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68篇
  免费   13044篇
  国内免费   9884篇
耳鼻咽喉   1631篇
儿科学   1520篇
妇产科学   1248篇
基础医学   13228篇
口腔科学   2440篇
临床医学   17889篇
内科学   16558篇
皮肤病学   1154篇
神经病学   6112篇
特种医学   51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篇
外科学   11710篇
综合类   27059篇
现状与发展   31篇
一般理论   13篇
预防医学   10225篇
眼科学   3367篇
药学   14136篇
  164篇
中国医学   10402篇
肿瘤学   10201篇
  2024年   564篇
  2023年   2111篇
  2022年   5731篇
  2021年   6965篇
  2020年   5462篇
  2019年   4037篇
  2018年   4270篇
  2017年   4125篇
  2016年   3691篇
  2015年   5950篇
  2014年   7423篇
  2013年   7181篇
  2012年   10598篇
  2011年   11898篇
  2010年   8294篇
  2009年   6903篇
  2008年   8090篇
  2007年   7684篇
  2006年   7367篇
  2005年   6714篇
  2004年   4268篇
  2003年   3908篇
  2002年   3149篇
  2001年   2789篇
  2000年   2664篇
  1999年   2411篇
  1998年   1505篇
  1997年   1416篇
  1996年   1171篇
  1995年   1065篇
  1994年   885篇
  1993年   552篇
  1992年   617篇
  1991年   537篇
  1990年   472篇
  1989年   435篇
  1988年   352篇
  1987年   312篇
  1986年   240篇
  1985年   193篇
  1984年   82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1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青蒿琥酯皮肤擦剂在小鼠和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凯存  宣文漪  赵一  宋振玉 《药学学报》1989,24(11):813-816
将青蒿琥酯溶于苯二甲酸二甲酯,加适量氨酮制成皮肤擦剂。给兔脱毛后,皮肤涂抹此擦剂25mg/kg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平均为2 h,峰浓度平均为1.80μg/ml。药物在兔体内平均驻留时间为3.54 h,清除半衰期约为2.46 h。给小鼠脱毛皮肤涂抹擦剂6.7,31.3和71.4 mg/kg,血药浓度在给药后0.5~4 h达高峰,峰浓度分别为0.82,2.05和7.11μg/ml,体内药物平均驻留时间为3.39,2.79及3.54 h,清除半衰期为2.35,1.93及2.45 h。可见,给兔及小鼠皮肤擦剂后,青蒿琥酯吸收良好,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2.
老年人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老年人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例隐裂牙进行综合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结果:114颗隐裂牙中,根管治疗全冠修复的有效率为92.86%,充填治疗组有效率为87.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保留牙体组织并恢复咬合力,是老年人隐裂牙治疗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淋巴瘤样肉芽肿与韦格内肉芽肿临床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务芳  蒋明  赵岩 《北京医学》2005,27(1):15-17
目的 总结淋巴瘤样肉芽肿病(lym phom atoid granulom atosis,LG)与韦格内肉芽肿( egener granulo Wm atosis,W G)的临床特点,从临床上加以鉴别。 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与北京协和医院 1989 年以来收治的 6 例 LG和20 例 W G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 结果 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在 LG 中较常见,流涕、鼻衄及关节痛以W G 为多,肺受累以 LG 为多,耳鼻喉、眼及肾病变在 W G 中明显增多,皮肤受损两者相似。W G 患者常有 c-ANCA 阳性及尿沉渣异常。 LG X 线胸片为双侧多发结节,边界不清,多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G 则为双侧多发边界清晰W的结节, 易形成空洞, 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可肿大。LG 病理改变为血管中心性淋巴增生性病变, 浸润的细胞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和不同数量大的不典型淋巴细胞; 而在 W G 中可见坏死性血管炎及大量中性白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细胞浸润形成的肉芽肿, 部分有多核巨细胞。W G 经治疗后, 多数患者病情缓解; 则疗效不佳。 结论 LG 和 W G 在临 LG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影像及病理诸方面的差异有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4.
