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0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9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68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303篇
内科学   372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00篇
综合类   57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78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420篇
  7篇
中国医学   191篇
肿瘤学   29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afe and efficacious medicines for obesity treatment are greatly needed. As an endogenous ligand of 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 1a (GHS‐R 1a), ghrelin is the only known circulating orexigen. Administration of ghrelin causes food intake and body weight increase in both rodents and humans, whereas inhibiting its actions by antibodies, peptide antagonists, and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leads to decreased food intake and weight loss. Recent progress in developing nonpeptidyl small molecule GHS‐R antagonists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Drug Dev. Res. 65:50–54, 2005. © 2005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52.
袁珊  谢席胜  冯胜刚  张红玉  郭志伟 《西部医学》2019,31(11):1730-1735
【摘要】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尿毒症失眠患者的疗效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 fMRI)下大脑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幅(ALFF)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失眠患者31例,分为rTMS治疗组(n=21)与空白对照组(n=10)。rTMS治疗组接受rTMS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评分及rs fMRI图像采集。空白对照组不接受rTMS治疗,不采集rs fMRI图像,其余与rTMS治疗组相同。对比分析rTMS治疗组治疗前后睡眠量表评分及低频振幅(ALFF)的差异。结果 rTMS组治疗15d后,与治疗前及空白对照组入组15d后相比,尿毒症失眠患者睡眠情况明显改善。rTMS组治疗前后ALF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侧眶额叶、双侧杏仁核、左侧海马、左侧前扣带回的ALFF值增高,双侧脑岛的ALFF值降低。结论 低频可rTMS通过影响大脑相关脑区神经活动强弱来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失眠,改善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53.
王纯睿  袁喆  周泓羽  杨政 《西部医学》2019,31(4):535-539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483例,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WHONET5.6及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常见于伴多种易患因素的老年患者,下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部位;CREKp感染死亡率高,多合并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3年来ICU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程度上升,特别是CREKp菌株分离逐渐增加且呈泛耐药特点,仅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敏感。结论 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发病率高且病情重,CREKp感染死亡风险高,应充分认识其严重性。治疗上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选择适当抗菌药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激光瞳孔成形术与传统降眼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于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就诊的62例(68只眼)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急性发作并未做降眼压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5例(17只眼),女性47例(51只眼),平均年龄(67.5±8.5)岁,所有患者眼压升高≥40 mmHg(1 mmHg=0.133 kPa)。将入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激光组和药物组。激光组给予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激光瞳孔成形术治疗,药物组给予传统降眼压药物治疗。采用TA03型Icare眼压计测量治疗前、治疗后1 h和2 h的眼压,记录两组角膜及前房情况。以治疗后2 h眼压降至30 mmHg及以下为抢救成功,反之则为治疗失败。激光组和药物组年龄、就诊时眼压和发作时间等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治疗成功率的描述采用眼数和百分比,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h和2 h眼压的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治疗后1 h激光组14只眼抢救成功,成功率为41.2%;药物组15只眼抢救成功,成功率为44.2%。治疗后2 h激光组18只眼抢救成功,成功率为52.9%;药物组20只眼抢救成功,成功率为58.2%。治疗后1 h与2 h两组间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6,0.24;P>0.05)。激光组治疗前视力为光感至0.4,治疗后1 h视力为眼前手动至0.6,治疗后2 h视力为眼前手动至0.6。药物组治疗前视力为光感至0.4,治疗后1 h视力为光感至0.8,治疗后2 h视力为光感至0.8。两组主要并发症为前房内炎症反应和角膜内皮皱褶,无眼内感染和脉络膜下暴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激光组治疗前、治疗后1 h和2 h平均眼压分别为(56.9±8.7)mmHg、(37.9±16.2)mmHg和(32.9±16.4)mmHg,治疗后眼压下降,与治疗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7.76;P<0.05)。药物组治疗前、治疗后1 h和2 h平均眼压分别为(55.8±9.5)mmHg、(37.6±17.7)mmHg和(30.6±18.2)mmHg,治疗后眼压下降,与治疗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7.16;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0.89,0.58,0.85;P>0.05)。 结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激光瞳孔成形术和传统的降眼压药物治疗均能快速降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眼压,但激光治疗安全、有效,可避免药物治疗给机体带来的副作用,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55.
