以较低的放射剂量获得较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选取68例患者行MSCT肝脏多期检查。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A组采用Z-轴自动毫安调节技术(Z-DOM),B组采用常规的固定mAs技术(250mAs),2组其余扫描参数相同。由两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分别对A、B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噪声评分和诊断可接受性评分),记录并比较2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对两组图像质量评分、DLP及ED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各解剖层面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492.0~575.5,P>0.05);A、B组的平均DLP和ED值分别为1005.1mGy/cm和15.1mSv及1132.3mGy/cm和17.0mSv。A组的DLP、ED明显低于B组(降低约1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MSCT肝脏多期检查中使用Z轴自动毫安调节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同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图像。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的扩散张量成像表现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将5 例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患儿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 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脑MR 平扫检查后,行脑的DTI 检查,得到ADC 图、FA 图及彩色编码FA 图.分别于胼胝体体部及双侧豆状核、丘脑、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大脑脚水平锥体束设置感兴趣区(ROI),测定每个ROI 的FA、ADC 值,并分别以环池水平的桥脑及矢状位的豆状核区为ROI,作出纤维束图.结果 5 例患儿均有癫痫症状,豆状核在常规MRI上均未见异常,但ADC 图、FA 图显示患儿双侧豆状核呈高信号,彩色编码FA 图示病变区呈红色.经脑干ROI 的投射纤维束图显示形态异常3 例,经矢状位豆状核ROI 的白质纤维束图显示较多异常纤维束呈左右走行.5 例健康儿童均未见异常.与健康儿童相比,患儿双侧豆状核FA、ADC 值增高,差异有显著性,其余部位的FA、ADC 值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可能是患儿癫痫发作的原因之一.癫痫发作的患儿常规MRI显示正常时,进行DTI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心功能不全(Ⅱ-IV级)患者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比较不同触发技术对升主动脉根部强化程度、对比剂用量及所受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640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49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先行小剂量测试,获得达峰时间(T1),再行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扫描,获得手动触发时间(T2),比较两者时间的差异。根据心功能等级,将49例病例分为S组(心功能Ⅱ级)和N组(心功能Ⅲ-IV),比较两组T1、T2及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的差异。所有数据经整理后,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的T1为(25.9±6.0)s,T2为(26.2±5.6)s,经配对t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心功能分组间的T1时间、T2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触发时间差值T(T=T1-T2)无统计学意义。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所使用的对比剂用量(47.7±6.2)ml,较联合应用小剂量测试所用的对比剂总量(67.3±7.0)ml,有显著的减少(P < 0.005),并且辐射剂量减少33%~86%。结论 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循环时间平均为26 s左右,小剂量测试扫描技术和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均能很好的选择触发时机,尤其后者更具有减少对比剂用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0.
奥沙利铂联合方案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脲苷(FUDR),丝裂霉素(MMC),碘油和明胶海绵颗粒,治疗前后做肝肾功能、血常规和肝脏B超或CT检查并与顺铂方案对照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采用奥铂方案治疗后两周内患者ALT值,总胆红素值和白细胞数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一月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素氮值、肌酐值、红细胞数、血小板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顺铂方案对照,除肌酐值用顺铂方案治疗后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顺铂方案比较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奥铂方案对肝功能和血液系统有一定影响,但与顺铂方案比较无明显差异,其对肾功能无影响,较顺铂方案为优,对部分肝癌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