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74篇
  免费   5599篇
  国内免费   3286篇
耳鼻咽喉   343篇
儿科学   715篇
妇产科学   361篇
基础医学   4219篇
口腔科学   914篇
临床医学   6259篇
内科学   5569篇
皮肤病学   492篇
神经病学   1791篇
特种医学   17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4281篇
综合类   12232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4955篇
眼科学   785篇
药学   5560篇
  78篇
中国医学   4989篇
肿瘤学   3147篇
  2024年   266篇
  2023年   904篇
  2022年   2092篇
  2021年   2707篇
  2020年   2279篇
  2019年   1513篇
  2018年   1571篇
  2017年   1705篇
  2016年   1393篇
  2015年   2225篇
  2014年   2872篇
  2013年   2936篇
  2012年   4297篇
  2011年   4366篇
  2010年   3454篇
  2009年   3028篇
  2008年   3060篇
  2007年   3136篇
  2006年   2755篇
  2005年   2209篇
  2004年   1726篇
  2003年   1734篇
  2002年   1468篇
  2001年   1239篇
  2000年   830篇
  1999年   564篇
  1998年   307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8 毫秒
991.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procedural anticoagulation with bivalirudin was previously shown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t the cost of a modest increase in ischemic events compared with 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 and glycoprotein IIb/IIIa inhibitors (GPIs). However, the excess bleeding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UFH and GPIs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excessively high UFH doses and increased activated clotting times. This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bleeding risk of targeted low-dose UFH with GPIs compared with bivalirudi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PCI. Of 1,205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PCI, 602 underwent PCI with adjunctive UFH and GPIs with the UFH dose targeted to an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of approximately 250 seconds, and 603 patients matched for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underwent PCI with bivalirudin. Outcomes were analyzed for major bleeding (hematocrit decrease >15%, gastrointestinal bleed, or major hematoma) and 6-month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arget-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The maximum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achieved was 261.7 +/- 61.6 seconds in the UFH/GPI group and 355.4 +/- 66.6 in the bivalirudin group (p <0.001). In-hospital major bleeding rates were similar between groups (1.8% UFH/GPI vs 1.7% bivalirudin; p = 0.83), as were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1.2% UFH/GPI vs 0.5% bivalirudin; p = 0.61). The 6-month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 rate was also similar between groups (9.5% UFH/GPI vs 9.0% bivalirudin; p = 0.81). In conclus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jor bleeding and 6-month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PCI treated with targeted low-dose UFH and GPIs compared with those treated with bivalirudin.  相似文献   
992.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每年肺癌新病例以大约0.5%的速率在增长,目前肺癌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指除小细胞癌以外的所有类型的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75%~80%.此类肺癌的治疗早期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中、晚期则以放、化疗为主,但是疗效并不佳,中位生存期短.近年来,以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为NSCLC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eion,SCI)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抗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SCI患者(SCI组)47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7例,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凝血酶原活性(PA)、凝血酶活性(TA)、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血浆蛋白C活性(PC:A).结果 SCI组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96.7±25.3)% vs(143.6±21.1)%,P<0.01],SCI组APTT和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5.7±8.3)s vs (37.8±9.5)s,(9.2±1.8)s vs (15.3±2.8)s,P<0.01],SCI组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I组Fi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6±2.3)g/L vs(2.6±1.3)g/L,P<0.01],PA和T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T-Ⅲ:A和PC:A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抗凝血系统功能失调导致的高凝状态是SC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鸭IFN—γ(DuIFN-γ)在感染及控制病毒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基于β—actin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了β—actin的部分cDNA为看家基因,然后构建DuIFN-γ靶片段的竞争性内参照,建立检测DuIFN—γ基因转录的半定量竞争性RT—PCR方法。结果 建立了检测DuIFN-γ基因转录的半定量竞争性RT—PCR方法,并检测了在PHA刺激下鸭外周血单核细胞IFN-γmRNA动态变化,结果表明PHA刺激24~36h,DuIFN-γmRNA转录量最高。以此方法对用DHBVpreSDNA或与IFN-γ7DNA共免疫DHBV感染鸭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IFN-γ表达质粒作为DNA免疫佐剂,可以增强宿主IFN-γ的应答。结论IFN-γ表达质粒为DNA疫苗的有效佐剂。DuIFN-γ基因转录的半定量竞争性RT—PCR方法为研究鸭IFN-γ在DHBV感染及清除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INTRODUCTION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isanautosomalrecesivedisorderthatcauseschangesinthebasalgangliaandliverthatrespe...  相似文献   
996.
