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26篇
  免费   8077篇
  国内免费   5884篇
耳鼻咽喉   713篇
儿科学   1521篇
妇产科学   1359篇
基础医学   10145篇
口腔科学   1397篇
临床医学   12078篇
内科学   12880篇
皮肤病学   1081篇
神经病学   4877篇
特种医学   30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7917篇
综合类   14053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6872篇
眼科学   2357篇
药学   9800篇
  101篇
中国医学   4849篇
肿瘤学   7305篇
  2024年   251篇
  2023年   1291篇
  2022年   3209篇
  2021年   4213篇
  2020年   3225篇
  2019年   2903篇
  2018年   3056篇
  2017年   2743篇
  2016年   2634篇
  2015年   3902篇
  2014年   4967篇
  2013年   4450篇
  2012年   6792篇
  2011年   7451篇
  2010年   4874篇
  2009年   3890篇
  2008年   4901篇
  2007年   4982篇
  2006年   4904篇
  2005年   4561篇
  2004年   3258篇
  2003年   3179篇
  2002年   2665篇
  2001年   1995篇
  2000年   1880篇
  1999年   1846篇
  1998年   1174篇
  1997年   1121篇
  1996年   831篇
  1995年   741篇
  1994年   630篇
  1993年   393篇
  1992年   495篇
  1991年   414篇
  1990年   365篇
  1989年   326篇
  1988年   320篇
  1987年   267篇
  1986年   253篇
  1985年   205篇
  1984年   139篇
  1983年   104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104篇
  1978年   46篇
  1975年   48篇
  1974年   57篇
  1973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Bi HS  Ma XH  Cai WT  Wang XR  Chen W  Liu DM  Xie XF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6):385-388
目的 探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MIOL)在白内障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 ,30例 (36只眼 )白内障患者植入MIOL(试验组 ) ,32例 (40只眼 )白内障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SIOL) (对照组 )。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焦距深度、角膜散光度数、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 ,随访时间 6 0~ 18 0个月。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近视力≥ 0 5者试验组占 80 6 % (2 9/36 ) ,对照组占 2 5 0 % (10 /4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矫正近视力和远视力、裸眼远视力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在 1 0 0~ - 1 0 0D调节范围内 ,视力≥ 0 5者试验组占 97 2 % (35 /36 ) ,对照组占 97 5 % (39/4 0 )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在 - 1 5 0D和 - 2 5 0~ - 3 5 0D调节范围内 ,视力≥ 0 5者试验组 [97 2 % (35 /36 )、88 9% (32 /36 ) ]明显多于对照组 [0 0 % (0 /4 0 )、0 0 % (0 /4 0 ) ](P <0 0 5 )。在视力≥ 0 5的术眼中 ,焦距深度试验组为4 5 0D ,对照组为 2 0 0D。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数与术前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低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试验组 (2 8 4 9± 6 4 5和  相似文献   
992.
刘畅  张一川  乔诗凝  贺美  丁清  屈淑娥 《眼科》2011,20(6):391-396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两种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兔角膜中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差异及手术后兔角膜神经损伤和再生修复情况。设计 动物实验。研究对象 新西兰白兔60只。方法 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依术后取角膜时间不同分为5个实验组。实验组白兔一眼行LASIK手术,另一眼行LASEK手术。术后第1、7天、1、3、6个月取兔角膜,通过氯化金染色的方法观察兔角膜神经损伤及再生修复,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兔角膜中NGF mRNA的表达。主要指标 光镜下角膜神经损伤和再生修复的变化,角膜中NGF mRNA的表达量。结果 光镜下观察,LASEK手术后1天深层基质神经保留,术后7天切削区内的神经断端开始再生,术后6个月切削区前基质神经丛重构基本完成,形态与正常接近;而LASIK术后1天可见基质层神经纤维断端,术后7天深层基质神经无明显再生的神经纤维,术后1个月角膜瓣边缘神经断端再生神经增多,术后6个月角膜瓣内的前基质神经丛开始恢复,部分神经断端无神经再生,形成盲端。LASEK组在术后早期(1、7天)角膜中NGF mRNA表达增高(0.650±0.101、0.580±0.109),而LASIK组术后1个月才开始增高(0.661±0.032),随着手术后角膜神经再生修复时间的延长,两组角膜中NGF mRNA表达的差异越来越小(t=0.687,0.277,0.107;P=0.530,0.796,0.920)。结论 与LASIK相比,LASEK术后兔角膜神经损伤轻,修复快。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结合患者病史和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造影(ICGA)检查,诊断为慢性CSC的连续病例24例25只眼,以ICG为指导确定光斑大小和位置,采用1/2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前后进行最佳矫正视力(ETDRS视力表)、FFA、ICGA和OCT检查.结果 术后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平均提高(20.6±8.7)个字母(0~32个字母).视力稳定者(0~4个字母)2只眼,占8%;视力提高5~9个字母1只眼,占4%,视力提高10~19个字母8只眼,占32%,视力提高20个字母以上14只眼,占56%,无一只眼视力下降.所有患者诉眼前暗影减轻,视物变形改善.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荧光素渗漏消失22只眼,占88%;渗漏减轻3只眼,占12%;无渗漏加重者.ICG示脉络膜血管通透性下降.OCT显示中央视网膜厚度由术前的(323.55±50.55)μm下降至(168.37±25.35) μm.术后未发现与PDT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1/2剂量维替泊芬联合PDT治疗慢性CSC安全,具有良好疗效,但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994.
