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7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72篇
妇产科学   114篇
基础医学   747篇
口腔科学   254篇
临床医学   557篇
内科学   899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477篇
特种医学   2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58篇
综合类   18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540篇
眼科学   169篇
药学   418篇
  2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390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56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42篇
  1978年   53篇
  1977年   42篇
  1974年   39篇
  1973年   37篇
  1972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行主动脉窦部重建在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42例根部运用自体心包行窦部重建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对术前、出院时和术后1 a的心脏超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院内死亡3例,治愈出院39例,所有...  相似文献   
72.
共晶技术提高黄芩素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混悬液结晶法制备1∶1物质的量比的黄芩素-咖啡因(BE-CA)共晶,以提高BE的溶出度及口服生物利用度。差示扫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等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共晶为区别于BE及CA的一种长针状晶体新物质。溶出试验表明BE-CA共晶的溶出度均显著高于BE晶体及其与CA的晶体混合物。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与BE相比,BE-CA共晶缩短BE及其活性代谢物黄芩苷(BI)的达峰时间(tmax),并显著提高了BE及BI的峰浓度(cmax)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极大地提高了黄芩素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3.
目的检测不同给药方式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小鼠,白消安腹腔给药,分为高剂量组(40 mg/kg)和低剂量组(20 mg/kg),低剂量组给药一次,高剂量给药组分两天给药,每天给予20 mg/kg。给药后15 d和30 d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和骨髓细胞计数,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和长期造血干细胞比例,通过CFU-GM实验评价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能力,流式分选长期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通过单细胞集落实验检测造血干细胞功能。结果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白消安均可以降低C57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降低造血干、祖细胞和长期造血干细胞的比例,降低CFU-GM和单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损伤作用进一步加重。小鼠体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剂量组白消安给药15 d后可以诱导造血干细胞损伤,为造血干细胞损伤机制的探讨和损伤防护的研究提供模型和基础。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乐伐替尼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细胞耐药模型,以研究双硫仑联合铜离子对乐伐替尼耐药细胞Huh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乐伐替尼作用下Huh7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浓度递增法诱导Huh7细胞乐伐替尼耐药。各组细胞处理:对照组为Huh7细胞加普通培养液培养后的细胞;敏感组为Huh7细胞加10μmol/L乐伐替尼培养后的细胞;耐药组为耐药Huh7细胞加10μmol/L乐伐替尼培养后的细胞;联合组为耐药Huh7细胞加10μmol/L乐伐替尼+1μmol/L双硫仑+0.5μmol/L铜离子培养后的细胞;抑制剂组为耐药Huh7细胞加10μmol/L乐伐替尼+10μmol/L Akt抑制剂MK2206培养后的细胞。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性。结果乐伐替尼耐药细胞系成功建立,选取10、20、40、60、80及160μmol/L 6个乐伐替尼浓度对Huh7细胞作用48 h后计算得出细胞IC50为12.35μmol/L。耐药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敏感组(P<0.01),联合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耐药组(P<0.01),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耐药组(P<0.05)。与耐药组比较,联合组及抑制剂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caspase-9明显升高(P<0.01),而Bcl-2蛋白在耐药组和联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耐药组(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联合组的肿瘤细胞侵袭数明显少于耐药组(P<0.01)。结论双硫仑联合铜离子能增加乐伐替尼对乐伐替尼耐药肝癌细胞Huh7的敏感性,同耐药组相比其细胞抑制率明显提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通路及促进caspase-9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brief group interventions, the positive choices intervention (PCI) and a standard intervention (SI), to increase condom use and intention to use condoms and to change condom use attitudes and beliefs. The design of the study was a randomized comparative trial. Participants were 347 heterosexual African American crack cocaine users living with HIV infec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at intake and at three and nine months after intake. Behavioral and sociocogni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Although both brief interventions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utcomes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s groups. The mean number of sex partner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CI group at three months. The proportion of those assigned to the PCI reporting sex with a paid partne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e proportion disclosing their serostatus to their partners increase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se measures in the SI group. Significant time effects were found on measures of condom use, condom use attitudes, and self-efficacy beliefs. These measur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intake to one month for both groups. One significant time-by-group effect was found. The measure of situational self-efficac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CI group, but not the SI group. Result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time-by-time effects. Mean condom use, intention to use condoms, attitudes, and condom use self-efficacy belief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ree and nine months. However, there was no clear pattern of chang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rief group interventions designed to reduce HIV can help heterosexual drug users living with HIV infection increase condom use and intention to use condoms and change condom use attitudes and beliefs. A significant time-by-group effect was observed only for situational self-efficacy, suggesting limited additional efficacy of the PCI intervention. Given similar positive findings between groups,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which components of brief interventions produce changes in motivations and risk behaviors.  相似文献   
76.
