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641篇 |
免费 | 7520篇 |
国内免费 | 487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03篇 |
儿科学 | 1445篇 |
妇产科学 | 357篇 |
基础医学 | 4438篇 |
口腔科学 | 1393篇 |
临床医学 | 9749篇 |
内科学 | 6525篇 |
皮肤病学 | 834篇 |
神经病学 | 1935篇 |
特种医学 | 3110篇 |
外科学 | 7401篇 |
综合类 | 21972篇 |
现状与发展 | 26篇 |
预防医学 | 9899篇 |
眼科学 | 877篇 |
药学 | 9205篇 |
144篇 | |
中国医学 | 7524篇 |
肿瘤学 | 33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9篇 |
2023年 | 957篇 |
2022年 | 2445篇 |
2021年 | 2991篇 |
2020年 | 2650篇 |
2019年 | 1431篇 |
2018年 | 1672篇 |
2017年 | 2120篇 |
2016年 | 1595篇 |
2015年 | 2935篇 |
2014年 | 3830篇 |
2013年 | 5080篇 |
2012年 | 7188篇 |
2011年 | 7559篇 |
2010年 | 7116篇 |
2009年 | 6320篇 |
2008年 | 6483篇 |
2007年 | 6297篇 |
2006年 | 5716篇 |
2005年 | 4567篇 |
2004年 | 3119篇 |
2003年 | 2502篇 |
2002年 | 1855篇 |
2001年 | 1744篇 |
2000年 | 1392篇 |
1999年 | 462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0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21.
淡黄香茶菜地下部位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a地下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MCI 树脂等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结构. 结果: 从淡黄香茶菜地下部分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分别为角鲨烯(1),豆甾-4-烯-3-酮(2),豆甾-4-烯-3,6-二酮(3),8(17),13-ent-labdadien-15→16-lactone-19-oic acid(4),1-油酸单甘油酯(5),2α-羟基-乌索酸(6),山楂酸(7),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8),豆甾醇(9),7α-羟基谷甾醇(10),β-谷甾醇(11). 结论: 除化合物7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认识香茶菜属植物地下部分的化学品质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立足于肿瘤转移的生物学特性与痰的病理特征相似基础上,探讨痰在肿瘤转移中发挥作用的可能物质基础。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癌痰湿证型患者30例治疗前后与非痰湿证型患者32例以及健康对照组10例血清中上皮钙黏附分子(E-Ca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痰湿证组服用消痰散结方1个月,非痰湿证组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E-Cad、MMP9的表达变化,并与非痰湿组血清中E-Cad、MMP9的表达进行比较对照。结果两种黏附分子表达在痰湿证型与非痰湿证型中的表达均较健康组升高(P<0.05),痰湿组较非痰湿组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E-Cad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MMP9的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痰在肿瘤转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可能是通过影响黏附分子的表达,两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观察关节腔冲洗加鹿瓜多肽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78例,采用关节腔冲洗加鹿瓜多肽关节腔注射治疗;Ⅱ组82例,采用关节腔冲洗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Shahriaree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Ⅰ组疗效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0,P=0.037)。结论:关节腔冲洗加鹿瓜多肽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荞麦花叶提取物(extraction of buckwheat flower and leaf,EBFL)对肿瘤的辅助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S180肿瘤模型;分别ig荞麦花叶提取物200,400 mg.kg-1及与环磷酰胺(CTX)联合给药14 d,实验重复3次。测定荷瘤小鼠的生存期、肿瘤抑制率、白细胞计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同时测定荷瘤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EBFL对肿瘤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可使荷瘤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25 d生存率以CTX+EBFL-H组最高(35%),其次是EBFL-H(25%)和EBFL-L(20%);与CTX阳性对照组比较,EBFL能明显抑制CTX所致白细胞数量减少及免疫器官指数降低(P<0.05,P<0.01);EBFL可提高IL-2水平,但对TNF-α水平无影响。结论:EBFL可改善荷瘤小鼠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减轻CTX的毒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5.
