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79篇 |
免费 | 3088篇 |
国内免费 | 159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0篇 |
儿科学 | 381篇 |
妇产科学 | 165篇 |
基础医学 | 1553篇 |
口腔科学 | 564篇 |
临床医学 | 3342篇 |
内科学 | 2353篇 |
皮肤病学 | 345篇 |
神经病学 | 651篇 |
特种医学 | 1014篇 |
外科学 | 2203篇 |
综合类 | 8149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预防医学 | 3729篇 |
眼科学 | 229篇 |
药学 | 3264篇 |
32篇 | |
中国医学 | 3068篇 |
肿瘤学 | 13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5篇 |
2023年 | 394篇 |
2022年 | 986篇 |
2021年 | 1130篇 |
2020年 | 983篇 |
2019年 | 551篇 |
2018年 | 536篇 |
2017年 | 813篇 |
2016年 | 626篇 |
2015年 | 1128篇 |
2014年 | 1442篇 |
2013年 | 1804篇 |
2012年 | 2590篇 |
2011年 | 2800篇 |
2010年 | 2504篇 |
2009年 | 2161篇 |
2008年 | 2165篇 |
2007年 | 2104篇 |
2006年 | 1860篇 |
2005年 | 1477篇 |
2004年 | 1035篇 |
2003年 | 777篇 |
2002年 | 642篇 |
2001年 | 605篇 |
2000年 | 461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2篇 |
1979年 | 10篇 |
1976年 | 10篇 |
1973年 | 11篇 |
1971年 | 10篇 |
1970年 | 10篇 |
1969年 | 9篇 |
1968年 | 11篇 |
1967年 | 11篇 |
1966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为全身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骨折患者的1/6,多见于老年患者。收治了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的患者28例,分析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998-2004年,共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病例28例,其中桡骨远端粉碎骨折7例,骨不连21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组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65岁,平均41.3岁。其中石膏固定导致骨折再移位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导致骨折再移位2例,克氏针内固定导致再移位1例。骨不连组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4~70岁,平均55.7岁。其中采用普通钢板固定7例,三棱针固定7例,克氏针加钢丝固定2例,单纯克氏针固定2例,外固定架… 相似文献
152.
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骨盆受到冲击载荷作用的力学行为特征,为临床分析及判断骨盆骨折类型、力学分布、冲击载荷影响提供力学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方法,将所构建骨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7.0,计算单侧髂前上棘和单侧髂骨正后方部位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的力学行为表现,冲击载荷为0~8000N,峰值8000N,时间自0~40ms,分析主应力值、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主应力方向上骨盆单元的位移。结果:冲击载荷作用于单侧髂前上棘时,0~10ms主要的应力沿髂后上棘到髂前上棘分布,在冲击后期10ms以后,骶髂关节、髋臼和耻骨支都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分布;作用于单侧髂骨正后方部位时,0~20ms主要的应力沿髂骨纵行传导,应力分布并没有在冲击峰值10ms时达到最大,而是从20ms之后,应力开始向骶髂关节、双侧耻骨支、坐骨支以及髋臼等部位传导并可见到明显的应力分布。结论:分析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各部位应力分布以及骨盆各个单元在应力作用下的位移变化,有助于临床上进行骨盆损伤内固定力点的选择以及进一步明确骨盆内在应力值分布。 相似文献
153.
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近年来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手术疗效。方法外科治疗118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病例。年龄21d~3岁,平均(1.8±1.1)岁;体重2.9~13.5 kg,平均(7.5±2.2)kg。单纯CoA或伴动脉导管未闭(PDA)32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86例,后者大部分在正中切口深低温停循环(DHCA)或深低温低流量(DHLF)下一期纠治CoA和合并畸形。术中停循环21~48min,平均(32.13±11.72)min。结果因肺高压危象和心律失常死亡2例,病死率1.7%。呼吸机应用11~256 h,平均(98.51±6.68)h。术后随访6~24个月,无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有声音嘶哑,其中5例经正中胸骨切口、1例外侧切口进胸施术。超声检查示2例有残余主动脉缩窄,压力阶差分别为29和36min Hg(1mmHg=0.133 kPa)。结论CoA无论是否合并心内畸形,均主张早期手术,正中切口一期根治术手越来越成为首选方案;主动脉远端与主动脉弓下缘广泛端端吻合术(EEEA)等手术方法的应用扩大了手术根治的指征,也提高了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82例中10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吸烟等因素与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与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等因素有关,而与吸烟无关。结论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等因素是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5.
