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92篇
  免费   8699篇
  国内免费   5279篇
耳鼻咽喉   663篇
儿科学   1168篇
妇产科学   1270篇
基础医学   9800篇
口腔科学   1639篇
临床医学   10615篇
内科学   13240篇
皮肤病学   1026篇
神经病学   4119篇
特种医学   33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9673篇
综合类   14179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18篇
预防医学   6061篇
眼科学   2034篇
药学   9373篇
  88篇
中国医学   5357篇
肿瘤学   6889篇
  2024年   336篇
  2023年   1416篇
  2022年   3444篇
  2021年   4501篇
  2020年   3434篇
  2019年   2863篇
  2018年   3063篇
  2017年   2816篇
  2016年   2654篇
  2015年   3725篇
  2014年   4638篇
  2013年   4518篇
  2012年   6383篇
  2011年   6731篇
  2010年   4414篇
  2009年   3614篇
  2008年   4527篇
  2007年   4680篇
  2006年   4275篇
  2005年   3953篇
  2004年   3254篇
  2003年   3234篇
  2002年   2935篇
  2001年   2432篇
  2000年   2110篇
  1999年   1890篇
  1998年   1051篇
  1997年   1087篇
  1996年   856篇
  1995年   730篇
  1994年   614篇
  1993年   399篇
  1992年   669篇
  1991年   535篇
  1990年   464篇
  1989年   419篇
  1988年   335篇
  1987年   327篇
  1986年   250篇
  1985年   194篇
  1984年   145篇
  1983年   98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80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82篇
  1978年   37篇
  1974年   36篇
  1973年   33篇
  1972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心内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搏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浅低温心不停搏组)和对照组(中低温心停搏组).分别在术前、转机、停机及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取冠状静脉窦或中心静脉血样,测定血气分析及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取心房间隔肌观察心肌含水量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临床观察CPB时间、脱机、呼吸支持、多巴胺应用、严重心律失常和血红蛋白尿等指标.结果:冠脉循环血气、电解质、酸碱水平与体循环的组内组间对比基本一致.CK、CK-MB、AST、LDH两组在CPB和术后均有增加,且以对照组升高显著,与观察组相同时点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术后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变化不大.心肌含水量和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变化显著,而观察组轻微改变.临床指标观察,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损伤很轻,有很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2.
从包涵体中纯化重组人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从包涵体中纯化重组人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HspA的方法。方法:重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后,表达的Hp r HspA包涵体经洗涤,变性,复性,采用Q Sepharose High Performance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使用SDS-PAGE和HPLC检测纯度,选用ELISA和动物实验对纯化蛋白的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结果:Hp的HspA包涵经洗涤和溶解后,Hp的HspA的纯度>60%,包涵体溶解液经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后纯度超过95%,Hp的HspA纯品经检测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从包涵体中获得高纯度的重组HspA蛋白,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笔者对13例良性小脑出血的患者,从起病、临床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出中老年良性小脑出血的6个特点,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4.
冬期淡色库蚊种群生理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告作者于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分别在扬州,上海奉贤等地对冬期淡色库蚊种群生理生态变化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蚊在上述地区于10上旬出现滞育,翌年3月上旬开始解除。在上海雄蚊于2月份消失,新蚊于4月中旬出现。冬期各月份都可捕到吸血蚊,吸血蚊生殖营养协调。越冬蚊中大部分未吸血滞育蚊(98%),个别吸血蚊与经产蚊(2%)也可越冬。冬期该蚊具有变换越冬场所以及再次补充营养等现象。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血张患者血浆睾酮水平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对25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与22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精索静脉和外周血睾酮水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精索静脉曲张组外周血睾酮浓度与腹股沟斜疝组无差别(P>0.05),而精索静脉血睾酮浓度两组则有明显差异,精索静脉曲张组精索静脉血中睾酮浓度较腹股沟斜疝组低(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外周血睾酮浓度,使其难以准确地反映睾丸分泌睾酮的实际水平,而精索静脉血中的睾酮浓度则能较为直接地反映睾丸的睾酮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了解含 β-神经生长因子 (β- NGF)基因的表达质粒 PSVCEP NGF- CAT在培养肌母细胞中的表达及 L ipofect AMINE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效率。方法 将表达质粒 PSVCEP NGF- CAT经 L ipofectAMINE转染至培养成的肌母细胞中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基因在肌母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培养肌母细胞在转染 6小时吞噬脂质体最显著 ,转染 48小时后约 40 %的肌母细胞胞质内有β- NGF基因表达。结论 含β- NGF基因的表达质粒 PSVCEP NGF- CAT可以在培养肌母细胞中表达 ,脂质体转染的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97.
用两株McAb及BA—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肺癌相关抗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抗原含量甚微,通常需要高度敏感的测定系统方能进行检测.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SA)是近年来建立的一种生物反应放大系统,由于BSA亲合力高、特异性强反应迅速,故自70年代后期引入免疫技术以来,大大改善和丰富了免疫学试验,成为新的检测系统.本实验用生物素标记两株抗人肺癌McAb——Lc86aE4和Lc86aC5,建立了BA-ELISA方法,并对肺癌患者血清中肺癌相关抗原(lung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LAA)进行了检测,证实BA-ELISA法具有特异、敏感及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报告用亚致死剂量的 S—31183(类保幼激素)处理三带喙库蚊幼虫对其发育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蛹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幼虫期,并且与剂量大小有关。S—31183处理幼虫并不影响幼虫的发育时间,但可使幼虫化蛹时蜕皮受阻与羽化受到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99.
蛇床子水提取液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蛇床子水提取液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 S180 肉瘤移植建立荷瘤小鼠模型 ,给予不同剂量蛇床子水提取液后观察 S180 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曲线、血清唾液酸 (SA)、瘤重及小鼠生存天数的变化。结果 :蛇床子水提取液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降低荷瘤小鼠血清 SA水平 ,0 .0 6mg/(g· d) ,0 .1 1 mg/(g· d)、0 .2 1 mg/(g· d)剂量组平均瘤重低于肿瘤对照组 (P<0 .0 5 ) ,抑瘤率依次为 2 3 .2 %、2 9.1 %和 2 4 .8%,且能延长荷瘤小鼠生存天数 (P<0 .0 1 ) ,动物生命延长率依次为 :2 6 .9%、3 4 .8%和 2 6 .6 %。结论 :蛇床子水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 ,有很好的利用前景 ,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桂枝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UV,IR,MS,NMR)鉴定各化合物结构。从桂枝95%乙醇浸膏的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结果:分别鉴定为:肉桂酸(I)、2-甲氧基肉桂酸(Ⅱ)、1,4-二苯基-丁二酮(Ⅲ)、香豆素(Ⅳ)、β-谷甾醇(Ⅴ)、丁香醛(Ⅵ)、5α,8α-过氧化麦角甾醇(Ⅶ)、2-甲氧基苯甲酸(Ⅷ)、6β-羟基-4-烯-3-豆甾酮(Ⅸ)、原儿茶酸(Ⅹ)、胡萝卜苷(Ⅺ)。结论:化合物Ⅱ、Ⅲ、Ⅷ为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化合物Ⅶ为首次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Ⅸ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