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38篇
  免费   6490篇
  国内免费   4327篇
耳鼻咽喉   594篇
儿科学   902篇
妇产科学   612篇
基础医学   6779篇
口腔科学   1090篇
临床医学   8097篇
内科学   8486篇
皮肤病学   814篇
神经病学   3187篇
特种医学   25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6068篇
综合类   12910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5708篇
眼科学   1252篇
药学   7524篇
  54篇
中国医学   4374篇
肿瘤学   4601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942篇
  2022年   2482篇
  2021年   3126篇
  2020年   2404篇
  2019年   2004篇
  2018年   2080篇
  2017年   2098篇
  2016年   1948篇
  2015年   2989篇
  2014年   3777篇
  2013年   3988篇
  2012年   5485篇
  2011年   5925篇
  2010年   4373篇
  2009年   3517篇
  2008年   4043篇
  2007年   4000篇
  2006年   3670篇
  2005年   3154篇
  2004年   2437篇
  2003年   2515篇
  2002年   2069篇
  2001年   1563篇
  2000年   1273篇
  1999年   868篇
  1998年   526篇
  1997年   435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6篇
  196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竹叶抗氧化物急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竹叶抗氧化物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为其食用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依据.方法设1.00、2.15、4.64和10.0g/kg体重三剂量组,进行急性毒性研究:设1.43、2.87和4.30g/kg体重三个剂量组,进行亚慢性毒性研究.结果竹叶抗氧化物雌、雄性大鼠经口LD50均大于10.0g/kg体重;大鼠90天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竹叶抗氧化物按急性毒性分类属实际无毒类;按大鼠90天喂养试验结果,其最大无作用剂量为4.30g/kg体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胰腺导管腺癌样本进行基因分析,筛选与胰腺导管腺癌相关的microRNA(miRNA),并初步分析目标miRNA与胰腺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海南省中医院住院的胰腺导管癌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血清标本19份,健康体检人群的外周静脉血血清标本21份作为非胰腺导管癌对照组。利用GCBI(Gene-Cloud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数据平台筛选与胰腺导管腺癌样本有关的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筛选出的基因作为研究对象,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该基因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通过改变胰腺导管腺癌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观察其与TGF-β1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miRNA-21为胰腺导管癌相关基因。MiRNA-21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体内高表达。在miRNA-21过表达的PANC-1细胞中,TGF-β1表达受到抑制;但当miRNA-21的表达受到抑制时,TGF-β1的表达明显上升。结论:MiRNA-21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体内高表达,可调控TGF-β1的表达,从而参与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双镜种联合技术处理复杂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用该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为医源性狭窄。术前患侧肾脏重度积水4例,中度积水7例,轻度积水5例。根据输尿管狭窄的具体位置及长度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和脏器损伤。术后随访患者8~18个月,患者患侧肾积水均不同程度减轻,未发生输尿管再狭窄。结论:双镜种联合技术在术中能精准定位狭窄段、检验吻合效果、扩张炎性狭窄、提高远端输尿管狭窄行端-端吻合术的可能性,是一种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疗效确切且安全可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大鼠慢性应激引起的行为学和血清代谢组变化以及辛弗林抗抑郁的有效治疗,发现潜在的抗抑郁新药先导化合物和生物标志物。方法 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辛弗林组。模型组为6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大鼠,用体质量变化、糖水偏好、开场实验作为抑郁评估指标,后2周辛弗林(Syn 20 mg/kg)干预治疗后采集大鼠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测定,研究CUMS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变化,以及辛弗林的干预作用,寻找其抗抑郁潜在的先导化合物和生物标志物,并找到相关靶向代谢通路。结果 辛弗林干预后,在增加CUMS大鼠体质量、提高糖水偏好率、增加开场运动总距离和理毛次数的同时,还能逆转CUMS大鼠血清中磷酸乙醇胺、苯甲酸、胆固醇、谷氨酸等14种代谢物的变化使其趋于正常组,并发现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代谢、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等9条主要牵涉辛弗林的靶向代谢通路。结论 辛弗林可能通过调节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代谢、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等生物学途径发挥对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调正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untingtin-associated protein 1,Hap1)基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获得Hap1基因敲除(Hap1-/-)的原代成纤维细胞,鉴定后采用EdU增殖实验、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检测验证Hap1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改变;将野生型和Hap1-/-成纤维细胞送转录组测序筛选增殖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对小鼠进行皮肤损伤造模检测Hap1敲减(Hap1+/-)小鼠皮肤损伤修复情况;PCN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损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水平。  结果  成功培养原代Hap1-/-成纤维细胞;与野生型成纤维细胞相比,Hap1-/-成纤维细胞EdU阳性比例减少,进入S期的细胞比例减少;原代成纤维细胞转录组测序筛选出Cdc25C、E2f7、E2f8和Ccl5四个差异表达的增殖相关基因,qPCR验证发现E2f7在Hap1敲除后表达增多。小鼠皮肤损伤结果显示,Hap1+/-小鼠伤口面积较相同时间点野生型小鼠伤口面积大且愈合速度减慢,成纤维细胞增殖阳性密度低于野生型小鼠。  结论  Hap1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负性调节因子E2f7的表达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起正向调节作用,其缺失将抑制成纤维细胞进入S期,从而减少细胞增殖,影响伤口修复。  相似文献   
996.