稳定性核素测定大鼠小肠蛋白质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性核素([L-^15N]亮氨酸)测定大鼠小肠蛋白质合成率的方法。方法:分别测定静脉注射相同剂量[L-^15N]亮氨酸不同时相的大鼠小肠^15N丰度及不同剂量[L-^15N]亮氨酸同一时相的大鼠小肠^15N丰度。结果:大鼠小肠游离氨基酸池中^15N核素丰度在注射后0.5h内呈线性上升并达高峰,维持4h后缓慢下降,小肠蛋白质中的^15N丰度0.5h至12h基本维持不变;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大鼠小肠蛋白质分数合成率(FSR)亦增加,当[L-^15N]亮氨酸剂量在1.0mmol/kg以上,FSR并不随施加[L15N]亮氨酸剂量的加大而增加。结论:在进行大鼠小肠蛋白质合成率测定时,一次性静脉注射的测量最佳时限为0.5h,剂量为1.0mmol/kg。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补脾泻肝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白术芍药散加味,对照组40例给予丙咪嗪合替加色罗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并于3-6个月后观察2组病例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85%,6个月内复发率为20%,对照组则分别为32.5%、72.5%、55.5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脾泻肝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优于丙咪嗪合替加色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6.
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参与抗原抗体反应,使细胞的膜通透性增强,利于荧光标记抗体染液渗入,从而更快速、广泛地接触抗原,更有效的抗原抗体的嵌合交联。新技术的应用,增强了染色效果,缩短了实验时间,简化了操作,提高了阳性检出率,使实验准确性提高,为临床确诊、疗效观察及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倒刺电极(Tined-lead)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S骶神经调节(SNM)的初步疗效。方法对5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新型倒刺电极,在X线监测下将电极植入S3骶神经孔,进行SNM。术前、术后详细记录排尿日记,用影像尿动力学方法评估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结果患者1(隐性骶裂)术后排尿次数和排尿量分别改善22%和49%;患者2(隐性骶裂)术后排尿次数、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分别改善0.7%、11%和46%;患者3(隐性骶裂)术后排尿次数、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分别改善0.4%、18%和44%。患者4(脑外伤)术后漏尿次数和漏尿量分别改善36%和54%。患者5(高位截瘫)术后间歇导尿次数和导尿量分别改善42%和54%,尿动力学参数改善37%~45%。结论用新型倒刺电极进行SNM为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可供选择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8.
葛秀春  赵云先 《护理研究》2006,20(9):2511-2511
随着人力资源的社会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形成,人才流动成为现实和可能,人才已成为一种商品、一种资源、一种无形资本,如人才一旦另择良木而牺,将会大大削弱医院竞争的优势。为此,我们对部分三级医院中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两大危机即人员流失危机和人员梯队危机(临时聘用护士占护理人员总数的50%左右)进行分析,从重视育才、用才、留才及内部员工的安定就业、维护品质着手,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针外套管在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4月-2006年5月,我院对230例小儿斜疝手术应用硬膜外穿刺针外套管代替雪橇钩针实施腹腔镜疝内环口荷包高位结扎术。结果23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单侧161例8-10 min,嵌顿疝39例15-20 min,双侧30例16-20 min;术后未见有阴囊水肿及睾血疼痛及缺血坏死。术后随访2-6个月111例,6-12个月52例,12-24个月37例,24-36个月30例,无复发。结论硬膜外刺针外套管可替代小儿疝囊结扎专用的雪橇钩针,简便,经济,适合在所有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0.
X Dong  M He  X Song  B Lu  Y Yang  S Zhang  N Zhao  L Zhou  Y Li  X Zhu  R Hu 《Diabetic medicine》2007,24(12):1482-1486
AIMS: Our aim was to assess performances of the Cockcroft-Gault and simplified 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MDRD) formulae in estimating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in Chinese diabetic population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vascular risks. METHODS: A total of 1009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low estimated GFR groups (GFR < 60 ml/min/1.73 m(2)) and control groups by the two equations. The performances of these formulae were assess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kidney functi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and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or albuminuria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groups. The ability of these formulae to identify established vascular risk markers using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also compar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low estimated GFR was 32.7% with the Cockcroft-Gault formula and 5.2% with the MDRD formula, respectively. In low estimated GFR subjects by the MDRD formula, IMT was significantly thicker than those by the Cockcroft-Gault formula (1.2 mm vs. 1.0 mm; P < 0.05), with a higher prevalence of albuminuria (78.4 vs. 52.8%, P < 0.05)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46.5 vs. 30.5%; P < 0.05). The Cockcroft-Gault formula gave a specificity of 71.7% and a sensitivity of 37.0%, and the MDRD formula gave a specificity of 96.6% and a sensitivity of 7.9% in estimating low GFR relevant for established vascular risks. CONCLUSIONS: These formulae performed differently in Chinese diabetic populations. The simplified MDRD formula is minimally superior to the Cockcroft-Gault formula for its high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in estimating low GFR relevant for vascular ri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