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68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的价值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86例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胆道镜可明显降低胆道残石率(肝内及肝内外胆管结石χ^2=76.21,P〈0.005;肝外胆管结石χ^2=20.24,P〈0.005);术后胆道镜取石是安全有效的;胆道镜还可以进行探查、诊断和治疗胆道其它病变;对于腹壁窦道及泌尿外科腔内疾病也能起探查及治疗的作用。结论纤维胆道镜特别适用于体内各种自然或疾病所致的复杂小管道的探查、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6.
护理干预对网络成瘾患者家庭关怀度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网络成瘾患者家庭关怀度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80例住院网络成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干预后12周分别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SAS)评定其效果.结果 干预后患者家庭功能良好率以及APGAR中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亲密度诸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住院网络成瘾患者家庭关怀度,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戒除网瘾,回归家庭.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色素C的释放规律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的关系,探讨人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32例,选取手术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检测细胞色素C、HIF-1a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 出血4h可见神经元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出血12h可检测到明显的凋亡细胞,24~48h凋亡细胞明显增多,48~72h达到高峰;出血4h,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少量细胞色素C表达的神经元,48~72h时达到高峰;出血4h,血肿周围脑组织即可见散在HIF-1a表达的神经元,24~48h时达到高峰,48~72h高表达持续存在;细胞色素C的表达与HIF-1a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83,t=8.32,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脑血流量下降可引起细胞色素C的释放,产生缺血性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58.
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高渗血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高渗血症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评价生存与死亡的血浆渗透压界值分为高渗组(〉310mmol/L,34例)和非高渗组(≤310mmol/L,46例)。监测可能影响血浆渗透压的危险因素。结果大剂量甘露醇(〉100g/d)、高钠血症和高血糖症是导致高渗血症的3个主要危险因素。高渗组4周生存率(47.1%)明显低于非高渗组(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引起高渗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大剂量甘露醇、高钠血症和高血糖症,高渗血症患者预后差,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比较高屈曲型和传统假体进行全膝置换(totalkneearthrophsty,TKA)的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CBM等,收集高屈曲型和传统假体TKA的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各研究质量,提取关节活动度的量化结果,采用RevMan5.0.18进行Meta分析.[结果]10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共1124膝,其中高屈曲型假体组551膝,传统假体组573膝.统计结果显示:5个随机研究组中两组术后ROM无明显差异(P=0.05);非随机研究组中高屈曲的术后ROM略优于传统假体组(WMD=2.82°,95%CI[0.28,5.36],P=0.03),但也少于5°,缺乏临床意义,并且该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性偏倚.[结论]目前的证据未能表明高屈曲型假体较传统假体更具提高术后膝ROM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0.
两种足内侧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组)与?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穿支蒂组)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隐神经组皮瓣和穿支蒂组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各16例、20例,对两组移植皮瓣术后淤血、坏死、愈合、负重后肿胀消退、感觉恢复等分析对比。[结果]隐神经组皮瓣淤血8例,表浅及以上坏死6例,Ⅱ期愈合6例;穿支蒂组皮瓣淤血2例,表浅坏死1例,Ⅱ期愈合1例。随访7月~19个月,平均12个月,负重后皮瓣均不同程度肿胀,隐神经组平均1.6个月消肿,穿支蒂组平均0.8个月消肿;感觉恢复:隐神经组S1 2例,S2 5例,S3 4例,S3+3例,S4 2例;穿支蒂组S2 1例,S3 3例,S3+7例,S4 9例。从皮瓣淤血、坏死、愈合、负重后消肿情况及感觉恢复等方面对比穿支蒂组优于隐神经组(P<0.05)。[结论]?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修复质量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