罗东  赵海云  徐超  彭飞  曹钰  姚蓉 《西部医学》2019,31(12):1901-1905
目的 分析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疾病谱构成及就诊特点,为进一步明确救治重点、优化急诊流程、优化及合理使用急诊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通过调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HIS系统2017年1月1日0:00~2017年12月31 日23:59急诊就诊共计20856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诊断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种类、是否住院等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0856例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组以青年组(45.97%)急诊就诊率最高;一年四季中夏季(26.63%)就诊量最多,春季(23.46%)最低;8月(9.58%)为急诊就诊月高峰,4月(7.49%)为低谷期;急诊就诊量星期时间点波动(14.02%~14.59%)不明显,周末效应不明显;急诊全天1小时高峰时段为20:00~21:00时,4小时高峰时段为18:00~22:00时;疾病谱中以外伤(2330%)、消化系统(21.25%)、其他类(1429%)为前三位病种。全年急诊就诊患者住院率明显高于同期门诊患者住院率。结论 该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有一定的规律性,医院可考虑根据该规律提前增排加强班。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排名前位系统疾病的诊治流程进行优化及学习,并加强急诊外科建设。  相似文献   
997.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β-elemene on the expressions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lα,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in a streptozotocin (STZ) induced diabetic Sprague-Dawley (SD) rat model. METHODS: SD rats were administered an abdominal injection of STZ and induced to a diabetic model. After 6wk course of diabetes, the treatment groups were given β-elemene through periocular and intravitreous injection separately and the control groups were given blank emulsion injection. HE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y of retina.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HIF-1α, VEGF and iNOS was assay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methods. RES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s of HIF-1α, VEGF and iNOS after treated by β-elemene periocularly and intravitreally injections were all found to be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levels in the diabetic rats group (P<0.05).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intravitreal injection was more remarkabl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β-elemene protect the retina of diabetic rats from high glucose damage by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HIF-1α, VEGF and iNOS.  相似文献   
998.
AIM: To study the change in ocular refraction in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cataracts (PCs) after lens extra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58 patients who were undergoing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without intraocular lens (IOL) implantation were recruited during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s between Jan 2010 and Oct 2013. Patient ages ranged from 1.5mo to 14y. Follow-ups were conducted at 1wk, 1, and 3mo postoperatively and every 3mo in the first year, then 6mo thereafter. Ocular refraction [evaluated as spherical equivalent (SE)] and yearly myopic shift (YMS) were record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mong patients with age at surgery, baseline ocular refraction, gender, postoperative time and laterality (bilateral vs unilateral). RESULTS: By Dec 31st 2015, 1172 participants had been followed for more than 2y.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3y. The crit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ular refraction of PC patients were baseline ocular refraction, postoperative time for both aphakic and pseudophakic eyes. YMS grew most rapidly in young childhood and early adolescence. CONCLUSION: After lens surgeries, ocular refraction in PC patients shows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change. Further concerns should be raising to monitor the rapid myopic shift at early adolescence of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不全脱位(SL)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的SL患者22例(26只眼)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8例(21只眼),女性患者5例(5只眼);年龄5~65岁,平均(45.8±18.2)岁;外伤性的SL 14例(14只眼)、马凡综合征SL 5例(9只眼)及自发性(原因不明)的SL 3例(3只眼)。按SL程度分,本研究中11只眼脱位轻度,7只眼脱位中度,8只眼脱位重度。采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SL,观察并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检查术后视力、眼压;观察并记录囊袋的稳定性和人工晶状体的居中情况。手术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采用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术前、术后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 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2例(26只眼)患者的手术均顺利,人工晶状体成功植入囊袋内。术中并发症主要有球结膜下出血(20/26只眼)、激光前囊膜未完全切开(5/26只眼)和瞳孔缩小(4/26只眼)。术后无黄斑水肿、眼内炎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本研究中26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5者为2只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为14只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0.5者为2只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0.5者为8只眼。经Wilcoxon统计学检验,发现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6,P<0.05)。术后20例(24只眼)人工晶状体的居中性良好,2例(2只眼)人工晶状体发生轻度移位,3例(3只眼)人工晶状体出现前囊膜皱缩。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SL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不仅可提高撕囊的成功率,降低超声乳化手术难度,保持囊袋的稳定性,亦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