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 U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由基代谢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熊果酸20、40、80和120 mg/kg治疗组,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术后即刻尾静脉注射给药。6 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缺血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TUNEL 染色法检测缺血皮质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熊果酸40、80、120 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CK[(301.2±86.8)U/L、(258.5±58.4)U/L、(228.7±49.2)U/L比(352.6±88.1)U/L]、LDH[(327.5±87.1)U/L、(288.6±69.5)U/L、(243.7±74.9)U/L比(395.4±98.6)U/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MDA[(5.5±1.4)mmol/L、(4.8±1.1)mmol/L、(4.4±1.3)mmol/L比(7.8±2.0)mmol/L], T-AOC[(9.4±2.2)U/L、(10.5±2.9)U/L、(11.8±3.1)U/L比(8.0±2.1)U/L]显著升高(P<0.05或P<0.01);熊果酸80、120 mg/kg 治疗组缺血皮质SOD[(10.1±2.7)U/mg、(11.6±2.5)U/mg比(6.9±2.6)U/mg]、GSH-Px[(12.9±2.9)U/mg、(14.2±3.2)U/mg比(9.5±2.3)U/mg]、CAT[(3.3±1.3)U/mg、(3.9±1.2)U/mg比(2.3±0.9)U/mg]活性显著增高(P<0.05或P<0.01)。TUNEL染色显示,各熊果酸治疗组细胞凋亡较模型组显著减轻。结论熊果酸可增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抗氧化酶系统活性,促进自由基清除,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2.
临床资料:患女性,18岁,学生,于2000年4月份无意发现右乳房内下方有一杏核大小无疼性肿物,因当时无症状未引起本人重视,未曾到医院就诊。至当年6月份发现肿物稍有增大,质地变软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按压有轻微疼痛。当时在外地综合医院就诊,以“乳腺脓肿”收住院,于2000年6月24日行手术切开引流,并给青霉抗炎治疗半月余,[第一段]  相似文献   
43.
44.
45.
直肠癌远端直肠系膜内DNA含量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系膜内DNA含量,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切除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7例直肠癌切除标本的癌组织、远端3 cm,5 cm处直肠系膜以及10例正常结肠系膜中的DNA含量、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各组间DNA指数(DI)、增殖指数(PI)及S期细胞百分比(SPF)等指标.结果:癌组织、癌远端3 cm,5 cm处直肠系膜中异倍体率及PI,SPF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远端直肠系膜中异倍体率与癌组织无显著差异;不同范围内的远端系膜中异倍体率、PI及SPF无显著差异.结论:直肠癌远端3 cm,5 cm处直肠系膜中存在着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异常改变,呈现出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有必要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46.
I、Ⅱ型精神分裂症血糖浓度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Ⅱ型精神分裂症血糖浓度差异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5例I型和57例Ⅱ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空腹血糖浓度进行测定:结果:I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浓度显著低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差异与病型、病程及氯氮平的应用有关:结论:氯氮平不是引起I、Ⅱ型病人血糖浓度差异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47.
丁螺环酮为五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焦虑障碍.为研究利培酮合并丁螺环酮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并与单独利培酮的治疗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总结吸引器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51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2.8±3.5)kg/m~2(17.6~30.2 kg/m~2,),其中超重和肥胖98例(BMI≥24kg/m~2)。术中清扫胃主要供应血管周围淋巴结时,一助右手持吸引器配合左手持肠钳来暴露术野、及时吸除气液进而提供良好术野。手术时间100~180分钟,平均(135±30)分钟。术中出血量50~200ml,平均(100±50)ml。中转开腹率为2.15%。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尤其是针对超重和肥胖患者,一助熟练运用吸引器吸引、提拉、戳剥等功能,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降低手术难度,有效控制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熊果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熊果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于插入栓线后立即尾静脉注射熊果酸混悬液40、80、120 m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后6 h,记录各组大鼠翻正反射和脑电恢复时间,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中MDA、SOD、乳酸脱氢酶、过氧化氢酶水平;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熊果酸中、高剂量组翻正反射恢复时间[(20.6±7.2)min、(18.2±6.9)min 比(27.3±8.8)min]、脑电恢复时间[(16.2±5.8)min、(14.9±5.6)min比(24.1±7.2)min]缩短(P<0.05或P<0.01);脑组织含水量[(79.0±0.7)%、(78.6±0.5)%比(80.7±0.9)%]降低(P<0.05或 P<0.01);脑组织 SOD[(158.5±8.4)U/mg、(165.4±9.0)U/mg 比(143.0±7.1)U/mg]、过氧化氢酶[(3.3±1.4)U/mg、(3.9±1.5)U/mg 比(2.4±0.9)U/mg]、乳酸脱氢酶[(16.0±2.6)mmol/g、(18.4±2.8)mmol/g 比(12.4±1.9)mmol/g]水平升高, MDA[(18.6±2.8)μmol/g、(17.2±2.4)μmol/g比(24.9±3.4)μmol/g]、TNF-α[(45.8±6.3)nmol/L、(40.1±5.6)nmol/L比(56.3±7.2)nmol/L]、IL-6[(187.2±18.5)nmol/L、(136.8±15.7)nmol/L比(238.4±22.9)nmol/L]水平降低。熊果酸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 IL-1β[(713.6±56.3)nmol/L 比(915.7±70.5)nmol/L]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结论熊果酸可促进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翻正反射和脑电的恢复、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西藏地区部分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Psychogenic nonepileptic seizures, PNE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2月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PNES患者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采用student’s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一般临床资料中,视频脑电图监测并记录到的PNES在性别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在平均年龄、平均发作时间、有无家族癫痫史、有无头颅损伤史及婚姻状况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比不同性别患者发作时症状特征发现,其发作时表现在男女性别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有差异(P0.05)。在发病年龄对比中,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但PNES在各年龄组中发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西藏地区PNES患者在性别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但发作时间、是否结婚、有无癫痫家族史等方面则无。西藏地区PNES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内,发作时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