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68篇
  免费   5613篇
  国内免费   3812篇
耳鼻咽喉   634篇
儿科学   820篇
妇产科学   548篇
基础医学   6958篇
口腔科学   1549篇
临床医学   7711篇
内科学   8942篇
皮肤病学   1171篇
神经病学   3215篇
特种医学   37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8412篇
综合类   11953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21篇
预防医学   4929篇
眼科学   1264篇
药学   6717篇
  53篇
中国医学   3799篇
肿瘤学   4677篇
  2024年   216篇
  2023年   784篇
  2022年   1964篇
  2021年   2812篇
  2020年   2224篇
  2019年   1749篇
  2018年   2001篇
  2017年   1933篇
  2016年   1889篇
  2015年   3110篇
  2014年   4042篇
  2013年   4318篇
  2012年   6197篇
  2011年   6525篇
  2010年   5060篇
  2009年   4438篇
  2008年   4714篇
  2007年   4353篇
  2006年   4188篇
  2005年   3557篇
  2004年   2563篇
  2003年   2126篇
  2002年   1732篇
  2001年   1011篇
  2000年   868篇
  1999年   654篇
  1998年   373篇
  1997年   355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1篇
  1978年   10篇
  1973年   10篇
  1972年   16篇
  1971年   12篇
  1969年   7篇
  196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四川崇州市不明原因骨关节病临床表现及X线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四川崇州市崇阳镇石埂村不明原因骨关节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病区年龄≥3岁的116名村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髋、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定及摄X线片检查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16名村民临床诊断不明原因骨关节病64例,患病率为55.2%;跛行17例,发生率26.6%,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前。临床表现为髋或膝关节固定性疼痛,双侧痛明显多于单侧,局部发热、肿胀不明显。轻、中度疼痛占73.5%,劳动或活动时加重,不采取任何措施或休息后缓解。关节痛在较长时间内不影响其运动功能,晚期主要表现为髋关节运动功能障碍而跛行。体格检查:髋屈曲、内外旋活动受限。Harris评分:左髋86.5±17.1分,右髋86.3±17.2分;优良46例(72.8%),中差18例(28.2%)。HSS评分:左膝88.4±9.3分,右膝88.2±11.0分;优良61例(95.3%),中差3例(4.7%)。X线片主要表现为髋关节间隙狭窄,呈退行性改变、关节面硬化变形,其次为髋臼密度增高、扁平、变形、倾斜度增加,对股骨头包容不足,颈干角增大;膝关节主要为骨刺或骨桥形成,受累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面不平整、增厚、硬化变形及呈退行性改变。结论崇州不明原因骨关节病临床表现早期以双侧膝关节或膝关节伴髋关节固定性疼痛、晚期髋关节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影像学改变主要为髋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蛙皮素(BBS)对前列腺癌PC-3细胞骨架形态及细胞内游离Ca2+([Ca2+]i)浓度的影响。方法:①利用免疫荧光法(IH),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10-5mol/L浓度BBS处理的PC-3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以反映其对细胞骨架形态的影响;②应用Fluo-3/AM荧光标记技术和LSCM检测不同浓度BBS(10-9、10-7、10-5mol/L)处理的PC-3细胞[Ca2+]i浓度。结果:①10-5mol/L浓度的BBS可促进PC-3细胞CK表达及伪足形成;②BBS可提高PC-3细胞[Ca2+]i浓度,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实验证明一定浓度的BBS可明显提高PC-3细胞[Ca2+]i浓度及CK表达,进而影响PC-3细胞骨架形态。本研究为探索BBS应用于肿瘤研究以及BBS作用后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勃起功能障碍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血管内皮功能在阴茎勃起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ED的病理基础之一。测量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是目前血管内皮功能主要的评估方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治疗能改善阴茎勃起功能。ED是心血管疾病的先兆,及早发现ED并给予适当治疗,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有助于降低未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7月37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其中胆脂瘤18例,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6例,三叉神经鞘瘤5例,均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3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4例。35例疼痛症状消失(32例立即消失,3例术后2个月消失),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2例无效。发生暂时性面瘫6例,面部麻木6例,无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0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EVLT)下肢静脉曲张疗效. 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106例118条下肢静脉曲张,单纯采用EVLT 72例78条患肢、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19例21条患肢、EVLT联合点式切口剥脱严重曲张浅静脉15例19条患肢. 结果 7条患肢小腿皮肤轻度灼伤,10条患肢有明显血栓性浅静脉炎样表现,26条肢体沿大隐静脉行程皮下小片淤斑,5条患肢出现大腿内侧大片皮下淤斑.74例80条患肢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1例隐神经损伤,1例术后1个月复发,余73例症状均消失,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无血管再通,深静脉无血栓形成. 结论 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6.
