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52.
目的 探讨高心律患者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搜集静息心率≥80次/分的30例患者按厂家设定的标准扫描方案(心率≥80次/分的采集时相为R-R间期30%~ 80%之间,采集3~4个心动周期)进行扫描,所得数据以CT机自动设置75%R-R间期作为相对重建时相,自动选择最佳时相进行容积重建所得冠脉图像作为对照组(A组).另对A组CT机扫描采集数据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以2%为间期,重建R-R间期30% ~ 50%数据所得冠脉图像作为研究组(B组).A组辐射剂量值由CT机自动计算得出,B组辐射剂量值以A组相同扫描参数输入CT机后模拟获得.最终由2名高年资医师选择最佳时相按4级质量评分法对两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模拟窄窗技术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 A,B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随扫描心率增加呈线性增加(y =0.451+0.012x,t=3.174,P=0.004),当实时扫描心率>91次/分时,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图像质量.A,B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随扫描中心率波动增加呈线性增加(y=1.308 +0.039x,t=3.737,P=0.001),当扫描中心率波动<5次时,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图像质量.A组与B组之间总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x2=2.611,P=0.135),两组之间的冠脉节段可评价数无统计学差异(x2 =0.078,P=0.789).A组与B组辐射剂量指标CTDLvol、DIP、E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6、5.347、5.347,P<0.001).研究组的CTDLvol、DLP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9.39%和32.62%,A组与B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13.15±3.28、8.86±2.92mSv,B组辐射剂量值较A组下降32.62%.结论 640层CT在对高心率患者冠脉CT检查中运用前门控窄窗技术能保证冠状动脉图像的诊断需求,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吸收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3.
三维对比增强颈部动脉MRA动脉期及延迟期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颈部动脉增强MRA动脉期及延迟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颈部3D CE-MRA图像显示的动脉形态进行分析,观察每例颈部动脉的6支血管即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扫描采用3.0TMR系统(Siemens,Trio),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马根维显后动态扫描。结果:统计85例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共510支动脉,比较分析动脉期与延迟期就颈部动脉的形态,结果显示完全一致375支,占73.5%,不一致135支,占26.5%。增强MRA动脉期上,有95支颈动脉或椎动脉表现为轻度狭窄,占不一致135支的70.4%,而在延迟期表现为正常。表现在左侧颈总动脉起始部18支,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5例,左侧椎动脉起始部38支,右侧椎动脉起始部7例,左侧颈内动脉虹吸段15支,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12支。另有40支动脉在增强MRA动脉期图像表现为中—重度狭窄,在延迟期则表现为轻度狭窄,夸大了狭窄的程度,占不一致135支的29.6%。其中左侧颈总动脉起始部19支,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2支,左侧椎动脉起始部16支,右侧椎动脉起始部3支。结论:3D CE-MRA动脉期易导致动脉的起始部及迂曲部位狭窄的假阳性或夸大狭窄程度,因此在进行3D CE-MRA时不应只进行动脉期扫描,还要进行延迟期的扫描。同时还应结合原始图像,这样才能准确评价动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不同心率条件患者行640层CT冠状动脉造影前后的心率变化和辐射剂量的关系.方法 根据采集心动周期数将100例行640层CT冠状动脉造影的 连续病例分为3组,分别为A组31例(心率<65次/min),B组53例(心 率65~79次/min),C组16例(心率>80次/min).记录扫描前和扫描中的心率及辐射剂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扫描中实时心率明显低于扫描前平均心率(P < 0.001),平均下降约4.54 次/min.A组扫描中实时心率比扫描前平均心率下降约2.21 次/min(P = 0.053),无统计学差异(P >0.05),B组和C组的扫描中实时心率比扫描前平均心率分别下降约4.59 次/min和8.89 次/min,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 0.005).A组、B组和C组组间的辐射剂量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 0.001).C组、B组和A组的辐射剂量依次由高到低分别为(11.1±3.9) mSv、(8.5±3.2) mSv、(2.4±0.9) mSv.结论 控制心率仍是一个有效减少640层CT冠状动脉造影辐射剂量的手段,扫描过程中心率会有所下降,这可能有助于提高采集方案的心率适用范围,增加受益人群比例.  相似文献   
55.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做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黏液型脂肪肉瘤MRI上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组织学上以黏液成分为主,脂肪含量少,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实性成分和粗大的间隔影。高分化脂肪肉瘤,成熟脂肪成分占75%,并可见纤细的间隔影。圆细胞型和多形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没有特征性;其中圆细胞型脂肪肉瘤可见瘤内出血。去分化型脂肪肉瘤中可见少许脂肪成分,且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性实性组织间分界非常清楚。【结论】不同组织亚型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RI表现不同,取决于其组织学成分;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其形态、内部成分和周边结构,是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影像学特点,对320排CT在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其影像质量及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估研究,并参照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1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不同直径支架图像质量有差异,支架直径≥3 cm组优级18枚,优级率为39.13%,评估成功率89.13%(41/46),而支架直径<3 cm组优级10枚,优级率为21.74%,成功率71.74%(33/46),统计学分析表明,支架直径≥3 cm组的优级率及总的成功率显著大于支架直径<3 cm组(χ2=4.32,8.84,P<0.05)。2CTA检查准确的支架有66枚,检查准确率为71.74%,误诊26枚,误诊率为28.26%,轻度狭窄诊断准确率为51.72%(15/29),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结论初步表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支架再狭窄评价方面有较高的准确度及应用价值,但对于无狭窄和轻度狭窄分辨率不高。  相似文献   
57.
