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3篇
  免费   1263篇
  国内免费   589篇
耳鼻咽喉   164篇
儿科学   283篇
妇产科学   169篇
基础医学   1993篇
口腔科学   190篇
临床医学   1520篇
内科学   2267篇
皮肤病学   377篇
神经病学   790篇
特种医学   6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73篇
综合类   143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916篇
眼科学   271篇
药学   1358篇
  2篇
中国医学   498篇
肿瘤学   92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513篇
  2017年   428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659篇
  2014年   853篇
  2013年   823篇
  2012年   1129篇
  2011年   1151篇
  2010年   749篇
  2009年   660篇
  2008年   802篇
  2007年   726篇
  2006年   637篇
  2005年   526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465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9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秦立篷  李丁  张菊  韩锋产  阎小君 《医学争鸣》2002,23(14):1295-1297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ureB基因,并进行表达,验证表物的反应原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从技术临床分离株中扩增出ureB基因,克隆入载体pGEM-7zf( )进行测序,进一步转到友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进行诱导表达,以Western blot实验验证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测序后经同源性比较,证实扩增后得到的片断确为ureB基因,并原核表达出可被抗Hp抗体识别的非融合重组蛋白。结论:获得了有反应原性的重组ureB蛋白。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检测 p1 6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 ,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3例胃癌组织及 35例癌旁组织进行 p1 6蛋白的定位观察 .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均有 p1 6基因蛋白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62 .3% (33/53)和 88.6% (31 /35) ,阳性细胞的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 .胃癌 p1 6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P>0 .0 5) ;而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 .0 5) .p1 6蛋白阳性者 5年生存率 51 .0 %高于 p1 6蛋白阴性者 2 0 .0 % (P<0 .0 5) .结论  p1 6基因缺失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 p1 6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狭窄应用内支架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分析消化道支架的种类、特征和内支架在消化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探讨支架材料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Primary tuberculous pathology in nasolpolypi is a rare condition. A case of bilateral ethmoidal polypi with tubercular lesion diagnosed on histopathologlcal examination is being reported and the available relevant literature has been reviewed.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central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mGluRs) in interleukin-1beta (IL-1beta)-induced mechanical allodynia and mirror-image mechanical allodynia in the orofacial area.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ighing 230 to 280 g.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0.01, 0.1, 1, or 10 pg of IL-1beta into a subcutaneous area of the vibrissa pad, we examined the withdrawal behavioral responses produced by 10 successive trials of an air-puff ramp pressure applied ipsilaterally or contralaterally to the IL-1beta injection site.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L-1beta produced mechanical allodynia and mirror-image mechanical allodynia in the orofacial area. Intracisternal administration of CPCCOEt, a mGluR1 antagonist, or MPEP, a mGluR5 antagonist, reduced IL-1beta-induced mechanical allodynia and mirror-image mechanical allodynia. Intracisternal administration of APDC, a group II mGluR agonist, or L-AP4, a group III mGluR agonist, reduced both IL-1beta-induced mechanical allodynia and mirror-image mechanical allodynia. The antiallodynic effect, induced by APDC or L-AP4, was blocked by intracisternal pretreatment with LY341495, a group II mGluR antagonist, or CPPG, a group III mGluR antagonis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groups I, II, and III mGluRs differentially modulated IL-1beta-induced mechanical allodynia, as well as mirror-image mechanical allodynia, in the orofacial area. PERSPECTIVE: Central group I mGluR antagonists and groups II and III mGluR agonists modulate IL-1beta-induced mechanical allodynia and mirror-image mechanical allodynia in the orofacial area. Therefore, the central application of group I mGluR antagonists or groups II and III mGluR agonists might be of therapeutic value in treating pain disord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纯氧和空气复苏对新生儿发育的影响,为新生儿复苏用氧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窒息复苏的30例患儿在24个月时进行随访,依据复苏用氧浓度分为纯氧复苏组(20例)和空气复苏组(10例),内容包括出生时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阿氏评分(1 min,5 min)、心率(1 min,5 min)、随访时体重、身长、头围及运动发育标志(坐、爬、站、走时间).结果 出生时患儿身体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个月随访,患儿身高、体重、头围及运动发育标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复苏对新生儿窒息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的双因素联合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 研究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两因素的联合效应。方法 建立常压常氧、常压缺氧和低压缺氧3种模型,以梭曼(Soman)、氰化钠(NaCN)和4-DMAP(4-dimethylaminophenol)为代表,测定大鼠、小鼠、家猫、PC12细胞、兔血红细胞等在3种模型条件下对毒物药物的行为、生化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梭曼单独作用可导致动物协调运动下降、脑等组织含水率增加、脑组织AChE活性降低、MR下调、NE和cAMP含量增加。急性缺氧单独作用也可引起动物协调运动及自主活动的降低、脑等组织含水率的增加、外周血和脑组织AChE活性升高、MR受体上调、NE和cAMP含量增加、4-DMAP药效升高。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同时作用,上述变化更加复杂。结论 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对机体产生广泛而复杂的损伤作用。此种作用为两因素的联合效应。缺氧引起的机体功能下降对联合效应的增加部分贡献较大。急性缺氧既可使重要的组织成分发生质或量的变化,也会影响某些抗毒剂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方法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川崎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检索国内外5种大型专业数据库,筛选出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再人工筛查确定适宜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退热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初筛得到443篇文献.经过人工检索,8篇文献符合要求而被纳入标准.其中,3篇文献共有49例川崎病患儿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5篇文献共有406例患儿接受强的松治疗.对照组共有33例接受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435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各组间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意义.①甲基强的松龙组(3篇文献):24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18例发生,两组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在退热方面,1篇文献显示甲基强的松龙组发热时间明显较丙种球蛋白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2篇文献显示差异无显著意义.②强的松组(8篇文献):28例发生冠状动脉瘤,阿司匹林对照组11例发生,3篇文献提示强的松组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强的松组76例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对照组75例发生,3篇文献提示强的松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篇文献提示强的松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激素治疗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尚无差异或增高.在缩短热程上两者差异也不显著.尚可进一步通过更大数量病例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本结果.目前治疗川崎病不主张单独应用激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年-2003年收治的30例腹壁会阴切口内异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30例患者中,腹壁内异症患者22例,均有剖宫产手术史,会阴EP切口内异症8例。均有典型周期性腹痛,肿块,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效果,未有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结合B超可正确诊断。彻底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