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89篇
  免费   2745篇
  国内免费   1355篇
耳鼻咽喉   381篇
儿科学   626篇
妇产科学   228篇
基础医学   2324篇
口腔科学   541篇
临床医学   3296篇
内科学   3328篇
皮肤病学   309篇
神经病学   1077篇
特种医学   1117篇
外科学   2987篇
综合类   5961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9篇
预防医学   3221篇
眼科学   320篇
药学   3038篇
  34篇
中国医学   1988篇
肿瘤学   1396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711篇
  2021年   921篇
  2020年   793篇
  2019年   480篇
  2018年   526篇
  2017年   580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817篇
  2014年   1043篇
  2013年   1507篇
  2012年   2271篇
  2011年   2314篇
  2010年   2041篇
  2009年   1763篇
  2008年   2004篇
  2007年   1940篇
  2006年   1826篇
  2005年   1429篇
  2004年   1106篇
  2003年   957篇
  2002年   777篇
  2001年   773篇
  2000年   650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207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161篇
  1987年   159篇
  1986年   146篇
  1985年   164篇
  1984年   129篇
  1983年   94篇
  1979年   116篇
  1978年   83篇
  1976年   75篇
  1975年   77篇
  1974年   86篇
  1973年   82篇
  1972年   87篇
  1969年   8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 观察磁性远红外寝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糖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每晚(6~8h)均使用磁性远红外寝具,连续2个月。对照组用普通寝具。两组均于实验前后取全血,测定血脂、血糖及抗氧化指标等。结果 实验组实验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前;实验前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含量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实验后MDA含量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实验前显著提高(P〈0.01);实验前后血清中NO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以上各项指标较实验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磁性远红外寝具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降血脂作用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体外分化过程中的回逆现象,为研究其分化抑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CD133免疫磁珠筛选系统,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D133^+细胞(BTSCs)分成4组进行培养:(1)含10%胎牛血清(FCS);(2)10%FCS+丙戊酸钠注射液(VPA);(3)无FCS+生长因子;(4)无FCS+生长因子+VPA。取不同时间点上的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分化相关的标志物、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利用免疫激光共聚焦分析与分化相关标志物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无FCS条件下培养的BTSCs呈悬浮球状生长,高表达CD133和巢蛋白(nestin),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G0/G1期细胞占大多数,G2/M期细胞接近0%,DNA都是异倍体,对VPA反应不敏感。含FCS培养的原本悬浮的细胞约4h开始贴壁。均呈圆形。此后逐渐向多形性分化,至7d时分化的细胞部分又返回至圆形。至10d-21d时,有的还能重新恢复球形,并呈悬浮生长。培养3d、7d、10d和21d时,CD133、nestin阳性细胞数先降后升,GFAP^+和β-TubulinⅢ^+细胞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含FCS培养液中加入VPA。细胞形态上未见上述的回逆现象,CD133和nestin表达的先降后升现象消失,GFAP和β-TubulinⅢ在第7天以后表达明显升高,但极大部分细胞共表达nestin。而神经干细胞(NSCs)在含FCS培养至10d时,即以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为主,未见CD133^+细胞。此外,含血清培养时BTSCs仍以异倍体为主。含少量的G2/M期细胞,加VPA诱导后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不明显。结论BTSCs在含血清条件下培养出现的多向分化表型不稳定,时有去分化所导致的回逆。加入诱导分化剂VPA培养,虽然能阻止回逆现象出现,并有代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标志物表达上升.但因其共表达nestin而仍属于未完全分化细胞,表明BTSCs分化始终处于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54.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99Tc^m—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的价值。方法 疑为肾发育不良患儿29例,行常规^99Tc^m—DMSA肾皮质显像和腹部B超检查。图像分析:将发育不良肾分为0~4级。结果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示29例患儿中24例为单侧肾发育不良,其中11例1级,7例2级,6例3级,余5例患肾未显影为0级,结合其他:检查诊断为肾发育不良。患肾分肾功能为0~24.9%(平均6.3%)。29例患儿中24例患肾肾皮质显像诊断为肾发育不良,5例患肾未显影,由其他影像学方法确诊,诊断灵敏度为82.76%。29例中19例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肾发育不良。结论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肾发育不良灵敏度高、可靠,可确定发育不良肾部位和判断肾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改变。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36例,47条腿,观察下肢静脉血管及瓣膜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有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肢静脉管腔内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宽,瓣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脉冲多普勒显示返流频谱返流时间大于0.5s。结论 该检查对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SLE患者体内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死亡百分率也高于正常人。经激素治疗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亚群的凋亡率会进一步升高(P<0.01),但CD4/CD8比值恢复至接近正常人。SLE患考体内CDl9^ B淋巴细胞的凋亡或死亡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激素治疗对B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在SLE患者体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但SLE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不仅仅是因为细胞凋亡所致,死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激素治疗可诱导SLE患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发生凋亡,并使T细胞亚群比例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7.
58.
59.
To determine 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dietary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i.e., polyunsaturated to saturated (P:S) fatty acid ratio, on LDL metabolism, male cynomolgus macaques were fed purified diets for 83 wk with cholesterol levels of 0.01, 0.06 and 0.50 mg/kJ and P:S ratios of 0.5 and 0.9, oleic acid constant. There were six groups of five animals each (cholesterol, mg/kJ--P:S ratio): Group 1, 0.01--0.5; Group 2, 0.01--0.9; Group 3, 0.06--0.5; Group 4, 0.06--0.9; Group 5, 0.50-0.5; Group 6, 0.50-0.9. LDL (1.019 less than d less than 1.063 kg/L) and glucosylated LDL were iodinated for turnover studies. Hepatic LDL transport was determined using 125I-tyramine-cellobiose-LDL as tracer. Plasma cholesterol increased in proportion to dietary cholesterol, and concentrations (mmol/L) at 77-78 wk were (mean +/- SEM): Group 1, 434 +/- 0.31; Group 2, 3.03 +/- 0.14; Group 3, 8.28 +/- 1.48; Group 4, 7.34 +/- 1.31; Group 5, 15.54 +/- 1.44; Group 6, 15.54 +/- 1.41. LDL cholesterol was 45% higher in Group 1 (2.43 mmol/L) than in Group 2 (1.68 mmol/L). In vivo studies showed that LDL clearance was suppressed by excess dietary cholesterol; receptor-independent LDL clearance was relatively constant. Hepatic LDL protein transport was greater in Group 2 (P:S 0.9) compared with Group 1 (P:S 0.5). The LDL protein synthetic rate was lower in Groups 2, 4 and 6 (P:S 0.9) relative to Groups 1, 3 and 5 (P:S 0.5). We conclude that in this model hepatic LDL receptor activity is altered by degree of saturation in dietary triglycerides when dietary cholesterol is minimal, and that saturated dietary triglycerides enhance LDL protein secretion when dietary cholesterol is ample.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