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95篇
  免费   5494篇
  国内免费   4073篇
耳鼻咽喉   621篇
儿科学   560篇
妇产科学   580篇
基础医学   7049篇
口腔科学   1221篇
临床医学   8038篇
内科学   8810篇
皮肤病学   688篇
神经病学   2730篇
特种医学   19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6193篇
综合类   10855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一般理论   14篇
预防医学   4633篇
眼科学   1705篇
药学   6445篇
  86篇
中国医学   3608篇
肿瘤学   5517篇
  2025年   24篇
  2024年   868篇
  2023年   1257篇
  2022年   2475篇
  2021年   3277篇
  2020年   2560篇
  2019年   2106篇
  2018年   2098篇
  2017年   1853篇
  2016年   1728篇
  2015年   2859篇
  2014年   3424篇
  2013年   2971篇
  2012年   4295篇
  2011年   4753篇
  2010年   3293篇
  2009年   2668篇
  2008年   3187篇
  2007年   3184篇
  2006年   3167篇
  2005年   3054篇
  2004年   2253篇
  2003年   2096篇
  2002年   1707篇
  2001年   1453篇
  2000年   1344篇
  1999年   1365篇
  1998年   918篇
  1997年   865篇
  1996年   638篇
  1995年   667篇
  1994年   557篇
  1993年   327篇
  1992年   369篇
  1991年   334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248篇
  1988年   203篇
  1987年   198篇
  1986年   133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郑波  樊小娟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625-1627
目的: 观察1/3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 ic therapy,PDT)治疗中心凹下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 我院眼科门诊2010-05/2011-05确诊为急性CSC患者22例22眼,行单次1/3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治疗,术前和术后1,2,4wk及3mo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检测,且于术前、术后4wk进行视网膜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术前22眼OCT均显示视网膜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造影中均存在明显荧光渗漏及脉络膜血管扭曲扩张弥漫荧光渗漏;术后1wk,OCT显示7眼视网膜下积液部分吸收;术后2wk时11眼视网膜下渗液完全吸收,术后4wk时22眼视网膜下渗液完全吸收,22眼FFA显示荧光渗漏消失,15眼ICG显示扭曲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管径形态有所改变,7眼脉络膜血管形态改变不明显。视力从术前平均0.5升高至0.9,视物变形情况22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22眼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1/3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急性CSC短期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2.
陶建军  邢茜  陆炯  顾正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036-2038
目的:探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rray植入术后远期的临床表现。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33例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试验组)19例25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对照组)14例20眼。观察患者的术后远,中,近视力、立体视觉、不同距离下脱镜率。结果:裸眼近视力≥0.5者,试验组为17眼,占68%(17/25),对照组为6眼,占30%(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眼远视力≥0.5者,试验组为23眼,占92%(23/25),对照组为20眼,占100%(20/2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视力:40cm:试验组得分为54.64±10.80,对照组得分为47.05±6.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cm:试验组得分为50.36±10.32,对照组得分为46.50±8.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cm:试验组得分为43.44±8.08,对照组得分为42.05±6.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视觉:试验组6例双眼手术,6例立体视锐度均≤60″;对照组6例双眼手术,1例立体视锐度≤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近如读书、看报时的戴镜率:试验组19例中有6例需要眼镜,对照组14例中有11例需要眼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rray在术后很长时间内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全程视力,为双眼手术者提供良好的立体视觉,减少术后患者对眼镜的依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文本挖掘探索六味地黄丸临床适应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临床经典用药,对于总结及拓展其适应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收集六味地黄丸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数据集中相关症状。结果发现,六味地黄丸除传统认识的适应症外,潜在适应症为口疮、(性)功能障碍、便秘、足跟痛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载紫杉醇微泡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s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刺激后分组如下:对照组(A组)、超声辐照+微泡组(B组)、超声辐照+载紫杉醇微泡组(C组)、单纯载紫杉醇微泡组(D组)和紫杉醇组(E组).采用频率1MHz、声强0.3W/cm2的连续波超声辐照VSMCs 120s,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各组S期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B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1),D组和E组G2/M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1),C组G0/G1期细胞比例和G2/M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P<0.0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VSMCs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 超声辐照载紫杉醇微泡可诱导VSMCs凋亡,其机制可能是微泡介导的超声空化效应,致Bax蛋白表达上调及Bcl-2蛋白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995.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已成为艾滋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主要疾病,并成为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中医学角度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进行探讨,分析与该疾病证型相关的病因病机、辨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认为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具有复杂病理因素,在临床辨证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脏腑、气血、阴阳等辨证方法,并且需要与艾滋病的分期辨证相结合,其病机以肺、脾、肾多脏腑及气血亏虚为特点,痰、虚、湿仍为其重要的病理因素。在肺部感染发病早期,正盛邪实,多见痰热壅肺证,随着脏腑气血功能的虚弱,而见痰湿阻肺证,后期多脏腑受累多见肺肾两亏证。证型的分布也受到地域、性别、感染途径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辨证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全脑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 pcASL)对显示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CBF)特点,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16例AD患者和19例年龄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的对照组进行磁共振常规检查和3D ASL灌注成像检查。使用SPM8软件对获得的脑血流图进行预处理,比较两组的CBF差异;并比较CBF减低脑区的平均CBF值与MMSE、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D组存在CBF灌注减低区,主要为双侧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双侧楔前叶、双侧中扣带回、后扣带回、左侧角回、左侧顶下回及左侧额上回(t=5.32,P<0.001)。双侧楔前叶、双侧中后扣带回、双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左侧角回及左侧顶下回的CBF值与MMSE、MoC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3D pcASL可发现AD患者脑区的灌注异常,并且 CBF减低区的CBF值与认知功能的减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调查昼夜温差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搜集马鞍山市气象部门和马鞍山市花山区卫生局提供的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每日的死亡数量和气象数据,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使用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控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季节性和长期趋势,分析昼夜温差对死亡影响的滞后效应以及累积效应。结果马鞍山市花山区2008-2012年间的因病死亡总数为8 111例(去除意外死亡数),其中男性5 193(64%)例,大于65岁的5 742(71%)例。该期间最高平均温度为34.5℃,最低平均温度为-3.9℃。昼夜温差的变化范围为1℃25℃。昼夜温差每增加5℃能够显著性增加人群4%的死亡发生风险(RR=1.04,95%CI:1.021.07)。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之间,男性和老人(≥65岁)更容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昼夜温差每增加5℃导致男性和老人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5(95%CI:1.021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引起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对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敏感性。