乳兔雪旺细胞对成兔视神经挫伤修复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乳兔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对成兔视神经挫伤修复的作用。 方法 建立成兔视神经挫伤模型,伤后24 h分别向伤眼玻璃体腔内注入SC悬液(A组)、生理盐水(B组)各0.1 ml。伤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轴突染色记数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检测。 结果 伤后4周A、B组RGC平均记数分别为(19.89±3.79) /mm和(12.67±4.12) /mm,轴突密度分别为(94.569±793) /mm 2和(36.085±285) /mm2,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伤后3 d A组伤眼与健眼FVEP幅值比由48%上升至88%,8周时仍为78%,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B组(P<0.01)。 结论 乳兔SC能够提高成兔视神经挫伤后RGC存活率,减轻轴突变性,显著促进视神经功能恢复,对视神经挫伤修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91-93)   相似文献   
995.
四种补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骨形态的作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比较骨碎补、锁阳、淫羊藿和狗脊4种补肾中药对去卵巢(OVX)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将54只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模型组包括非手术组、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每组10只;中药组包括骨碎补组、锁阳组、淫羊藿组和狗脊组,每组6只。去卵巢手术后1周,中药组分别用上述4种中药喂养,8周后放血外死全部小鼠,用骨形态主坦学方法比较4种中药对OVX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γδT细胞和天然杀伤 (NK)细胞功能的变化 ,并探讨患者腹腔液对正常人γδT细胞和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检测及细胞毒活性检测法分析 2 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的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表型与功能。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疾病组 )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CD56+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而疾病组腹腔液中γδ+T细胞分别高于外周血和正常对照组。疾病组腹腔液中的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低于外周血及正常对照组。疾病组的腹腔液对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具有负相调节作用。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低下 ,处于被抑制状态 ,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腹腔中存在γδT细胞及NK细胞功能的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picidine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picidine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呼吸道上皮细胞REC;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FCM)定量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析Apicidine作用后宫颈癌细胞中p21WAF1和p53表达的变化。结果:Apicidine纳摩尔级浓度即能有效地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抑制效应。FCM结果表明,Apicidine能显著诱导宫颈癌细胞发生凋亡,对正常细胞无明显促凋亡作用;加入2μmol/L Apicidine作用24h和48h后宫颈癌细胞HeLa凋亡率分别为(10.11±0.63)%和(23.28±0.34)%,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呼吸道上皮细胞REC凋亡率分别为(5.81±0.92)%和(6.8±0.55)%,差异无显著性(P>0.05);FCM结果亦表明,Apicidine主要引起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1μmol/L Apicidine处理24h后HeLa细胞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由(46.8±3.2)%增至(69.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pici-dine能显著诱导p21WAF1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对p53表达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都呈现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Apicidine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生长,对人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其抗肿瘤生长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p21WAF1蛋白水平和引起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8.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Chen C  Lu J  Liu P  Yu L  Ma B  Liu P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8-11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42例子宫肌瘤患者,以Seldinger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选用管径为4-5F(1F=0.33mm)的脾管、肝管或cobra导管,或选用3F微导管,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并经DSA检查证实后,以携带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该处血管。结果 DSA检查发现,子宫肌瘤血液供应丰富。UAE治疗6-12个月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月经量减少26.3%-75.2%;UAE治疗后第12个月、第18个月肌瘤体积分别缩小77.7%、83.0%,子宫体积分别缩小54.9%、62.7%。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低热,持续1-3周,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 UAE可有效地缩小肌瘤及子宫的体积,并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99.
自90 年代末以来,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已成为治疗圆锥角膜的首选治疗方式。如今,CXL与屈 光矫正术的结合(CXL plus)受到更多关注。CXL plus在阻止圆锥角膜进展的同时,也为患者的视觉 康复提供了新途径。现有多种联合方案且均已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消 融术、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消融术、角膜基质内环植入及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等。本综述 旨在介绍目前常用的CXL及CXL plus的研究现状,并讨论这些方案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甲巯咪唑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甲巯咪唑(MMI)对新生大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浓度与正常血管发育和异常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实验组(MMI组)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75只,孕鼠分娩后第1天即饮用含0.1%MMI的自来水。对照组50只新生鼠的母鼠饮用普通自来水。两组新生鼠又分别分为4 d和10 d两个亚组,每组取右眼进行视网膜铺片和二磷酸腺苷(ADP) 酶染色,左眼行石蜡切片后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评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IGF-I的测定。同时观察各组新生鼠体重的变化。 结果 10 d MMI组鼠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7%,4 d组及对照组未见新生血管形成。4 d MMI组血清IGF-I水平(73.07ng/ml) 同4 d对照组(168.73 ng/ml)相比明显下降。10 d MMI组(175.13 ng/ml)也明显低于10 d对照组(306.38 ng/ml) (P=0.00)。MMI组新生鼠同对照组相比,可见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 结论 MMI可抑制正常的视网膜血管发育,引起新生血管,可能与最初血清IGF-I水平的下降有关。血清IGF-I水平的时程变化同未成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98-2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