炎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导致肠道狭窄、甚至恶变。对于IBD的治疗策略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相关。MR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诊断IBD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常规MRI及其新技术在IBD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受孕率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有再生育意愿输卵管妊娠手术患者共179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根据是否使用透明质酸分为两组: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患者为实验组(n=95),未应用透明质酸钠患者为对照组(n=8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受孕率。结果两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无术中转为开腹或者再次手术者,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2.4±11.2)min,住院时间4~7 d,平均(5.3±1.1)d,无严重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实验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93.68%,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84.52%,实验组与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孕率82.11%(78/95),对照组受孕率67.86%(57/84),实验组与对照组受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手术患者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可增加患者术后受孕率,同时可提高输卵管通畅率,是值得推广的防粘连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04例骨外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经改良后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即在常规VSD敷料中加入1根冲洗管,进行持续灌注冲洗。观察并评价两组的疗效、敷料更换次数、平均每次敷料的有效时间和患者医疗的费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更换敷料次数、敷料平均维持时间以及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用常规治疗方法,临床医生治疗骨外科创伤治疗可以优先考虑该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对脂肪干细胞(AD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从SD大鼠中提取、分离、培养、鉴定ADSC后,评价ADSC分化能力。将成功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的60只大鼠随机分4组(n=15/组):PBS组、b FGF组、ADSC组及b FGF+ADSC组。建立心梗1周后分别注射PBS、b FGF、ADSC及b FGF+ADSC,4周后用心脏超声测量心梗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EF),取大鼠心脏检测左室梗死面积、微血管密度(MVD)及ADSC分化。【结果】成功分离ADSC,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大多数ADSC表达CD29和CD90,不表达CD34和CD45。ADSC能被诱导分化成成脂、成骨细胞。b FGF+ADSC组及ADSC组的EF高于PBS组和b FGF组(P<0.01),b FGF+ADSC组的EF高于ADSC组(P<0.01),PBS组和b FGF组的EF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3)。b FGF+ADSC组及ADSC组的梗死面积小于PBS组和b FGF组(P<0.01),b FGF+ADSC组的梗死面积小于ADSC组(P<0.01),PBS组和b FGF组的梗死面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8)。四组中b FGF+ADSC组的MVD最大(P<0.01)。ADSC可分化为c Tn T阳性细胞、SMA阳性细胞及fⅧ阳性细胞。【结论】b FGF可促进ADSC分化成心肌细胞和新生血管,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系统比较正畸拔除前磨牙后对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 Cochrane图书馆,Pubmed, 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正畸拔牙与非 拔牙矫治前后第三磨牙倾角变化的所有文献,按拔牙组与非拔牙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拔牙组又根据拔牙模式分为拔 除第一前磨牙和拔除第二前磨牙两个亚组。检索时限从1990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20日。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质 量评价均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通过讨论解决,然后采用 RevMan 5.3.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71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相比,上下颌第三磨牙倾角的变化值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第三磨牙倾角变化的差值上颌约为5.19°,下颌约3.55°;拔牙组的亚组分析中,拔除第一前 磨牙后下颌第三磨牙倾角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拔除第一、第二前磨牙后上颌第三磨牙均变 得更直立,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后第三磨牙更直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