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52篇 |
免费 | 1824篇 |
国内免费 | 80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4篇 |
儿科学 | 169篇 |
妇产科学 | 108篇 |
基础医学 | 1389篇 |
口腔科学 | 263篇 |
临床医学 | 2054篇 |
内科学 | 1734篇 |
皮肤病学 | 131篇 |
神经病学 | 594篇 |
特种医学 | 55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25篇 |
综合类 | 2659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1290篇 |
眼科学 | 365篇 |
药学 | 1539篇 |
40篇 | |
中国医学 | 1206篇 |
肿瘤学 | 11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41篇 |
2023年 | 437篇 |
2022年 | 893篇 |
2021年 | 1090篇 |
2020年 | 905篇 |
2019年 | 668篇 |
2018年 | 573篇 |
2017年 | 584篇 |
2016年 | 507篇 |
2015年 | 728篇 |
2014年 | 909篇 |
2013年 | 766篇 |
2012年 | 1159篇 |
2011年 | 1161篇 |
2010年 | 853篇 |
2009年 | 665篇 |
2008年 | 756篇 |
2007年 | 673篇 |
2006年 | 529篇 |
2005年 | 479篇 |
2004年 | 286篇 |
2003年 | 286篇 |
2002年 | 235篇 |
2001年 | 184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110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新生儿疾病筛查(NBS)是世界范围内降低新生儿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测序成为近几年迅速发展的DNA测序技术,其通过一次性检测可以发现上百种遗传病,并可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及分型,其为NBS提供了新途径。该文对近年关于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在NB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1990~1992年与2003~2005年我院剖宫产病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1990~1992年剖宫产率19.9%,2003~2005年剖宫产率42.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上升到首位。结论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培养基pH、血清对Metridia荧光素酶(MLuc)检测的影响并尝试找到一种优化的检测条件。方法:构建表达MLuc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瞬时转染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制备收获MLuc;利用化学发光仪检测不同条件下的培养基对MLuc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尝试通过不同缓冲液与试剂的组合代替培养基来获得最佳条件。结果:培养基pH变化导致MLuc发光值产生较大波动,血清的存在会导致检测背景;添加0.02%(V/V)NP-4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作为MLuc检测的缓冲体系代替培养基,其发光值大小相当,检测背景值由原来的600左右降低到20左右。结论:以添加0.02% NP-40的PBS作为MLuc检测的缓冲体系可消除培养基pH、血清的影响,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和灵敏。 相似文献
106.
早期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7例,在CT引导下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血肿进行抽吸、液化和引流,并对存活病人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87例患者中治愈68例,好转15例,死亡4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存活出院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3级者达72人(82.76%)。结论:早期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Rao Fu Chenxin Yuan Wei Sun Wenzheng Wang Lei Zhang Jing Zhai Qun Guan Xiaojun Wu Jiang Long Min Zhao Jiang Du 《上海精神医学》2021,34(5)
Background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creening, Brief Intervention and Referral to Treatment (SBIRT) in addressing substance use problem. However, owing to the shortage of counsellors, it has not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medicine, we developed a web-based electronic SBIRT (E-SBIRT) program and explo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E-SBIRT in reducing substance use in China.Method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will be conducted in primary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Four primary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will b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each institution will recruit 60 participants, and in total, 240 participants will be recruited). The control group will get a pamphlet of drug abuse preven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ill get the E-SBIRT intervention and the pamphlet. Both groups will receive baseline and follow-up assessment at 1 and 3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primary outcome is the change in scores on the Alcohol, Smoking and Substance Use Involvement Screening Test, and th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 changes in motivation, depression, anxiety, positive/negative emotion, self-esteem, addiction knowledge and addiction severity index.ConclusionsIf the ‘E-SBIRT’ program is found to be effective, it will be an accessible, affordable and widely implementable intervention to help participants at moderate risk of substance use to reduce their consumption. The potential benefit is to provide early intervention to high-risk patients in time and reduce the harmful consequences to individuals and society.Trial registration number. NCT03452241相似文献
10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蛰虫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测定黄芪蛰虫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乙腈 水 磷酸 (34∶6 6∶0 .1) ,检测波长为 2 0 3nm。结果 :线性方程为H =4 6 .98C - 1.782 ,r =0 .9996 ,黄芪甲苷在 5 0 .30~ 5 0 3.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 97.0 5 % ,RSD为 1.99% (n =5 )。结论 :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 ,准确。 相似文献
109.
蒺藜皂苷对阿霉素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蒺藜皂苷 (gross saponins of Tribulus terrestris, GSTT) 对阿霉素 (adriamycin, ADR) 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分离出生1~3 d大鼠心肌细胞, 培养72 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R (终浓度为2.0 mg·L−1) 模型组和GSTT (100、30及10 mg·L−1) 组, 继续培养24 h后,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测定培养基中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释放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 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 含量, 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GSTT对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作用。结果表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DR模型组心肌细胞存活数明显减少, 心肌细胞培养液中CK、LDH、AST释放量增加 (P < 0.01, P < 0.001), 同时SOD活力下降 (P < 0.01) 而MDA、NO含量升高 (P < 0.001); 与ADR模型组比较, GSTT (100和30 mg·L−1) 组存活心肌细胞数增多 (P < 0.05, P < 0.001), 心肌细胞培养液中CK、LDH、AST含量明显降低, SOD活力增加、MDA和NO含量降低 (P < 0.05, P < 0.01, P < 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GSTT (100和30 mg·L−1) 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 (P < 0.05, P < 0.01), caspase-3含量下降 (P < 0.05, P < 0.001)。GSTT对ADR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其机制与抗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建立同时测定茯苓不同部位中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和茯苓酸含量的方法。采用紫外-波长转换检测的RP-HPLC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 (250 mm × 4.6 mm, 5 μm); 流动相为乙腈 (A)-0.05%磷酸水溶液 (B) 系统, 梯度洗脱 (0~5 min, 60%A~64%A; 5~35 min, 64%A~65%A; 35~35.01 min, 65% A~73% A; 35.01~53 min, 73% A); 流速为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0~48 min, 241 nm (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 48~55 min, 210 nm (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和茯苓酸分别在30.5~610.0 μg·mL−1 (r = 0.999 6)、12.66~253.2 μg·mL−1 (r = 0.999 5)、2.99~59.7 μg·mL−1 (r = 0.999 7)、6.13~122.5 μg·mL−1 (r = 0.999 5)、11.3~226.0 μg·mL−1 (r = 0.999 5) 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5% (RSD = 1.9%)、99.4% (RSD = 1.7%)、97.9% (RSD = 1.2%)、96.7% (RSD = 2.5%) 和97.9% (RSD = 2.3%)。结果表明,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为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