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4篇 |
免费 | 334篇 |
国内免费 | 1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9篇 |
儿科学 | 110篇 |
妇产科学 | 46篇 |
基础医学 | 243篇 |
口腔科学 | 66篇 |
临床医学 | 440篇 |
内科学 | 341篇 |
皮肤病学 | 51篇 |
神经病学 | 70篇 |
特种医学 | 147篇 |
外科学 | 313篇 |
综合类 | 1051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526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43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47篇 |
肿瘤学 | 2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74篇 |
2020年 | 126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130篇 |
2014年 | 177篇 |
2013年 | 193篇 |
2012年 | 330篇 |
2011年 | 365篇 |
2010年 | 361篇 |
2009年 | 330篇 |
2008年 | 308篇 |
2007年 | 296篇 |
2006年 | 284篇 |
2005年 | 196篇 |
2004年 | 151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同机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改变,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同机负荷心肌灌注(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负荷心肌灌注和CTCA按常规方法完成,利用融合软件整合冠状动脉解剖与心肌灌注功能影像,所有患者1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负荷心肌灌注、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别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和影像科、心内科和影像科医师判读;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示心肌"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缺血,显示心肌"不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及CTCA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有临床意义。结果:基于冠状动脉血管及相应心肌供血区的对应关系,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负荷心肌灌注作为标准对照,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9.29%(25/28),特异性88.71%(55/62),阳性预测值78.13%(25/32),阴性预测值94.83%(55/58),准确性88.89%(80/90)。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0.73%(29/41),特异性81.63%(40/49),阳性预测值76.32(29/38),阴性预测值76.92%(40/52),准确性76.67%(69/90)。MPI/CTCA融合显像诊断冠心病,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的敏感性96.43%(27/28),特异性90.32%(56/62),阳性预测值81.82%(27/33),阴性预测值98.25%(56/57),准确性92.22%(83/90)。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和CTCA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与单一影像技术比较,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并同时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及心肌血供功能信息,对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及白三烯B4(LTB4)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表达。方法:设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及对照组(CON组),以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患者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表面EMMPRIN表达,ELISA法检测其血清LTB4水平。结果:EMMPRIN在UAP组显著高于CON组、SAP组、AMI组,在UAP<1周亚组表达明显。LTB4在AMI组显著高于CON、SAP和UAP组,其AMI<24h亚组增高显著。结论:U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EMMPRIN表达增高,其出现高峰为胸痛1周内;AMI患者血清中LTB4表达上调,高峰为胸痛24h之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运用实时定量qPCR(quantitative real-ti me PCR)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菌株和敏感株Ag85B和38 ku蛋白编码基因(fbpB、psts1)的表达水平,分析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株和敏感株的蛋白抗原在转录水平的差异性。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序列,设计目的基因fbpB、psts1及内参基因Sigа的特异引物,将fbpB、psts1及Sigа扩增片段克隆入载体pMD18-Tsi mple,重组质粒经纯化及倍比稀释,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22株耐异烟肼菌株及25株敏感菌株(含H37Rv标准株)中fbpB、psts1的表达水平。结果耐异烟肼菌株的fbpB表达水平为0.65±0.22,敏感菌株fbpB表达水平为0.3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3,P<0.01);耐异烟肼菌株的psts表达水平为13.63±4.16,敏感菌株psts1表达水平为9.8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9,P<0.01)。结论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耐异烟肼菌株的fbpB、psts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敏感菌株,为耐药结核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分子标识。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将构建好的小鼠DNA酶(DNaseI)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观察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分泌情况.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已构建好的小鼠DNaseI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NaseI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的表达及DNA-甲基绿比色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DNaseI的活性.结果 小鼠DNaseI的真核表达质粒能够转染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转染效率约为30%.转染后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表达DNaseI蛋白且分泌出具有活性的DNaseI.结论 脂质体法能够将小鼠DNaseI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小鼠DNaseI基因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DNaseI. 相似文献
105.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stable HCV-producing cell model for anti-HCV drug research. Methods The HCV-ribozyme recombinant plasmid pJFHl-Rbz was constructed to generate the exact 5' and 3' ends of HCV genomic RNA by placing two self-cleaving ribozymes at both ends of the HCV JFH-1 cDNA. The plasmid was then transfected into HepG2 cells and the resultant clones were screened with G418. Subsequentl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HCV core protein, HCV RNA level was quantitated by TaqMan real-time PCR method and HCV particles was detect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HCV core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die screened cell clone, and the level of HCV RNA was up to 1 ×107 in the culture medium.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e viral particles in the culture suspension were approximately 55 nm in diameter. IFN-treating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HCV RNA level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IFN α. Conclusions We constructed a stable HCV-producing cell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for anti-HCV drug research. 相似文献
106.