方法:对我院15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术中抽取玻璃体做病原学检查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此15例在术中采集前房水及玻璃体做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7例培养出致病菌,细菌培养阳性率47%(其中真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缓慢葡萄球菌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浅绿气球菌1例),8例示无菌生长。培养阳性病例中3例表皮葡萄球菌和1例缓慢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均显示对左氧氟沙星是耐药的,MIC均>4; 另外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1例浅绿气球菌药敏试验显示对左氧氟沙星是敏感的,MIC均<2,万古霉素与利福平均为敏感抗生素,MIC均<1。

结论:大多数医疗机构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作为内眼手术预防性用药,但本文章总结后对此现象提出质疑。临床医生对致病菌经验性用药经常出现,但当未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致病菌出现耐药时经验性用药往往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该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适时调整用药方案是规范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单切口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对9例18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9mo,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散光变化、眼压、内皮细胞计数等。

结果:所有患者成功植入眼内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18眼手术前后平均屈光度分别为-13.38±-5.32,

-0.25±0.38D; 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06±0.04,0.6±0.2; 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0.3,0.7±0.3; 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眼压为13.23±3.18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5.03±1.25mmHg; 内皮细胞计数术前为3 008±298个/mm2,术后为2 896±246个/mm2; 前房深度术前平均为3.56±0.29mm,术后为3.68±0.37mm,角膜散光术前0.52±0.30D,术后角膜散光0.67±0.4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切口植入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具有手术操作风险低、眼表损伤小、成本低、术源性散光小的优点,为一种适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心血瘀阻证大鼠血浆代谢网络模型。方法:代谢通路分析采用KEGG 数据库,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采用HMDB 数据库,代谢网络模型可视化采用metPA 网络软件。结果:9 个代谢产物参与了15 条代谢通路,其中泛酸盐和CoA 生物合成、丙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影响值P<0.05。结论:泛酸盐和CoA 生物合成、丙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参与大鼠心血瘀阻证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