B超是临床常用的检查胆道蛔虫的方法,但由于肠道气体尤其是十二指肠内气体的干扰,B超对中下段胆总管内蛔虫难以显示,可出现假阴性,而且B超检查受操作者主观影响较大.随着MR技术的进步,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作为常规序列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多,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3],但MRCP对胆道蛔虫病的诊断仅见个案报道[4].该研究旨在总结胆道蛔虫病的MRCP征像,探讨MRCP在诊断胆道蛔虫病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锥形束CT(CBCT)对人工耳蜗植入(CI)术后耳蜗内电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因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行CI术患者16例,术后行高分辨率CBCT检查和64排螺旋CT植入侧扫描,比较两种检查在测定耳蜗内电极的位置、计数电极数、测量电极植入深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8例患者植入COCHLEAR公司22个电极人工耳蜗(NucleusCI512),8例患者植入NUROTRON公司24个电极人工耳蜗(CS-10A)。两种检查对CI术后耳蜗内电极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BCT优于64排螺旋CT。两种检查对CI术后耳蜗内电极位置判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直接法测得CI术后耳蜗内电极植入深度>CBCT直接法>CBCT间接法,CBCT间接法测量电极植入深度更加接近于术中实际测量值。结论高分辨率CBCT不但能显示耳蜗内电极位置,并能清晰显示及测量耳蜗内电极植入深度、数目等指标,在CI术后可以代替多排螺旋CT进行耳蜗内电极的影像学评估。  相似文献   
59.
王玫  冯琪  丁忠祥  王向明 《浙江医学》2018,40(8):851-853,85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生6~24h内行DTI序列扫描。感兴趣区设定在梗死区中心、边缘及灶周正常区,用镜像的方法测定两侧对称的各感兴趣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DCavg)值,得到FA图和DCavg图,之后重建得到皮质脊髓纤维束图。结果急性脑梗死病灶在T2WI、FLAIR、DWI图像上均显示高信号;在FA图上显示稍低信号;在彩色编码的FA图中,梗死区域的纤维束颜色、方向部分混杂,病灶侧与镜像侧不对称。病变侧梗死区中心、边缘的FA和DCavg值与镜像侧对称区域的FA和DCavg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变侧梗死区中心、边缘与灶周正常区的FA、DCav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梗死区中心与边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TI技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以更好地确定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不同认知状态老年人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情况。方法收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13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CI组)12例、认知正常老年人(对照组)13例,进行磁共振扫描,应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确定种子点,并进行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结果在静息状态下,AD组和MCI组患者的后扣带回区域、额叶内侧、前额叶背外侧和顶叶部分区域的ReHo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MCI患者左侧颞叶(颞下回及颞中回)、海马旁回及右侧枕叶舌回、皮层下的部分脑区ReHo显著降低;而右侧额叶(额上回、额中回及中央前回)、顶上小叶及左侧梭状回、颞上回、额下回的部分脑区ReHo显著增高。AD患者变化更加明显,额叶-顶叶,颞叶-脑岛,颞叶-枕叶之间的长距离连接降低,但是额叶内部和枕颞间、丘脑及颞叶间的功能连接增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不同认知状态老年人的功能连接不同,有助于AD、MCI患者及正常老年人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