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82篇
  免费   12137篇
  国内免费   6853篇
耳鼻咽喉   1194篇
儿科学   2186篇
妇产科学   736篇
基础医学   7214篇
口腔科学   2623篇
临床医学   15074篇
内科学   10164篇
皮肤病学   1335篇
神经病学   2508篇
特种医学   48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688篇
综合类   34137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预防医学   14599篇
眼科学   1449篇
药学   14402篇
  172篇
中国医学   12483篇
肿瘤学   5544篇
  2024年   424篇
  2023年   1462篇
  2022年   3742篇
  2021年   4777篇
  2020年   4081篇
  2019年   2176篇
  2018年   2303篇
  2017年   3324篇
  2016年   2544篇
  2015年   4587篇
  2014年   6105篇
  2013年   7927篇
  2012年   11336篇
  2011年   11915篇
  2010年   10920篇
  2009年   9985篇
  2008年   10248篇
  2007年   9846篇
  2006年   8630篇
  2005年   6771篇
  2004年   4798篇
  2003年   3841篇
  2002年   2948篇
  2001年   2749篇
  2000年   2203篇
  1999年   736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建立了HPLC法测定注射用依匹必利的含量。采用CN柱,流动相为甲醇-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0)(60:40),检测波长215nm。依匹比利在200-1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1.18%。  相似文献   
102.
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以“乏力、多饮、多尿、多食,伴消瘦4个月,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乙型肝炎和地中海贫血病史30年,无输血史,无血色病家族史,曾行“脾脏切除”治疗。查体:慢性贫血面容,全身皮肤黄染有散在色素沉着,巩膜黄染,双手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肼右肋下3cm,剑突下5cm,质硬;腹部未触及肿块。  相似文献   
103.
扶正固本法对青少年哮喘患者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复方中药敏康片治疗青少年哮喘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20例青少年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另设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组(20例)和青少年正常组(19例)为对照。哮喘组和皮炎组口服敏康片,疗程为6个月,观察疗效、血清总IgE及FcεRIβ、IL-4Rα基因表达改变情况。结果 哮喘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皮炎组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哮喘组IgE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皮炎组IgE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用Northern blot法检测FctRlt3、IL-4Rα基因,IL-4Rα吸光度值两组治疗前均较正常组高,哮喘组治疗后降低。FcεRIβ吸光度值两组治疗前均较正常组高,治疗后均降低。结论 复方中药可以调整青少年哮喘患者相关基因表达,改善患者过敏状态,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4.
先天性颈椎2-3融合的形态特点与内固定技术解剖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先天性颈椎2-3(C2-3)融合的形态特点,为外科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适用性提供依据.方法 17例先天性C2-3融合连续病例,经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C2-3结构,分析其形态特点,测量C2关节间部和C3椎弓根大小,评估螺钉置入的可行性.结果 典型的先天性C2-3融合的典型特征为椎体、椎板、棘突、关节突完全融合,而横突和椎弓根未融合;不完全的椎体、椎板、棘突和关节突融合可见于少数病例.本组17例,不适合3.5 mm螺钉置入者分别见于1例两侧C2关节间部狭窄;3例两侧C3椎弓根狭窄;4例一侧C2关切节间部狭窄;7例一侧C3椎弓根狭窄.结论 尽管先天性C2-3融合解剖形态与正常C2-3结构相异甚大,多数病例应用螺钉内固定技术仍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5.
脉络丛癌     
目的介绍脉络丛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对1例脉络丛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脉络丛癌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呈现由柱状上皮围绕毛细血管、纤维组织所形成的乳头样结构;肿瘤细胞呈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以及波形蛋白呈灶性阳性反应,上皮细胞膜抗原、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神经微丝等均呈阴性反应;Ki-67标记指数〉20%;过碘酸雪夫染色阴性。结论脉络丛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检测结果,须与乳头型室管膜瘤、转移癌及乳头型脑膜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 ET- 1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 MCAO再灌注模型 ,并用地高辛精标记 ET- 1基因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补阳还五汤治疗组缺血再灌注侧皮层及尾状核 ET- 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0 .0 5 ) ,两组大鼠缺血再灌注侧皮层和尾状核 ET- 1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健侧相应脑区 (P<0 .0 5 ,P<0 .0 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以诱导脑组织 ET- 1基因的异常表达 ,从而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补阳还五汤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脑缺血诱导的ET- 1基因的表达 ,可能是其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7.
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大鼠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阐明精索静脉曲张引起不育的病理机制。 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 5d模型组、6 0d模型组及 90d模型组。采用肾静脉缩窄法建立精索静脉曲张动物模型 ,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睾丸凋亡细胞数及各级生精细胞数。 结果 :假手术组未出现明显的凋亡峰 ,各模型组均出现明显的凋亡峰 ,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凋亡峰增高。 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可引起睾丸生精细胞大量凋亡 ,各级生精细胞数减少 ,这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睾丸生精功能障碍从而导致不育的根本机制  相似文献   
108.
辛伐他汀5mg与普伐他汀10mg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低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低、中度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62例,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男性26例,女性5例;年龄64±s14a)采用辛伐他汀5mg,po,qd。B组31例(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61±13a)采用普伐他汀10mg,po,qd。疗程均为4wk。结果:辛伐他汀组在降低TC,LDL_ch及提高HDL_ch的平均变化率上分别为17%±9%,25%±12%(P<0.01)和11%±11%(P>0.05),与普伐他汀组疗效相当,组间比较,P值>0.05。2种药物治疗期间病人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疗效可与普伐他汀媲美,5mg/d可作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起始剂量  相似文献   
109.
周郁鸿  虞荣喜 《癌症》1993,12(6):522-523,534
我们将常规的HAMPT方案中的氨甲喋呤(MTX)剂量改为大剂量组成良的HAMPT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例,17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其中16/17例一疗程则获完全缓解(CR),CR率85%,诱导缓解时间平均17天。本方案疗效较满意,副作小用,可作为难治作ALL治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的7-甲异炔诺酮(OrgOD14,利维爱)对绝经症状控制的比较。方法:60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①A组30例,每日口服7-甲异炔诺酮2.5mg。②B组30例,隔日口服7-甲异炔诺酮2.5mg,共6个月。观察服药前后的Kupperman评分变化及血雌二醇、促卵泡激素水平的改变。结果:两组服药后绝经症状明显改善,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P<0.01),雌二醇水平显著上升(P<0.01),促卵泡激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7-甲异炔诺酮可有效地控制绝经症状,每日口服2.5mg并不比隔日口服2.5mg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除控制失眠外),故推荐隔日口服2.5mg7-甲异炔诺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