CAP系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CAP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准确性和预测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3~2004年就诊的病例,结合病史和体内试验结果做出过敏原特异性的临床诊断。对其中明确诊断为尘螨、蒿属花粉、律草花粉、猫毛屑或链格孢霉5种过敏原过敏者用CAP过敏原检测系统进行相应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并随机选取部分临床明确诊断对上述5种过敏原不过敏者同时进行相应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CAP系统检测的准确性并计算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进行了957项次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对尘螨、蒿属花粉、律草花粉、猫毛屑、链格孢霉特异性IgE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9.0%、97.9%、91.7%、93.5%、85.5%,特异性分别为96.2%、95.8%、93.0%、97.0%、91.7%。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之间的符合率较高,阳性预测值均大于94%,阴性预测值均大于80%。结论 用CAP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结果准确性好,预测值高,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实验室发现的2例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缺乏症,探讨MPO缺乏症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用Bayer公司的ADVIA 120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及MPO活性指数(MPXI)的测定;外周血涂片瑞特染色和MPO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经ADVIA 120血液学分析仪检测,发现2例MPO完全缺乏症的患者白细胞分布散点图异常,血涂片MPO细胞化学染色呈阴性,瑞特染色形态正常.结论:血细胞分析仪CBC检查、外周血涂片瑞特染色和MPO细胞化学染色是检测MPO缺乏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咽异感症患者的胃食管反流情况,评估胃食管反流在咽异感症病因学及临床表现中的作用.方法 按罗马Ⅱ标准,对26例咽异感症患者进行食管内24 h动态pH和胆汁监测,然后进行7 d的埃索美拉唑(耐信)试验治疗,并选择26例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发生病理性反流者咽异感症8例(30.8%),对照组17例(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治疗后咽异感症7例症状消失,10例症状减轻,有效率65.4%.对照组13例症状消失,9例症状减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咽异感症患者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用抑酸治疗有效,提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可能是咽异感症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挖掘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探讨在肝细胞癌(HCC)中DNA甲基化与AC004540.4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374例HCC组织和50例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380例HCC组织和50例癌旁组织的甲基化数据。edgeR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limma包筛选差异甲基化基因,Spearman秩次相关判断两者的相关性。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GSE101728表达谱芯片、GSE54503甲基化芯片作为外部验证数据集。HCC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使用R软件计算AC004540.4与全基因组mRNA的相关系数,对共表达的mRNA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HCC和癌旁组织的AC004540.4表达水平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322(2.700)和6.129(1.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87,P<0.001。同时,在HCC和癌旁组织中,AC004540.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412(0.405)和0.195(0.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51,P<0.001。在GEO数据库中,HCC和癌旁组织的AC004540.4表达水平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3.313(2.410)和10.063(0.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3,P=0.003。同时,HCC和癌旁组织的AC004540.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346(0.358)和0.113(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49,P<0.001。甲基化位点(cg12492504、cg13268603、cg14592933、cg24755163、cg17035412和cg26526379)的甲基化水平与AC004540.4表达呈中度负相关,rs分别为-0.465、-0.492、-0.447、-0.539、-0.451和-0.456,均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AC004540.4低表达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20,95%CI为1.116~2.652,P=0.014。富集分析提示,与AC004540.4共表达基因集主要富集于Wnt蛋白结合、向上调节端粒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以及调控细胞周期、胆汁分泌等信号通路。结论AC004540.4表达受其甲基化调控,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可能导致转录沉默,并且与HCC患者预后相关,可成为HCC患者诊断和预后判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59.
杏鲍菇营养及功能成分分析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干制杏鲍菇子实体营养与功能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杏鲍菇含蛋白质、灰分、膳食纤维和多糖丰富,分别为21.92%、6.34%、30.14%、4.90%,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功能作用,兼具药食双效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樟树叶挥发油在不同采摘时间段中含量成分及抗菌活性的变化,确定樟树叶的最佳采摘期,为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樟树挥发油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月采集浙江杭州滨江高教园区的樟树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测定总挥发油得率;用气相色谱归一化法测定龙脑樟脑的含量;用液体稀释法测定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和绿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不同月份的樟树挥发油总含量最高3.0987%(4月)、最低0.8504%(5月);龙脑最高13.5910%%(6月)、最低0.4032%(5月);樟脑最高14.8126%(9月)、最低0.0172%(6月);不同月份的樟树挥发油对4种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有差异,以9月份的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具和绿脓杆菌的MIC(ul/mL)分别是:0.195、0.781、0.098、50.00。结论:综合考虑挥发油含量和抗菌活性两个因素,一年的最佳采摘期依次是9、10和4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