腹腔镜联合手术7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7月~2006年3月开展腹腔镜联合手术728例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eysteetomy,LC)联合肝囊肿开窗引流术586例,LC联合阑尾切除术80例,Lc联合卵巢囊肿切除术46例,LC联合肾囊肿去顶引流术16例。结果72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因腹腔粘连中转开腹,无胆道损伤、出血、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发生。512例随访2~60个月,平均16个月,无胆道结石及肝、肾、卵巢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一次性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腹部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部气压固定带的制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胸部气压固定带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引流量、置管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使用胸部气压固定带加压固定可减少渗出,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8.
MR淋巴显像技术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造影性MR淋巴显像技术对正常乳糜池和胸导管的显示情况以及它们的形态特点。方法对112例接受胸部和上腹部MR检查的病例加作MR水成像序列即呼吸门控快速自旋回波(TSE)3DT2W序列以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扫描序列包括:①呼吸门控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T2W序列;②屏气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T1W序列;③呼吸门控TSE3DT2W(MR水成像)冠状位扫描。将其中满足纳入标准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乳糜池和胸导管的显示情况、位置和形态。结果在TSE3DT2W图像上:①乳糜池显示率为71.0%(71/100),其中单管型占43.7%(31/71),分支型(2~3支淋巴管汇合)占23.9%(17/71),网状型占32.4%(23/71);乳糜池平均长度4.5cm。②胸导管下段显示率为57.0%(57/100),平均直径0.23cm。③胸导管上段显示率为31.0%(31/100)。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方法,TSE3DT2W序列能较好地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下段,结合横断面HASTE和FLASH序列,可以确定这些较大淋巴管结构的位置和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4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的AIP患者的CT资料。CT检查包括平扫、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在CT图像上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质地、强化程度、胰管、胰腺边缘、胰周及腹膜后各间隙等情况并分析AIP的CT表现特征。结果3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为胰头的局限性肿大;病变区域胰腺实质在动脉期强化减弱但出现明显的延时强化;2例在胰腺病变区周围环绕包膜样结构;2例伴胆总管胰头段狭窄,1例ERCP显示胰管不规则狭窄;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CT复查显示胰腺情况明显好转。结论AI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00.
胰腺术后引流液监测诊断胰漏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胰腺手术后引流液监测在诊断胰漏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42例胰腺术后腹腔内胰肠吻合口处引流液进行淀粉酶测定,同时记录病人术后相应的临床资料和腹腔引流液的性状。结果42例病人中有12例出现胰漏,单因素分析发现引流液颜色从淡黄夹杂淡血色变为灰褐色的动态变化、淀粉酶值的增高趋势、术后第7天的引流液颜色、术后第7天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术后第7天空腹血糖是具有显著性意义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示引流液颜色动态变化、淀粉酶值的变化趋势、术后第7天中性粒细胞比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术后引流液颜色动态变化、淀粉酶值的增高趋势、术后第7天中性粒细胞比值能有效判断胰漏的发生,有利于临床早期认识胰漏,对于这种病人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来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