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78篇 |
免费 | 1710篇 |
国内免费 | 8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0篇 |
儿科学 | 205篇 |
妇产科学 | 102篇 |
基础医学 | 1052篇 |
口腔科学 | 269篇 |
临床医学 | 1747篇 |
内科学 | 1246篇 |
皮肤病学 | 156篇 |
神经病学 | 456篇 |
特种医学 | 763篇 |
外科学 | 1358篇 |
综合类 | 4565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预防医学 | 1810篇 |
眼科学 | 141篇 |
药学 | 1761篇 |
29篇 | |
中国医学 | 1532篇 |
肿瘤学 | 6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9篇 |
2023年 | 245篇 |
2022年 | 537篇 |
2021年 | 582篇 |
2020年 | 583篇 |
2019年 | 274篇 |
2018年 | 289篇 |
2017年 | 470篇 |
2016年 | 347篇 |
2015年 | 579篇 |
2014年 | 823篇 |
2013年 | 960篇 |
2012年 | 1371篇 |
2011年 | 1468篇 |
2010年 | 1332篇 |
2009年 | 1160篇 |
2008年 | 1231篇 |
2007年 | 1252篇 |
2006年 | 1084篇 |
2005年 | 838篇 |
2004年 | 619篇 |
2003年 | 507篇 |
2002年 | 424篇 |
2001年 | 354篇 |
2000年 | 250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5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与胶质瘤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明胶酶谱50例人脑胶质瘤与4例正常脑组织中的MMP-2及MMP-9进行检测.结果 在各级别组中,MMP-2和MMP-9的酶原形式无差别;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MMP-2和MMP-9的活化酶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在不同恶性级别的人脑胶质瘤中,MMP-2和MMP-9酶活性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胃肠神经元、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1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12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小檗碱组(n=6)。成模2周后小檗碱组以小檗碱溶液(200mg/kg)灌胃2周,模型组灌胃等量双蒸水。同批次普通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对照组(n=6)。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毛色、体重和血糖,并取各组大鼠胃壁、肠系膜和心脏制备组织病理切片。通过甲苯胺蓝-伊红染色观察其胃体、胃底黏膜下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及肠系膜微血管和心肌微血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各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28天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饮水、排尿量增加,毛色暗哑,尾部变黑,体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小檗碱组较模型组大鼠毛色有光泽,尾部黑色现象有所减退,但体重及血糖水平改善均不明显(P均0.05)。模型组大鼠胃体、胃底黏膜下神元尼氏体数量较对照组减少甚至消失,肠系膜微血管皱缩且瘀血严重,心肌微血管肌层变薄。小檗碱组胃壁神经丛尼氏体数量较模型组增多,肠系膜微血管变形、瘀血及心肌微血管情况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结论:小檗碱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胃壁神经及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54.
55.
几个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几个临床病理因素在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评估肿瘤大小、数目、分级及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252例患者术后随访11~154个月,平均49.5个月。单个、2个、3个及以上肿瘤的复发率分别为20.9%、22.5%、44.4%,3个及以上肿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肿瘤直径≤1cm、~≤2cm、~<3cm、≥3cm的复发率分别为18.6%、8.3%、15.8%、38.8%,≥3cm的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Ⅰ、Ⅱ、Ⅲ级的复发率分别为14.8%、24.0%、35.7%,随着肿瘤级别升高,肿瘤复发率增加(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灶性、肿瘤大小和分级与其复发率正相关。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多灶性、大小和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可以预测其预后复发情况,从而有针对地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法及监视随访措施。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探讨儿童期合并单纯性肥胖症与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的关系,分析脂肪代谢紊乱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保健科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症患儿105例纳入肥胖组.其中,男性为73例,女性为32例;年龄为6~13岁,平均为(8.99±1.94)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25±3.60)kg/m2.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门诊体检的体重指数正常儿童5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为30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6~13岁,平均为(8.78±1.66)岁;体重指数为(16.78±1.40)kg/m2(两组均排除遗传、代谢、内分泌等疾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分组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脂蛋白包括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血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尿酸(uric acid,UA),血糖(blood sugar,BS).分析脂联素与体重指数、血脂及脂蛋白间的相关性.并行常规肝脏超声检查,明确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结果 ①肥胖组儿童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肥胖组儿童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谷草转氨酶、血糖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肥胖组儿童血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尿酸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血浆脂联素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r=-0.33,P<0.01),与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亦呈负相关(r=-0.138,r=-0.06,r=-0.09,r=-0.12),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④肥胖组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检出率分别为20.21%(19/94)和9.57% (9/94),对照组均为0.00 (0/50).两组两种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作为新型脂源性激素,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病相关,脂联素变化早于部分血脂成分改变.检测血浆脂联素,常规肝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判断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展趋势,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脂肪代谢紊乱的早期防治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8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平均年龄23.7岁,肿瘤均位于大脑半球。以癫痫起病,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结果肉眼全切1例,显微手术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行放疗3例,放、化疗2例。随访10个月~5年,6例病情稳定,癫痫及头痛得到控制;2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相对良性,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的症状。治疗上应尽量手术全切,对术后有残余、复发或间变者可给予化、放疗。 相似文献
59.
60.
中药顽银灵对实验小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顽银灵对实验小鼠急性中毒试验、抑瘤试验和阴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顽银灵给予小鼠灌胃其最大耐受量为266.4g生药/kg,相当于人用药量的80倍,观察其毒性反应;观察顽银灵对小鼠可移植性肿瘤S180(肉瘤)的生长有无抑制作用;观察中药对实验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该中药以最大浓度,最大容积给药,均未见到任何毒性反应,对小鼠肿瘤S180的生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对小鼠的阴道上皮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中药顽银灵安全无毒,有微弱的抑制肿瘤作用,有明显的抗有丝分裂作用,提示具有抗银屑病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