呼吸机依赖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导致呼吸机依赖的患者因素及可能的药物性因素。方法比较近5年来收治的因呼吸衰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分析呼吸机依赖患者与成功脱机组患者资料。结果成功脱机组139例,呼吸机依赖组16例;入院时两组A-PACHE—Ⅱ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年龄、PaO2/FiO2、PaCO2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咪达唑仑、哌库溴铵、白蛋白量在两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机依赖组患者中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多于成功脱机组。结论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会决定脱机的难易;对于脱机困难的患者应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警惕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神经肌肉疾病;尽可能减少镇静剂、肌松剂等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7.
1.根据不同种植物其所含淀粉形态之不同,可用以鉴定淀粉类商品,包括食品及药品的品种及其纯度。2.本文描述了我国北方习见的26种食用及药用含淀粉植物的淀粉粒形态特征,并附四幅图。3.为了保证研究的正确性,此次观察所用的材料皆由市场购来整个的果实、种子、块根或块茎;取其粉末加水镜检以确定其淀粉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通过对肥胖学生健康评估体检,了解不同肥胖程度儿童青少年罹患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心血管代谢异常风险现况。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和密云县17所中小学2012至2013年度参加学校常规年度体检并以BMI为评价指标筛查为肥胖的学生,进行以健康风险评估为目的的临床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体量(身高、体重及体质成分),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判定肥胖状态;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评定儿童高血压;采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推荐的中国2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判断血脂异常;以空腹血糖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美国糖尿病联盟推荐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1 809/3 227名(56.1%)肥胖学龄儿童青少年完成了现况调查且具有完整体检数据,平均年龄12.2岁。肥胖学生心血管代谢异常指标检出率分别为:高血压30.8%,血脂异常43.3%,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66.6%,肝功能异常11.6%,脂肪肝16.0%,黑棘皮症21.9%。肥胖男生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肝功能异常、脂肪肝和2项及以上心血管代谢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肥胖女生。重度肥胖占总肥胖人数的29.9%,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后,重度肥胖学生高血压、肝功能异常、脂肪肝、黑棘皮症和2项及以上心血管代谢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轻中度肥胖学生。结论 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等心血管代谢异常高发,心血管代谢异常随肥胖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儿童肥胖相关心血管代谢异常高发需要得到更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描述性分析1985至2013年北京市7~18岁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健康状况和肥胖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罹患现状。方法 利用1985、1991、1995、2000、2005和2010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北京数据,以及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2004、2007、2010、2013年完成的北京小、中学生4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北京市学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变化趋势;并以同期北京市GDP数据,分析社会经济水平变化与学龄儿童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的关联性。结果 1985至2010年,北京市人均GDP持续增长,学龄儿童的身高、胸围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以12岁男生增长速度最快,城市和农村身高(cm)分别由150.2、144.7增长至159.6、156.1,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24%和0.30%;胸围(cm)分别由69.6、69.0增长至81.1、78.1,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62%和0.49%。而1985至2005年城市学龄儿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体重和BMI水平在2005至2010年部分年龄组出现下降拐点,但此期间农村学龄儿童的体重和BMI依然呈上升趋势;以12岁男生为例,城市和农村BMI (kg·m-2)分别由19.6、18.1增长至21.6、20.6,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2%和2.23%。相比2005年前,50 m跑用时有所缩短;城市男女生肺活量增加,肺活量指数上升;农村男女生肺活量及肺活量指数依然呈下降趋势。结论 北京市城市学龄儿童的体质状况开始有所改善,农村学龄儿童的体质状况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持续增高,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 内酰胺酶(metallo -β- lactamases,简称金属酶)的编码基因及亚型。方法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法扩增金属酶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确定亚型。结果 2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产金属酶菌株7 株。该7 株细菌均扩增出IMP型金属酶,其扩增片段含500个核苷酸,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经GenBank分析,为IMP -1型金属酶(注册号:AY386702),但有3个位点的同义突变。结论 7 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金属酶为IMP -1亚型。 相似文献