一氧化氮和水杨酸依次介导内生真菌诱导子促进苍术细胞中苍术素生物合成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介导内生真菌诱导子促进苍术悬浮细胞中苍术素生物合成的信号分子及信号转导途径,并探讨诱导子对苍术素合成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法,考察内生真菌诱导子处理下苍术细胞中一氧化氮(NO)、水杨酸(SA)及苍术素量的变化。结果 内生真菌诱导子通过诱导苍术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活性,显著促进苍术细胞的NO迸发、SA和苍术素的合成。NOS抑制剂PBITU可以阻断诱导子对NO、SA和苍术素合成的促进作用,外源NO供体SNP及外源SA单独处理也能促进苍术素的合成,说明NO和SA是参与苍术素合成的信号分子,且NOS是参与诱导子诱发苍术细胞NO迸发的主要途径。NO猝灭剂cPITO可以有效清除诱导子诱发苍术细胞的NO迸发,显著阻断诱导子对苍术细胞中SA和苍术素合成的促进作用,外源SNP可以逆转cPITO对PAL、ACC活性以及SA、苍术素合成的抑制作用,表明NO是介导内生真菌诱导子诱发苍术细胞中苍术素和SA生物合成所必需的上游信号分子。结论 NO主要通过SA信号途径介导内生真菌诱导子激活ACC,显著促进苍术细胞中苍术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芩丹扶正胶囊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肌和肝脏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杜仲苷对IL-1β刺激大鼠体外软骨细胞的增殖及Ⅱ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利用IL-1β刺激建立体外大鼠软骨细胞炎性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IL-1β组、10μM杜仲苷组、100μM杜仲苷组、500μM杜仲苷组、1000μM杜仲苷组;空白组加入10%FBS培养液,IL-1β组加入10ng/mL IL-1β+10%FBS培养液,4个不同浓度杜仲苷组分别加入10μM、100μM、500μM、1000μM杜仲苷+10ng/mL IL-1β+10%FBS培养液,分别培养48小时,采用CCK8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活力及Ⅱ型胶原蛋白的分泌。结果:IL-1β组的OD值低于空白组(P〈0.05);4个不同浓度杜仲苷组的OD值均高于IL-1β组(P〈0.05),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4个不同浓度杜仲苷组的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均高于IL-1β组(P〈0.05),且存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杜仲苷可以提高体外大鼠软骨细胞炎性环境下的增殖活力,促进Ⅱ型胶原蛋白的分泌,表明杜仲苷对体外大鼠软骨细胞有一定的抗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8.
目的:采用不同孔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TAICPM)分离大黄虫丸,探讨经不同孔径TAICPM处理后的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7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其中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各10只,TAICPM组40只:1-5μm组、5-10μm组、10-15μm组、15-20μm组,每组各10只。血栓干重、血小板计数、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作为观察指标,评价经TAICPM分离后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①对照组及TAICPM组血栓干重、血小板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TXB-2和6-keto-PGF1α也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TAICPM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XB-2和6-keto-PGF1α也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1-5μm多孔材料组血栓干重明显低于其它3个多孔材料组(P<0.01),血小板计数、TXB-2和6-keto-PGF1α也较其它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TAICPM处理后的大黄虫丸在抑制动脉血栓形成方面优于未处理的大黄虫丸,其中孔径为1-5μm的多孔材料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精制大黄(廑)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及机制,观察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多孔材料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通过三氯化铁诱导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黄(廑)虫丸组给予大黄(廑)虫丸,精制方组大鼠给予精制大黄(廑)虫丸,多孔材料组大鼠给予通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处理的精制大黄(廑)虫丸方药,各给药组根据体重按1ml/100g灌胃,每天2次,共1周;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颈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变化,记录各组大鼠血栓干重,检测血小板计数、血液流变学、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血栓干重减轻(P<0.05);多孔材料组较精制方组和大黄(廑)虫丸组血栓干重降低明显(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小板计数、TXB2水平明显增加,6-keto-PGF1α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均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和TXB2水平,升高6-keto-PGF1α(P<0.05);多孔材料组较精制方组和大黄(廑)虫丸组降低血小板计数和TXB2水平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液黏度增高、APTT和PTT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血液黏度降低,APTT和PTT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 精制大黄(廑)虫丸能明显抑制大鼠动脉血栓形成,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明显延长APTT和PTT,其机制可能与升高6-keto-PGF1α的水平、降低TXB2的水平有关.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可应用于中药的分离筛选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0.
中药对溴隐亭致流产模型血清PRL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 PRL在流产过程中的影响及中药的作用机理。方法 :按 Gafveis法改良溴隐亭致 SD大鼠流产模型 ,于孕 d6~ d8皮下注射溴隐亭 0 .1 2 5 mg/d。随机分为两组 :A组 (中药组 ) ,B组 (模型组 ) ,分别于孕 d1~ d1 2灌服中药及水 ,另设 C组 (正常妊娠组 ) ,D组 (酒精溶剂组 ) ,E组 (非妊娠组 )。A~ D组均于孕 d1 2处死 ,比较胚胎数 ,以放免法测各组不同时期血清 PRL浓度。结果 :A组流产率低于 B组 ( 2 2 .2 2 % vs70 .83 % ,P<0 .0 5 ) ,妊娠成功率高于 B组 ;A组胎仔数显著多于 B组( 1 1 4vs2 5 ,P<0 .0 1 )。各孕日龄血清 PRL水平较动情期明显升高 ( P<0 .0 5 ,0 .0 1 ) ,A组 PRL在妊娠后呈上升趋势 ,与 C组、D组比较不明显 ,B组呈持平或下降趋势。结论 :该模型具有低 PRL致流产的特征 ,补肾益气中药可通过妊娠生理性高 PRL维持妊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