三种海带多糖的降糖作用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海带经酶解 ,季胺盐及乙醇分级沉淀 ,离子交换 ,凝胶层析等处理 ,从中逐级分离到 3种多糖 :粗多糖 ,岩藻半乳多糖硫酸酯 ( FGS) ,FGS的高纯组分之一 F4 。经口 FGS,给药一次 ,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降糖作用不明显 ,但长期给药 ( 2 0 d) ,剂量在每天 80 0 mg· kg-1时 ,粗多糖 ,FGS分别可使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降到 82 .3% ( P<0 .0 5)和 76.2 % ( P<0 .0 1)。腹注 F4 ,剂量在 50 0 mg· kg-1,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 ,分别在给药 3h与 7h,使血糖水平降到 68.5%和 52 .8% ,且可在 2 4 h内维持降糖作用。急毒实验证明 :FGS对小鼠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利用药效团和分子对接等模拟方法,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l(ABCA1)通路发现中药中具有降脂作用的潜在活性化合物。方法首先,选择PPARγ和LXRα作为研究载体,分别构建其激动剂的药效辨识模型。通过对药效团模型的验证与评价,获得PPARγ和LXRα的最优药效团模型。随后,利用最优药效团模型筛选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CMD),结合Lipinski五规则及化合物与药效团模型的匹配度,得到初筛化合物。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进一步精简筛选结果,保留对接打分值较高的化合物,并分析其关键氨基酸,分别得到PPARγ和LXRα的潜在激动剂。结果本研究构建了PPARγ激动剂的最优药效团模型,包括1个氢键受体、1个疏水基团和2个芳香基团;LXRα的最优药效团模型,包括2个氢键受体、1个疏水基团和2个芳香基团。同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构建PPARγ和LXRα的蛋白三维模型,并将其用于分子对接研究。结合药效团及Lipinski五规则的筛选结果,分别获得20个和180个初筛化合物。依据筛选标准(打分值和关键氨基酸),最终确定鹰爪木脂醇和桧双黄酮为PPARγ的潜在激动剂,栝楼酯碱和刘寄奴酰胺为LXRα的潜在激动剂。筛选得到的PPARγ和LXRα潜在激动剂可以通过分别作用于PPARγ-LXRα-ABCA1通路上的对应靶标协同发挥降脂作用。结论本研究高效、快速的筛选了TCMD中具有潜在活性的PPARγ和LXRα激动剂,用于协同上调ABCA1的表达,为高脂血症的药物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78.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肿瘤的本质与病机特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以\"阴阳\"论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指导下,明辨机体与瘤体的阴阳多寡及化气和成形的能力,有目的地充养机体的阳气,消散瘤体的阴气,遏制瘤体的阳气,方能固本清源。治疗时宜分阶段、分表里、分病理类型,辨清机体与瘤体的阴阳状态,适时地扶阳消阴或调阳散积,对临证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整合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索漏芦干预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漏芦关键成分及关键靶点,再筛选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特定靶标及关键靶标。其次对筛选出漏芦的关键成分和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关键靶标进行分子对接,以评估化合物与靶标之间的亲和力,并获得准确的组合模型。最后通过体外实验验证关键成分与靶标,MTT法评估细胞活性、细胞划痕实验评估运动能力,并使用定量RT-PCR评估关键靶标mRNA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共获得了漏芦的4个关键成分(β-谷甾醇、甘草素、黄毒乙素、谷甾醇)和84个关键靶点。得到13个与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相关的特定靶标,其中层粘连蛋白α2(LAMA2)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两个关键靶标,靶标有效地富集在“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以及“局灶性粘连”两条信号通路。将筛选出的漏芦关键成分β-谷甾醇、甘草素、黄毒乙素、谷甾醇与关键靶标LAMA2以及VWF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显示β-谷甾醇与LAMA2形成了最优构象。体外实验结果显示,25、50、100μmol/L浓度β-谷甾醇干预24h、36h时均能不同程度降低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和MDA-MB-231细胞增殖率(P<0.05或P<0.01)。50μmol/L浓度β-谷甾醇干预24h时可明显降低MDA-MB-468和MDA-MB-231细胞运动能力。将50μmol/Lβ-谷甾醇干预MDA-MB-231细胞系24h和36h,采用qRT-PCR检测LAMA2和涉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关键靶点[E-钙黏蛋白(CDH1)、N-钙黏蛋白(CDH2)、波形蛋白(VIM)]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24h比较,LAMA2以及CDH1mRNA表达在36h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β-谷甾醇是漏芦干预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关键成分,其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胞系的增殖,可能是通过增强LAMA2和CDH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