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964篇
  免费   6553篇
  国内免费   4218篇
耳鼻咽喉   1736篇
儿科学   7133篇
妇产科学   3558篇
基础医学   23114篇
口腔科学   2738篇
临床医学   20040篇
内科学   38826篇
皮肤病学   1327篇
神经病学   18871篇
特种医学   107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34499篇
综合类   12986篇
现状与发展   20篇
一般理论   14篇
预防医学   22417篇
眼科学   4394篇
药学   15726篇
  73篇
中国医学   4132篇
肿瘤学   21294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852篇
  2022年   2050篇
  2021年   3198篇
  2020年   2358篇
  2019年   1942篇
  2018年   23827篇
  2017年   19092篇
  2016年   21054篇
  2015年   3723篇
  2014年   4195篇
  2013年   3704篇
  2012年   11164篇
  2011年   25588篇
  2010年   21959篇
  2009年   14086篇
  2008年   22540篇
  2007年   24749篇
  2006年   3641篇
  2005年   5141篇
  2004年   5533篇
  2003年   6355篇
  2002年   4109篇
  2001年   1710篇
  2000年   1738篇
  1999年   1516篇
  1998年   1101篇
  1997年   1058篇
  1996年   725篇
  1995年   764篇
  1994年   649篇
  1993年   383篇
  1992年   407篇
  1991年   415篇
  1990年   409篇
  1989年   321篇
  1988年   254篇
  1987年   227篇
  1986年   154篇
  1985年   142篇
  1984年   83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47篇
  1938年   60篇
  1937年   25篇
  1934年   30篇
  1932年   56篇
  1930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32.
33.
目的 探讨慕课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0年3月1日收录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年发文量、期刊分布、基金支持、著者分布、被引频次、文献类型和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将导出的资料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借助频数分析法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纳入文献754篇,分别收录于262种期刊;以医学教育类期刊为主;基金资助率达50%;黄坪、张欣、李鑫辉等7人为核心作者;以人体解剖学为代表的基础医学类课程应用研究最多;慕课应用研究以理论课程为主;课程评价包括终末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平台考核、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5大方面;研究热点为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其在护理教育、中医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结论 近5年,慕课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发展迅速,核心作者已形成,但缺乏深度合作。未来应增加实验(训)类课程的应用研究,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实验性研究的设计及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102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夫西地酸乳膏和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交替外涂于皮疹处,间隔时间约为1h,早、晚各一次。对照组50例,单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外搽,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有效率分别为50.00%为80.76%;对照组分别为46.00%和62.00%。仅治疗第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均于1~5d消失。结论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快速成型(RP)技术辅助下制作的个体化假体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方法以27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每组9只),全部建立下颌骨连续性缺损模型,并在兔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个体化假体+自体骨(A组)、个体化假体+CHA(B组)、个体化假体+CHA+rhBMP-2(C组)。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以及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分别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24周各组实验兔外形均对称,通过OC及COL-1的吸光度检测,骨缺损区均有大量新骨形成,A组(0.537 ± 0.010)、C组(0.530 ± 0.010)可见大量骨小梁及编织骨结构,缺损区的新骨OC、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07,P>0.05);但A组强于B组(0.415 ± 0.009,t = 0.122,P<0.001);C组也强于B组(t = 0.1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通过RP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CHA复合rhBMP-2后成骨能力明显增强,成骨效能肯定,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6.
37.
Dehydrogenase activity is frequently used to assess the general con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soil and activated sludge.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inhibition of dehydrogenase activity by various compounds, including heavy metal ions. However, the time after which the measurements are carried out is often chosen arbitrarily. Thus, it can be difficult to estimate how the toxic effects of compounds vary during the reaction and when the maximum of the effect would be reached. Hen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reate simple and useful mathematical model describing changes i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during exposure to substances that inactivate enzymes. Our model is based on the Lagergrens pseudo-first-order equation, the rate of chemical reactions, enzyme activity, and inactivation and was created to describe short-term changes i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The main assumption of our model is that toxic substances cause irreversible inactivation of enzyme units. The model is able to predict the maximum direct toxic effect (MDTE) and the time to reach this maximum (TMDTE). In order to validate our model, we present two examples: inactivation of dehydrogenase in microorganisms in soil and activated sludge. The model was applied successfully for cadmium and copper ion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dicted MDTE and TMDTE are more appropriate than EC50 and IC50 for toxicity assessments, except for long exposure times.  相似文献   
38.
医学生的责任心体现在其一定行为表现上,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内涵,因此对影响医学生责任心的负向行为进行一定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国内外医学院校应用责任指数考核在医学生行为督导养成的评价研究,遵循我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结合口腔医学生成长的特点,借鉴职业精神考核的相关指标——责任指数考核法,试设计口腔医学生行为责任指数测评方案,并预设可行性,为拓宽口腔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通过与LBL教学法对比,探讨PBL教学法在核医学科课间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二班学生7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人,在课间实习教学中分别实施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实习结束后,通过考试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法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考试成绩、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教学满意度、培养临床思维、增强知识点掌握等教学法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LBL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应用于核医学科课间实习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