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71篇
  3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61.
目的 监测、分析我院CICU病原菌分布特点及ESBLs( )菌的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CICU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 结果 送检各类标本共计1192份,检测出病原菌124株(10.4%),主要来源于呼吸道(74株,59.7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62株(50.0%)、革兰氏阳性菌50株(40.3%)、真菌12株(9.7 %)。ESBLs( )菌共24株(19.4%),均检自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氏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曲南的耐药率高,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氢霉烯类的耐药率低。结论 CICU病原菌多来源于呼吸道,ESBLs( )菌的检出率高、耐药严重,应加强监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62.
同种异体骨治疗骨肿瘤术后严重骨缺损4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力  王勤 《中医正骨》1999,11(7):15-16
随着化疗、放射影像学及外科重建技术的发展,侵袭性及恶性肿瘤的广泛切除保肢术已较截肢术更乐于被人们采用。异体骨与人工关节不同,具有生物学特性,通过爬行替代能够永久性植入,并有术中使用方便,来源丰富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科自1983年应用大...  相似文献   
463.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从而提高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方法:在Wistar大鼠背部形成2cm×8cm蒂部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的随意型超比例皮瓣,建立缺血皮瓣模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Wistar大鼠骨髓中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并在专有的诱导培养基(EG-M2MV)中培养,贴壁筛选法分离,诱导分化为EPCs;对细胞的形态、表型、功能加以鉴定。将EPCs注射移植于iWstar大鼠背部的缺血皮瓣,大体观察皮瓣的存活率,vWF免疫酶染色法检测皮瓣毛细血管密度。以缺血皮瓣单纯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骨髓中分离培养的EPCs呈现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表达CD34、Flk-1及CDl 33表型,能够摄取DIL-ac-LDL和特异性结合FITC-UEA-1。注射EPCs组的缺血皮瓣存活率以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中的EPCs在体外培养后注射移植于皮瓣内,可以促进缺血性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缺血性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6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在ICU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收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需要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且因各种因素导致局部血管肉眼不可见的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常规穿刺组. 超声引导组将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置入的全过程,包括操作前血管的评估、留置针型号的选择,操作时的实时引导及操作后的确认. 常规穿刺组采用常规技术置入留置针. 对两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共有102例患者进入研究,运用超声引导穿刺静脉留置针后,危重患者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可达80. 4%,置管操作时间缩短近5 min,导管留置时间延长了近35 h,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原来的25. 5%降至9. 8%. 结论 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针是一种快速、实用、安全的置管方法,提高了ICU护士的工作效率,对外周静脉状况差的危重患者更突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465.
229起护士给药错误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固和特点,探讨如何避免发生给药错误.方法 在建立半结构性非惩罚护理意外事件上报系统的基础上,回顾分析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08~2010年系统上报的229起给药错误事件,对护士发生给药缺陷的类型、特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①遗漏和5R类错误是护士给药错误的主要类别.给药错误的前三位原因为不遵守操作流程(低年资护士)、沟通不良和干扰(高年资护士).②护士年资是影响给药错误的重要因素,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最高,3年以上者发生率明显降低.③护士给药错误容易发生在白天交接班时,尤其是在12:00左右.④与其他科室相比,外科护士给药错误的发生率更高.⑤给药错误各影响因素中,与结局相关者为沟通(P=0.044)、遗漏(P=0.019)、给药速度(P=0.008)、监测(P=0.000)和药品(P=0.009),Ⅱ级以上结局主要与高危药物有关.结论 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护士排班时应增加中午值班人员数量.对重点科室和高危药物应重点监测并提出降低给药错误的风险预案.  相似文献   
466.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约1242万[1].此外,研究报道大约80%脑卒中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其中约65%的患者在后遗症期仍遗留手与上肢功能障碍[2-3].手与上肢功能改善将能最大限度促进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4].因此,脑卒中后手与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67.
经皮椎体成形术(简称PVP)是在影像技术引导下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Deramond等将此技术应用于椎体转移性肿瘤和骨质疏松症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目前PVP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疾病的患者。我科于2005年1月为1例老年胸椎骨折患者实施首例PVP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8.
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及内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文平  邱健  丁力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9):1086-1088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主动脉局限扩张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AAA的发病逐年增多。主动脉重建术和腔内隔绝术使AAA的手术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但由于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局限性,近年来人们对于瘤体较小,近期破裂机率较低的AAA是否采用手术治疗一直存在争论。随着AAA发病机制的更深入的研究,人们期望采用药物、基因等手段对AAA进行病因学治疗。达到控制AAA生长,预防其破裂的目的。本文就近年来AAA发病机制及内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9.
目的探讨西红花苷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血缺氧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验证其作用机制是否与C/EBP-β/PGC-1α/UCP3信号通路有关。方法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缺血缺氧模型后,分别灌胃给予西红花苷不同剂量干预(25、50、100 mg/kg)。比较各组大鼠血清LDH-1、CK-MB、MDA、TNF-α、NO水平以及大鼠CI及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各组心肌Akt、ERK1/2、C/EBP-β、PGC-1α、UCP3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LDH-1、CK-MB、MDA、TNF-α、NO水平、CI及心肌梗死面积均极显著升高(P0.01);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且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心肌Akt、ERK1/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C/EBP-β、UCP3蛋白及mRNA表达均极显著升高(P0.01),PGC-1α蛋白及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血清LDH-1、CK-MB、MDA、TNF-α、NO水平、心肌梗死面积均极显著降低(P0.01),CI显著降低(P0.05),心肌纤维排列整齐且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Akt、ERK1/2蛋白表达均极显著升高(P0.01),C/EBP-β蛋白及mRNA表达均极显著降低(P0.01),PGC-1α蛋白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UCP3蛋白表达无差异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西红花苷中、高剂量均可显著提高大鼠存活率(P0.05);显著降低大鼠血清LDH-1、CK-MB、MDA、TNF-α及NO水平(P0.05);显著降低CI及心肌梗死面积(P0.05);减轻炎症浸润且提高心肌细胞完整程度;显著升高心肌Akt、ERK1/2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心肌C/EBP-β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升高PGC-1α、UCP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5);其中高剂量组综合效果较好。结论西红花苷对大鼠缺血缺氧损伤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EBP-β/PGC-1α/UCP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70.
丁力  姚恩龙  张维义  白香莲 《疾病监测》2015,30(11):911-916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吸毒哨点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变化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云南省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一般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血清学信息、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进行监测,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吸毒人群年龄段以20~40岁居多,但20岁年龄组有逐年增加的趋势,40岁以上年龄组有下降趋势。民族以汉族为主,但哈尼族从2010年的4.4%,增加到了2014年的29.6%。吸食毒品以海洛因为主,但占比从2010年99.2%,下降到2014年的80.8%,而冰毒则从0上升到2014年的10.6%。虽然注射吸毒和入所前1个月注射吸毒比例有下降趋势,但是否共用针具和入所前1个月共用针具频率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的比例有6.8%~26.6%,且吸毒人群不安全的商业性行为比例也比较高。在吸毒人群干预覆盖构成比上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注射吸毒、共用针具,女性、最近1年有过商业性性行为和干预覆盖率是吸毒哨点人群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5年监测结果表明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吸毒人群无保护的性行为仍较普遍,同时干预覆盖率呈下降趋势。针对吸毒人群除了需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试点地区和增加针具交换点以外,还要采取以社区为基础,通过外展服务、培训、同伴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干预,这对于扼制此类人群通过性途径向一般人群传播艾滋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